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2|回复: 0

[【社会视角】] 中国半导体产业危机四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2 23: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我们嚷着要抄人家的‘底’,结果没什么行动,现在人家来抄我们了。”昨天,半导体产业专家顾文军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短短半年内,外资抄底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局面正密集呈现。

  而在一年来发生的多起半导体产业大整合中,如特许半导体、奇梦达、飞索半导体、索尼、三洋半导体等案例中,除了山东浪潮收购了奇梦达西安设计基地外,没有看到中国企业的任何身影。当初,龙芯曾试图收购MIPS,但至今仍停留在构想阶段。

  海外资本密集渗透本土半导体业

  《第一财经日报》粗略统计了近期发生的外资渗透本土半导体企业案,至少已有4家。

  其中包括:美国银湖资本入局展讯,成了第二大股东;台积电借诉讼夺去中芯10%股份(摩根士丹利参与配股已成第四大股东);联发科借海外投资基金曲线入主TD设计企业苏州傲世通;德州仪器正在操作收购中芯原托管工厂成都成芯半导体。

  其中,展讯、中芯国际[0.553.77%]已分别被银湖资本、台积电与大摩成功入局,正在引发市场关联效应;而傲世通一案,其原投资方上海信虹投资公司人士对本报确认将其出售。而这一轮周期前,美国一家芯片设计企业已经收购本土手机芯片设计企业上海智多微电子核心业务。

  “还有一个更大的案子,台积电、美国美光科技也跟武汉方面谈,有意收购新芯半导体。”消息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独家透露。

  台积电的来头无需多言。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占据着代工市场50%以上份额。

  该人士透露,一开始,台积电志在必得,双方甚至签订合作协议,但最后武汉方面突然拒绝了交易请求。台积电的收购举动,没有通过国家发改委这一关。眼下美光科技又悄悄与武汉方面接触了。美光科技是美国闪存巨头,也是2007年阻击中芯申请美国进出口银行7.5亿美元贷款案的背后作梗者。

  新芯是由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共同投资的中部第一个12英寸半导体制造项目。与成芯相同,它也是由中芯国际负责托管的公司。不过,在中芯创始人张汝京离职后,中芯为扭转亏损,连续剥离旗下非核心资产,两大托管工厂已无暇顾及。上季,它甚至将未能收回的一笔托管费计入坏账。

  上述人士说,成芯即将成为德州仪器囊中之物,如果新芯被卖给美光,那将是中国半导体制造业一次大震荡。

  “后危机”时期的本地产业危机

  产业整合、企业并购与重组,都是市场行为。但这一较短周期,如此密集的渗透,对中国半导体业来说,应是首度出现。

  密集渗透背后,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发展的困境,即过于侧重低端规模的发展局面,终将为更加具有创新实力的格局所取代。

  过去多年,借助庞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很快成了全球第一大半导体市场。而本地的半导体产业,从上个世纪开始,经历过2000年以来接近8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30%以上),已拥有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个环节,都拥有数量众多的企业群。

  比如,中国半导体设计企业最多时曾达500家。制造企业2006年至2007年的规划项目曾达20个。相对强大的封测业,也有长电科技[11.850.59%]、通富微电[13.90-1.42%]、华天科技[9.52-1.14%]等近10多家企业。

  尴尬的是,每个环节的总产值,都不如海外同环节一家企业规模大。比如500家设计企业总产值不如曾名列全球第10名的联发科、所有代工企业产值不如台积电、所有封测企业产值不如日月光。

  金融危机触痛这一局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说,2007年全球增速最快的大陆市场,危机来临后,成了全球下滑速度最快的区域。2008年,中国半导体产业首次出现历史性负增长。

  “这样一来,整合过程就难免了,规模重要,企业体质更重要。”许居衍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像中芯国际,就需要增强运营体质,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

  顾文军表示,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产能不够,正向中国转移产能的外资企业,很自然地使用资本手段在中国就地扩产,能直接收购更好,可以节省建厂时间。他说,德仪收购成芯,台积电与美光收购武汉新芯的传闻,就是如此。

  这几天,围绕着成芯出售话题,争议不断。因为这一项目差不多已投下40亿元,如今挂牌价11.88亿,有*卖嫌疑。

  有的外资企业则借机整合大陆核心专利技术。比如高通与联发科竞购苏州傲世通,意在强化TD领域的技术布局。通信业观察人士孙昌旭对本报表示,傲世通有TD底层技术与相关软件如协议栈等,高通、联发科正缺这些,当然它们有独立研发实力,只是短期难以达到成熟。如今,它在技术上已不逊本地联芯科技。

  战略风险?

  但上述并购案难说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其中至少3起隐含着战略风险。一是前不久台积电借诉讼正式获得了中芯10%左右的股份,已成第二大股东。而几天前,摩根士丹利再度参与中芯配股,成了第四大股东。目前,台积电与它的股份之和,与大唐控股所持股份已极为接近。

  第二起是台积电、美光对武汉新芯的收购意向。如这一交易达成,无论落于谁手,将危及本地国资色彩的半导体代工企业生存,尤其是中芯与建设中的华力。三是美国银湖资本以第二大股东身份入局展讯,加上之前第一大股东NewEnterpriseAssociates的股份,展讯形式上已成为外资控制的通信类芯片企业。

  “某些项目国家规划很长时间,地方政府也投下重金,这样彻底撒手卖给外资,本土半导体产业可能会失去发展的平台。”顾文军忧虑地说,如此,产业自主可控的目标很难实现。

  而且,顾文军认为,这个时间段,许多项目转手外资,也等于帮它们直接卡位政策优惠。因为,新的18号文件年底前会出台,这些外资企业比那些等候多时、没有直接享受到更多优惠的本地企业还合算。

  许居衍则显得十分乐观。他认为,“这些并购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中国半导体市场在危机后的占比已上升到40%。无论外资收购目的如何,在“摩尔定律不再重要”的阶段,应用创新将成主导,中国设计业会有大发展,然后也会带动制造业。

  “外资看好中国市场的‘体量’(而非水平)是可以理解的。”他在短信中对本报补充说。

  顾文军说,他只认同许居衍院士部分说法。他强调,过去,地方政府牺牲许多资源进行半导体项目的招商,但是并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如今许多项目转手,等于丰富了“半倒体”的内容,做到一半就转手了。他认为,这些交易如此密集,对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一定会有打击。


http://www.ic37.com/htm_news/2010-8/216761_994952.htm

看来中国半导体产业缺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05:19 , Processed in 0.1115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