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2|回复: 0

[【其它】]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3 07: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雇凶伤人”的真相将中国科学界、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肖传国能如愿以偿地当选院士,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遇袭案终于真相大白。北京市公安局日前通报,方舟子遇袭案告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等4名嫌疑人被抓获。据介绍,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让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花10万元雇凶伤人。

  方舟子遇袭一事,因交织了多起学术恩怨、牵涉了许多学术腐败、承载了大家对学术良知的冀望与坚守而备受关注。综观此事,“雇凶伤人”的真相不免将中国科学界、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丧。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遂雇凶伤人,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涉嫌炒作。一个能够参与申报中科院院士候选的学者,至少应算优秀吧,却在面对学术质疑的时候,在申报“院士”不成的时候,不是躬身自省、查漏补缺,反而迁怒他人,甚至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方舟子和肖传国之间,竟然“争鸣”出了一桩人身袭击案件,让人惊诧不已。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也有学者放出“自我了断”之说。学术观点之争却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在方舟子遇袭一事中,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身。本来,学术研究是一项戒骄戒躁的事业,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而且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科学”竟然也造假,也需要“打假”,而且打假者多年来都是“特立独行”、势单力薄,不可不视为科学之耻。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学术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化。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不可谓不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而落选之后勃然大怒,丧失理智地“雇凶伤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在众多头衔之上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堆砌发号施令的学术界,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院士梦”的床边。由此可见,学术机制已经沦落到了何种地步。

  再进一步讲,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是否就会当选“院士”?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有点形同虚设的味道,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应该算是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了,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院士,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10-09/23/content_1139794.htm
感叹于真学者的匮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2 22:23 , Processed in 0.10251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