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4|回复: 1

[【社会视角】] 陈家兴:选择什么经典滋养下一代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2 08: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我们更需要的,也许不是教材改革,而是教学改革。更需要深思的,是如何找出经典的不朽价值,擦亮经典的真正光芒。

  地方语文教材变脸的消息,在教师节到来前的日子里,再次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热点。这种关注背后,是社会对我们该如何教育好下一代的关心和思考。也表明,拿什么样的文化经典滋养下一代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时代在变,教材当然要变,与时代发展相脱节、与社会心理相疏离的东西,迟早会被摈弃。但是,教材如果总在因时而变,今天觉得这个不错纳入,明天觉得那个过时剔除,结果就必定是“找不着北”,不仅贻误了一代代人,也会带来某种潜在的危险。

  教材不是文化快餐,也不是文化流行色的筐。能够进入教材的,必定是历经岁月淘漉之后,沉淀下来的东西。经典,是我们对这类文化作品的称谓。经典,是一个国家的智慧结晶,是烛照一个民族前行的精神之光。它不因岁月变迁而失其光芒,不因思潮涌动而丧其价值。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材承载了这样两个重要功能:一个是,通过对一代代人的滋养,赓续着国家和民族共同的精神、价值与文明,不间断地从过去一直到未来。一个是,如同“定风珠”一般,告诉我们的下一代,我们应当珍视的、所需要的和所倡导的精神、价值与文明是什么,不要随波逐流,不能迷失方向。

  也正因此,在选择什么样的作品进入教材时,我们最应当慎重。因为你倡导什么,淡化什么,都通过作品的选择一览无余。而这一种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我们下一代的精神成长、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文明的走向。

  对于教材变脸,有人指责说是媒体记者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在一些地方的教材中,有些篇目只不过是从必修本移到了选修本,而不是从语文教科书中剔除。其实,这种移动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动向。对于公众来说,这种变化当然值得关注。

  事实上,新课改所做的关于必修本和选修本的制度设计,已经为教材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也设计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地带。可以说,必修本的教材意味更纯正一些,更承担着教材的功能与价值。因而,必修本应当更多地纳入我们所共同认可的经典,其增删都应当更慎重,更严格,不宜经常性变动,才能彰显教材的经典价值。被一时所崇尚但又需要岁月考验的精品,可以列入选修本,体现教材的时代性要求。最后经检验成为经典,再列入必修本不迟。

  在现实生活中,国人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一项制度原本很好,但在实际执行中变样了,最后就干脆取缔这项制度了事。在必修本教材中,经典的增删,也许就犯了类似错误。有些经典依然是经典,只不过一些不科学的、不遵循规律的教学方法方式,把经典之珠变成了鱼目,最后教材一改革就把它当成鱼目剔掉了。由此,我们更需要的,也许不是教材改革,而是教学改革。更需要深思的,是如何找出经典的不朽价值、擦亮经典的真正光芒。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9-10/022021073831.shtml

以前学的鲁迅的文章真的很难懂,剔不剔除只要达到相同的目的即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2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文的功能不外乎两个,即语言与文化功能。而教学改革的前提是社会改革,不然语文改革将沦为商业操纵的工具和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8 09:16 , Processed in 0.21314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