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news.hexun.com/2010-08-02/124440486.html
文化企业改制的结果是文化要为老百姓服务还是为党服务的问题
8月中旬,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将在青岛召开。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一幕改制大戏又将在全国上演。改制近10年,多少人的命运随之跌宕起伏、变化万千,从一杯清茶、翻翻报纸的生活到跑市场、拉资金的市场化生存,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中遭遇'卸胳膊卸腿’的恐吓、人员安置带来的心灵煎熬,探索中可能遇到的政策风险、金融瓶颈……当改制从局部试点进入全面推开的阶段,这些改制一线的弄潮儿,在探索、在追问,他们对改制,也有着难以释怀的疑问。
◆改制五问
WTO保护期后 我们的竞争力在哪儿?
谈起下属员工对改制的积极性,东方演艺集团民乐团团长周维说:“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员工都很珍惜这次改制给予的机会,对他们自身来说,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用武之地,真的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因为周维早已经向他们讲清楚了当下的形势。周维说,对国家的推广力度和整个产业的走向趋势,大家都看得比较清楚,今年WTO的保护期将到期了,届时是全球市场带来的冲击,国家有多少钱能“养”那么多院团?“说实在的,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还不如早走市场。”周维坦率地说。
他担忧的是,在WTO保护期结束之后,面对外来文化产品的竞争,中国大量的文艺院团将如何生存、目前中国的文艺体制到底有多大的抗震能力?“说实话,很多院团都养尊处优懒惰惯了,到时会不会游泳、会不会淹死,很成问题。”周维说,目前国家推进改制的力度相当大,但恐怕学会游泳,还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对中国企业来说,越早学会“游泳”越好。
据悉,东方演艺集团正在加紧厉兵秣马,利用原东方歌舞团数十年出国演出的丰富经验,寻找和国内外演出机构合作的机会,调动手头积累的国内外资源,来打造自己的独特定位,方向之一就是“在中国土地上演出世界性的歌舞”。
国资企业改制“底限”在哪里?
周维说,针对改制推进至今的情况,他们当然也有疑问。最关心的就是,国家此后对国资企业的改制“底限”到底能到哪里?比如,是否会允许他们包装上市,是否允许他们以股份制的形式进一步深入改革企业。
周维认为,东方演艺集团目前虽然已经改制,但和那些股份制公司的运作相比,还是有差异的。比如他们虽然有“董事长”的职衔,但其实内部并没有进行股份分配,他个人感觉,如果改革成股份制公司,所有人的积极性会更大一些。
国有资产 能否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改制,一直被业内关注的是国有资产的动向问题,相信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抱着“改制之后,国有资产会否流失或贬值”的疑虑。
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中国杂技团团长李恩杰认为,控制住国有资产流失或贬值,关键在于资产评估阶段,一定要对资产评估严格把关。“形象地说,国有企业就像一个出嫁的闺女,从娘家带出了嫁妆;她如果把100元嫁妆说成1000元,那么婆家就会按1000元来经营这个新家,等于她刚出嫁就背了900元的债务。如果她把1000元嫁妆报成了100元,那么娘家就等于损失了900元。”李恩杰认为,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资产评估,“虚高”或“价值不到位”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前途。
他认为,只要评估环节控制得好,国有资产不但不会流失,反而进入市场博弈之后,会焕发活力,提升增值空间。
非遗项目、老院团是否适合改制?
周维认为,国家目前对京剧是实行全额补贴,而不像其他剧种是差额补贴,但越是这样越会形成相关院团的懒惰心理,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爱看京剧,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京剧没有创新精神,光靠“输血”解决不了长久的生存问题。“其实京剧走过改革之路,市场还是有成功的先例的。”周维举例上世纪初期京剧的改革,以及样板戏的普及等,虽然样板戏身上有时代印记,但在当时,它实现了交响乐化,出现了钢琴伴奏,并且向大众普及了。“现在是娱乐业时代,娱乐业是不能强迫消费者买单的。”周维认为,非遗艺术可以保护,但院团应该树立进取意识。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改制不能一刀切,还需要区别对待,逐步进行。
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杨红斌认为,许多目前的非遗项目或者老剧团,几乎可以预见其改制前程是“推进市场一个死一个”。
北奥集团董事总经理李勤认为,改制要研究对象适合不适合进市场,是否具有符合市场竞争的业态。像现在很多院团都不适合改制,主要是一些艺术创作为主的院团,其只是演出产业链条上的一部分,这些院团还需要整合演出经纪机构等多重力量,才可能做成产业。对北京演出公司这样的演出经纪机构来说,又不可能由他们来把这些演出生产院团的所有项目买下来。“直接挂一块企业的牌子,对这些单位来说毫无意义。这中间有漫长的产业链条组建和整合的过程,需要政府多做这方面的铺垫和推进。”李勤认为,一些非遗项目,也根本无法进市场,是必须要国家相应的保护政策来进行保护的。“国家应该分批、分类地制定改制规划。”
院团改制该不该向国家要钱?
记者从行业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目前有些院团的改制并无实际进展,反而使国家投入更大的财力来支持这些单位改制。
李勤说,一些公司名义上为公司,体制上并没改变,而改制期的政策性保护仍在那里,拿着企业的“外衣”说事儿,领取的补助更多了。
周维也认为,有些单位说穿了根本没有“改”,披着两张“皮”,其实是一个实体。尤其有些省级院团,挂了块公司的牌子,但员工还是那些人,还享受国家编制,一个人双重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