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7|回复: 0

[【社会视角】] 上市公司临时环境报告自愿披露遭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22: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市公司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受到重大环保处罚时,应在事件发生一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但专家质疑称,在非强制性公开的情况下,很难保证现实效力
  【财新网】(记者 张瑞丹)经过近两年的研究,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化有望成为现实。根据环保部即将出台的指南,上市公司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受到重大环保处罚时,应在事件发生一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

  9月14日,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称,为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敦促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环保部近日将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前该《指南》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环保部官方网站公布的该《指南》(征求意见稿),上市公司应当准确、及时、完整地向公众披露环境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其中,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披露环境信息,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定期披露污染物排放情况、环境守法、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环境信息。

  此外,这份文件的亮点在于提出“临时环境报告”的概念。上市公司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受到重大环保处罚时,应当在事件发生一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事件对环境影响情况和人员伤害情况,以及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因环境违法被省级以上环保部门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环评限批、被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治、被责令拆除、关闭、被处以高额罚款等重大环保处罚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得知处罚决定后一天内发布临时环境报告,披露违法情形、违反的法律条款、处罚时间、处罚具体内容、整改方案及进度。

  事实上,作为“绿色证券”政策中的重要部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早在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就提出包括“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在内的环境经济政策概念,试图运用市场手段来遏制高污染、高耗能“双高”行业的过度扩张。自2008年2月实施“绿色证券”政策以来,已通过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阻击了上百亿的项目融资。

  根据绿色证券政策的要求,公司在申请首发上市或者再融资之前,必须接受环保部门的环保核查,并于上市之后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定期接受环境绩效评估。

  然而,伴随着环保核查制度启动的同时,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始终未能正式“摆上台面”。有关专家就表示,初衷虽好,但整个绿色证券政策缺乏实施细则是致使环保信息披露工作始终缺失的主要原因。

  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公众无法难以获悉企业的环境信息。而必要的环境信息披露,恰恰是维护公众投资利益、并对企业进行监督的最佳途径。

  2010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突发环境污染后瞒报的事件,更是凸显政府对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的监管不力。作为上市企业,紫金矿业于7月3日发生污染泄漏事件,足足拖延了9天,才正式公布事故原因。

  中国环境规划院战略部环境预测室主任、国家环境经济政策项目绿色证券专题组副组长蒋洪强就曾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在年报中披露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并且信息披露少,内容和形式都很不规范。

  “绝大多数披露往往只是定性描述,具体的环境信息诸如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效率等定量的环境状况则不为公众所知,不能满足国家和公众了解其环境信息的需求。”蒋洪强表示。

  按照最初设想,环保部与中国证监会应出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办法》,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情况制定出更具体细化的要求,统一各行业披露的方式、标准、内容,特别是强制性公开和自愿公开的具体内容。

  不过,财新记者发现,虽然该《指南》(征求意见稿)披露方式、标准、内容等做了一定规范,但并未提及是否强制。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有关人士也承认,《指南》实际上并不具备强制性,环境信息的披露仍属自愿。

  对此,有关专家质疑称,在非强制性公开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指南》的现实效力和实际操作性。只有具备一定强制性,明确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等,才能避免高污染、高耗能的上市公司因环境污染受限批或受经济处罚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的资本风险,维护广大投资者和公众利益,推动环境信息披露向更透明、更公开的方向发展。■

http://policy.caing.com/2010-09-15/100181024.html

确如文章所言,不具有强制性的《指南》的效果很值得怀疑。更何况,很多强制性的法规尚且无法执行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 15:20 , Processed in 0.11869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