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3|回复: 0

[【其它】] 连线:半封闭平台兴起 Web开始走下坡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9 19: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8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随着更简单、易用的应用和服务的兴起,问世20年的Web已开始走下坡路。《连线》杂志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发表文章,对这一趋势进行了解读。

  以下为安德森的文章:

  用户早上起床后通过苹果iPad平板电脑查收电子邮件——这是1款应用;吃早餐时访问Facebook、Twitter,看《纽约时报》——这是3款应用;上班路上通过智能手机听播客——这又是1款应用;上班期间,用户通过阅读器查看RSS源,通过Skype和即时通讯与其他人交流——这些都可以通过应用完成;下班回家,用户在做晚饭时可以收听Pandora,然后在Xbox Live上玩游戏,通过Netflix看电影。

  用户一天都没有离开互联网,但却没有访问Web。这绝非是个例。

  这并非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趋势。过去数年,数字世界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是,由全面开放的Web转向半封闭的平台,这些平台利用互联网传输信息,但不利用浏览器呈现信息。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主要是移动计算的iPhone模式,Google的搜索引擎不能索引平台上的信息,HTML语言不是这些平台的主宰。用户选择这些平台的原因不是他们反对Web,而是这些平台能够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显示屏幕“来到”用户面前,而非用户坐到显示屏幕前)。企业可以更轻松地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收入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厂商和消费者一致认为,Web不再是数字革命的中心。

  10年前,浏览器成为计算世界的中心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趋势。Web取代PC软件、操作系统成为“设备驱动程序集合”似乎只是个时间问题。Java、Flash、Ajax和HTML5等编程工具似乎将使所有应用云计算化,Web应用将取代桌面应用。

  但是,计算世界一直存在另外一种思想,即Web是一款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连线》1997年曾发表封面文章《Push!》,称用户应当淘汰浏览器,推技术将“为媒体开拓Web之外的新领域”,“我们有Web网页,但我们也有明信片和电报,交互式媒体的中心将转向后HTML环境”。文章颇有先见之明:未来用户将获取而非浏览信息。

  借助推技术,可能破坏企业网络的屏保软件PointCast得以迅速传播。目前,推技术以API(应用编程接口)、应用和智能手机的形式重现江湖。这轮推技术浪潮的先锋是苹果及其iPhone/iPad,数以千万计的消费者用他们的钱包对以应用为主导的体验投了支持票。后Web时代已经来临。

  Web只是互联网上的众多应用之一。互联网的问世是一场革命。目前,通过浏览器呈现的内容只占互联网流量的不足四分之一,而且在继续减少。占更多互联网流量的应用包括P2P文件传输、电子邮件、企业虚拟专用网、机器对机器通信、Skype电话、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网络游戏、Xbox Live、iTunes、VoIP、iChat和Netflix电影服务。许多新型应用都是封闭、专用网络平台。

  由开放向半封闭的转型在加速。摩根士丹利预计,未来5年内,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的网民将超过通过PC访问互联网的网民。由于显示屏尺寸较小,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将主要是单一目的的应用。由于通过移动设备能获得更好的体验,用户放弃了通用浏览器。网民访问互联网,但不访问Web。应用的速度战胜了通用浏览器的灵活性。

  这是必然的。工业革命就是控制权的争夺。一种技术发明出来,并得到广泛应用后,就会有人想方设法地据为己有,打击其它竞争对手。以铁路为例,统一和开放的标准推动铁路行业迅速发展,1920年,美国出现了192家铁路公司,但通过弱肉强食,目前只剩下了7家;电话交换机是一种开放标准。AT&T母公司的电话专利保护期1894年到期后,美国出现了逾6000家电话公司。但是到1939年,AT&T控制了几乎美国所有的长途电话线路和约五分之四的电话机;1900年代初,交流电输送技术标准化后,数百家小电力公司合并为数家大公司。到1920年代末,16家最大的电力公司控制了美国发电量的逾75%。

  没有某种形式的垄断,新技术就无法带来财富。工业化的标准途径是:发明、传播、普及、控制。现在,Web也面临盈利和封闭的压力。开放性在非货币经济中是好东西,但我们对无休止竞争带来的混乱的容忍程度将会发现其不足。就像我们喜欢自由和选择一样,我们也喜欢有效和可靠。

  乔纳森·齐特莱恩(Jonathan L. Zittrain)在一本书中写道,“认为Web浏览器是PC革命的顶点是错误的。”如今,互联网上出现了许多封闭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Web只是一个特例,而非常规。

  垄断更可能出现在高度网络化的市场上。网络效应的负作用是,富有的节点更富有。梅特考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其连接的平方成正比)制造了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第一和第二大厂商之间的差距很大,而且会不断增大。

  那么,Web为什么繁荣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10年前没有被垄断者殖民化?因为Web一直处于青春期,创新速度相当快,不断增长的用户总是在寻求新技术。网络推动的优势是短命的。在社交网络发展的早期阶段,Friendster规模日趋庞大,多变的用户仍然热衷于尝试新功能。就像过去曾抛弃SixDegrees.com那样,他们不断发现并使用新服务。在Web迅速发展的早期阶段,AOL的封闭平台不敌开放平台,因此失败了。

  但是,Web问世已经18年,进入了成熟期。已经有一代人伴随着Web成长起来,Web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希望使用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的服务。随着对现有技术的熟悉,我们对新技术的欲望已经衰减。

  人性使然。尽管我们喜欢开放,但我们更喜欢便利。我们愿意为便利和可靠掏腰包,这也是尽管互联网上有许多免费音乐,苹果iTunes仍然能够以每首99美分的价格销售音乐的原因。对于年青人而言,金钱比时间更宝贵,LimeWire是他们的最爱;随着年龄增长,时间变得比金钱更宝贵了,他们会发现iTunes更能满足需求。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的1990年代,对互联网的认识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方是传统电信公司,它们更强调服务质量,认为互联网只是它们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只有电信公司才能提供服务质量,一旦消费者要求得到服务质量,电信公司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赢家。

  另外一个阵营则推崇“哑”网络。它们认为不应当将互联网的控制权交给电信公司,网络就是“哑管道”,应当让TCP/IP决定数据的传输途径。它们认为,只要提供足够多的带宽,网络的服务质量就会足够好。

  “足够好”取得了胜利。用户宁愿在观看YouTube视频时等待缓冲,也不愿意接受Google与Comcast达成的服务质量协议。除部分企业网络外,人们要求电信公司提供哑网络。开放系统的创新优势战胜了封闭系统有限的性能优势。

  市场已经证明,对于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应用,人们开始选择服务质量。我们利用TweetDeck组织Twitter消息,因为它使用起来比Twitter更便利;手机版Google Maps应用比Google Maps网站在笔记本上运行更流畅;我们更喜欢通过Kindle或iPad,而非浏览器阅读电子图书。

  在应用层面上,开放的互联网从来都只是一个幻想,因为我们混淆了Web和互联网。机器对机器通信的兴起与争夺控制权有关,每个API都带有服务条款。只要愿意,Twitter、亚马逊和Google等公司都能控制它们的API。我们选择了一种新的服务质量形式:借助缓冲内容和本地代码,应用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每当选择iPhone应用而非网站时,用户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乐意为更好的体验买单,无论是通过现金还是接受非Web标准的形式。

  在媒体世界,商业模式由依靠广告创收的免费内容转向免费增值模式——用免费样品引导用户购买付费服务。在Web上,由于Facebook等网站上充斥着大量用户创作的内容,新闻等内容的CPM(千次映像广告价格)不升反降。

  Web不会轻易认输。Web粉丝将它们最后的希望寄托在HTML5,希望HTML5成为满足服务质量需求的一种开放途径。如果标准浏览器能像应用那样提供简洁的界面、iPad用户要求的无缝的交互性,用户将会抵制付费、封闭和专有的趋势。但是,采用封闭平台的企业规模很大,而且会越来越大。

  齐特莱恩认为,全面开放的Web的消亡是危险的,是开放标准和服务的失败。但是,正在出现的并非是齐特莱恩设想的互联网荒漠,而是数字经济的商业化内容版图。Web上的电子商务仍然在蓬勃发展,没有一家公司会关闭网站。在表达、关注、荣誉等因素推动下,当前开放的Web仍然在蓬勃发展。但是,Web作为数字内容发行渠道的概念已经遭到怀疑。

  互联网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其重要性堪与电媲美。我们对互联网的利用仍然在发展中,当互联网从桌面进入到用户口袋时,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开放的Web是互联网的早期阶段,得到了网络巨头的培育。现在网络巨头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利,用户将获得更多的便利。(阳光)

(责任编辑:林丰蕾)

http://it.sohu.com/20100819/n274331471.shtml
-----------------------------------------------
分析的有道理,是一个新的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08:56 , Processed in 0.1958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