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8|回复: 0

[【社会视角】] 让更多农民工有“职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 22: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期:20100802
作者:孙秀岭
来源:大众日报

  8月1日,青岛港首批农民工“职称”评聘工作结束。笔者获悉,青岛港的2495名农民工报名参加此次职称评聘,经过企业文化,安全操作、案例分析、装卸工艺等环节严格考核,共有 193名农民工被评为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和装卸工艺师,他们每月将分别获得100元、200元、300元的职称津贴。

  农民工能评职称吗?在不少人印象里,职称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利。尽管一些农民工经过多年打拼,事实上已经具备了技术人才的标准,却由于种种原因与职称无缘。青岛港打破常规,出台专门政策,给农民工评“职称”,鼓励农民工岗位成才,这一做法令人鼓舞,也让人深思。

  在我国,农民工这个特有词汇,一头是农民,一头是工人,既关系着“三农”问题,也关系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多年实践表明,大量农民工背井离乡,常年奔波,辛苦劳作,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也为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方面却不如人意。特别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不想“干得再好也是农民,还得回家种田”,而是希望在一个较好环境下体面劳动,渴望享有和城里人一样的发展机会。

  应当看到,由技能匮乏向有所专长转变、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由短期务工向当家做主转变,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今天,用工单位没有理由漠视农民工的新变化。若仅满足于给农民工发工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变化了解不够,满足新需求的办法不多,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前段时间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例证。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培训农民工,农民工才能在工作中提高技能,提升自我素质,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只有在评职称等方面消除各种歧视性政策,对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有一个公正评价,才能避免农民工“高技能、低待遇”,让农民工有奔头、有前途。

  可见,给农民工评“职称”,不仅是对农民工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价值的肯定,而且也给了农民工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之“企”在于人,离开“人”就只有“止”了。从青岛港情况看,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几十人扩大到现在的8000多人,农民工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这些年来,一批农民工在实践中掌握了“绝活”,多次在全国、省和市的劳动技能大赛中夺魁。如今,“职称”评聘在农民工中产生强烈反响,成为了激励农民工苦学技能、岗位成才的强大动力。对越来越依赖农民工的企业来说,多给农民工成才的机会,获得的将是更多的人才,这无疑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然,给农民工评“职称”,目前只是一家企业的新探索,“职称”也仅仅是一种“内部粮票”。正因如此,有关方面特别是主管部门,应正视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变化,重视他们的新需求,借鉴青岛港的做法,以改革举措和创新办法,为农民工提高技能创造条件,消除农民工评职称的体制障碍,让更多农民工既有技能,也有“职称”,对未来更有信心。
来源:http://paper.dzwww.com/dzrb/data/20100802/html/5/content_7.html
理由:这看上去很美,可俺觉得不是让农民工有“职称”,而是废除更多人的“职称”,别让“职称”成为束缚人才的栅栏!人才不“职称”所决定的,而是能力与成就,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3 23:32 , Processed in 0.10997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