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1|回复: 0

[【转贴】] 有多少疾病正在“被创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5 17: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布日期:2010-09-03  来源:健康报 
肖 飞
  创造疾病与“祛疾病”运动在同时进行着,学者们应该秉承客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审视和定义人类的疾病,减少恐慌及过度治疗。图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高发时的人们。王海欣摄


  近期,美国《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发表文章,以科学的方法估算了因创造疾病而导致美国直接医疗开支的情况。调查显示,焦虑症、男性秃顶等12种新造疾病在2005年造成771亿美元的支出,占美国同年医疗总费用的3.9%,超过心脏病及肿瘤领域的花销,更超过了美国公共卫生的投入。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新造疾病的出现在被视为医学进步的同时,其背后蕴含的健康风险与利益纠葛同样不容忽视。



  “Medicalization”是个英文新词,字面意思为“医学化”,于20世纪70年代由Peter Conrad提出。维基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将人类本身的日常状态及问题定义为需要治疗的医学状态及问题,同时医生及其他医学专业人员对其开展研究、诊断、预防或治疗的过程。”在此我们暂称之为“创造疾病”。

  疾病的创造多从人类一些自然生理问题开始。如阳痿被定义为新病种勃起功能障碍(ED),随之而来的是对ED治疗的热潮。打开美国的电视,几乎所有的频道都在以每15分钟一次的频率播放着治疗ED的暧昧广告。再如正常的妊娠也予以疾病的规格对待。产前无休止的检查、毫无科学依据的胎教、滥用剖宫产等,造成巨大浪费的同时,也对产妇、家庭及社会造成危害。还如小学生上课不听讲及做小动作,被冠以注意力缺乏多动症(ADHD)。据报道,美国有7%的学龄儿童服用治疗ADHD的药物。

  Peter Conrad近期在美国《社会科学与医学》(Social Science & Medicine)杂志上发表文章,以科学的方法估算了创造疾病导致美国的直接医疗开支。Conrad调用了多个数据库、厂家年报及分析文章,对焦虑症、行为异常、身体形象、勃起功能障碍、不孕症、男性秃顶、停经、正常妊娠、一般沮丧症、肥胖、睡眠障碍、物质滥用等12种新造疾病开展研究,发现这12种疾病在2005年造成771亿美元的支出,占美国同年医疗总费用的3.9%,超过心脏病(567亿)及肿瘤(399亿)领域的花销,更超过了美国公共卫生的投入。这一研究仅仅针对12种新造疾病,实际在新造疾病方面的开支定会高出3.9%的比例。

  创造疾病运动愈演愈烈

  在学术及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创造疾病的运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学会成为推动者,医生被商业利用,个别厂家成为巨额利润的享受者。许多学会为了引起社会及政府部门的重视,有意无意地将其领域中的疾病定义扩大化,如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制定了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为线索的慢性肾病(CKD)定义,将CKD分为五期。按照此定义,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CKD患病率高达10%~13%。然而研究显示,Ⅰ期及Ⅱ期的CKD无明显不良预后,更未增加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其临床意义模糊,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烦恼。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当全科医生掌握了CKD的定义后,向肾病专科医生转诊CKD病人的数量大增,但接受肾脏替代疗法治疗的病人数却没有因此而变化,进而造成肾脏科医生异常忙碌,浪费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而个别厂家动用学术权威医疗单位,以循证医学的名义,设计出超大型临床试验,以延缓CKD升级为目标,发表文章,再组织学术权威学者大肆演讲推广,以达到扩大用药的目的。

  试想,在GFR评估方法及创造出的CKD(Ⅰ、Ⅱ及部分Ⅲ期)定义受到质疑的情况下,昂贵的药物治疗仅减少不到10%的人群CKD分期升级,其意义当然值得怀疑。

  在我国开展的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以血糖及糖耐量检查为依据,将部分血糖正常的人群也纳入糖尿病诊断,研究结果提示9%的国民患糖尿病,加上潜在人群,数量高达14%。此论文发表在顶级临床研究杂志上,让国际社会震惊。同时,巨大的商机也让医药巨头们咋舌。

  美国刚刚公布了一项研究,以颇有争议的格列酮类药物治疗糖耐量受损人群,结果显示格列酮类药物可以预防Ⅱ型糖尿病的发生。可以想象,这个结果若变成专家学术讲座题目,结合我国巨大的糖耐量异常人群,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但是,荟萃各种分析显示,此类药物可增加超过40%的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将这一有争议的药物用于预防糖尿病,后果难以想象。

  不应该将风险人群当做病人来治

  在医学界,大有将风险因素当做疾病来诊断及治疗的趋势。发现血脂增高就吃降脂药,体重超标就开减肥药,针对吸烟的人群则使用戒烟药,等等。人们应该正视事实,不应该将风险人群当做病人来治。科研结果表明,包括控制饮食、锻炼、减体重等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是最好的预防,甚至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手段。将风险因素当疾病治疗是危险的,除了浪费医疗资源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更有误导的恶果。人们会天真地认为医学无所不能,放弃改变生活方式的努力,任凭不良习惯肆虐。

  当然,创造疾病并不都是坏现象。在特定的情况下,它是医学科学进步的产物。

  随着人类基因组的诞生以及检测技术的完善,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老的疾病会随之更名或重新归类,如“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归入“慢性移植肾肾病”,“四高一低”被命名为“代谢综合征”。同时,一些新的疾病被发现。如100年前诞生于非洲的艾滋病,当时未被科学家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导致数名同性恋病人死亡后,以症状为线索得到“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的病名。之后,法国科学家发现了导致AIDS的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完成了一个新疾病的发现及创造,从而开始了征服HIV的征程。在药物控制下,当今已有艾滋病病人“健康”存活25年的记录。

  人类认识疾病有个过程

  在“发热待查”、“腹痛待查”及“重叠综合征”等临床诊断的人群中,往往现代科学手段也无法在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只有对症处理,让时间慢慢讲出症状背后的故事。

  假如病人出现关节疼痛及肿胀,但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标准,常常冠以“未分化关节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对症治疗,密切观察。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人病情缓解,无需继续治疗。若病情发展,满足RA诊断标准,则按RA治疗规范。在厂家的推动下,一些专家对“未分化关节炎”的观点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学术会议上提出了早期给予某种草药提取物,可以阻止未分化关节炎分化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观点,甚至提议更积极治疗的建议,给予生物制剂治疗。这样的可能性存在,但目前仅是凭想象的推测及经验的感觉,缺乏科学依据,却为过度治疗提供了口实。医生应该积极地提出假说,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案,以循证医学的方法验证假说。

  人类认识疾病本质及判断疾病危害的能力还十分有限。世界卫生组织在2009年根据甲型H1N1流感在人群间的流行范围及特点,发布了世界大流行的警告,预测人类可能面临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灾难,呼吁世界各国储备抗病毒药及疫苗。于是,多国政府及民间机构大肆抢购药物及疫苗。结果发现,著名的抗病毒药并没有充足的抗病毒证据,疫苗在疫情缓解后方到达各国手中。

  《英国医学杂志》(BMJ)揭示,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决策委员会中有多位成员或在医药公司供职,或担任医药公司顾问,其间存在利益冲突。

  需要开展一场“祛疾病”研究

  在我们创造疾病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当然也有一些古老的疾病被重新定义,被“非疾病化”或“祛疾病化”。

  祛疾病的典型例子是对“同性恋”的定义。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中世纪均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特别是把这种病纳入了精神异常。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一群体不断给予理解和宽容,同性恋已从疾病分类中剔除出来。

  还有一个误区:人们认为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特有的疾病,还怪罪环境、心情、工作。其实早在数千年前就有这种疾病。AdelAllam对22具古埃及的木乃伊予以CT扫描,发现超过50%的木乃伊有血管硬化或钙化现象。因此,现代人不必自作多情,大惊小怪地以为是现代科技创造并发现了一个新病。

  我国创造疾病的状态更加复杂。传统医学多以症为线索,传承古方,辨证施治。因许多现代人已无钻研精神,浅尝辄止,以症论病,造出了许多疾病,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别有用心的厂家乘虚而入,发动了全民补肾、全民补钙等运动。对于传统医学如何保其精华,去其糟粕,需要我们的医生运用循证的科学思维及勇气,开展一场“祛疾病”的研究。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146325&cat=09C
我们现代医学解决了一些古老的疾病,但以更快的速度在“创造”和发现着新的疾病,正如新的抗菌药物研制的速度远不及新的病原体被发现的速度一样,现代社会“被创造”的疾病越来越多,不知是现代医学的进步还是人类社会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5 14:22 , Processed in 0.13291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