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6|回复: 0

[【教育时事】] 大学该不该给杨华机会 卢美松与孙绍振观点不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 21: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东南快报  http://haixi.cnfol.com/100702/417,1944,7955492,00.shtml

单独一篇文言文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以请个相关专家面试一下,如果真有其才,高校应该人尽其用方好。


  本报连续对高考满分作文《士运论》作者杨华做了报道,引起社会关注。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卢美松想收杨华为徒,让杨华到省文史研究馆边工作边学习,帮助文史馆做古文编纂工作。

  卢美松馆长介绍,他看到关于杨华的报道后,非常关注这个偏才,并看了杨华的三篇文言文,对其十分欣赏。

  福建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孙绍振也对杨华的《士运论》发表观点,认为《士运论》有“宿构”之嫌,杨华其才不足以被破格录取。

  另外,对大学该不该给杨华一个机会的讨论引起社会广泛热议,一种观点是国家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很多网友持这种观点,还有平潭一中校长表示,要是他们学校有这种偏才,明年他会以校长名义推荐该生上北大。但也有另一方观点,就是破格录取偏科生,结果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代表人物有福建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

  卢美松:

  “比我当时强”

  向北大推荐遭拒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省文史研究馆,在办公室见到卢美松馆长。据介绍,他作为北大福建校友会会长与北大福建招生组见面,卢馆长带上杨华的文章,向北大招生组推荐。
  “这个怪才你们要不要?”

  北大福建招生组的老师表示,他们已经收到杨华的《士运论》和《鉴才书》,但没办法招收这样的学生。

  “你们不要我要了!”

  卢美松介绍,杨华同学《士运论》这篇文章我看过,另外在网络上还下载了《声音》,三篇文章他都看过。

  “水平比我当时强。”卢美松说,他高中的时候就喜欢看古书,平时也写文言文日记,但是高考时没有写文言文作文,因为感觉水平还不够。

  卢美松看到杨华这篇文言文作文,得知其因为高考落榜准备去打工,于是打电话给本报称:“让那个孩子不要去打工了。”如果杨华愿意,可以到文史馆先做古文编纂的工作,边工作边学习。

  馆长点评《士运论》

  卢馆长表示,他感觉杨华古文写作的特点,一个是行文非常流畅,基本符合我国古代汉语的语法,所以读起来比较通顺,他引用的古文比较准确,没什么差错,这说明:第一,他学得比较认真。第二,他的记忆比较好。比如引用张载的话、王勃的《滕王阁序》,还有引用庄子和老子的一些语句都比较准确,这说明他记忆力很深很好。第三,他写的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也较完善, 看问题比较全面。

  比如《士运论》,卢美松认为论据、论证和最后说明的论点配套比较完整,给他判定满分还是有根据的。当然个别地方有标点符号的问题,没办法苛求,因为要在一个钟头写一篇《士运论》,半个钟头写一篇《鉴才书》,实在不简单。

  《士运论》和《鉴才书》体现的内容有所不同。《士运论》从古代文人的命运和解局这个角度来谈读书人应该具备的理想、追求和理想实现的结果,他侧重在这方面发挥。《鉴才书》主要针对他目前的处境和求学上进这样的追求来谈,所以这里面有些不同。后边主要讲到怀才不遇,没有得到人的欣赏,因而没有办法发挥他的才能。

  卢美松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讲,举了古人的例子, 没有太多的牢骚,用历史比喻自己的现实,能够理解出现目前处境的状况,我认为还是积极的。

  从杨华目前的专长、兴趣爱好可看出来,如果他将来要成就比较大的专才事业,我主张他还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这是一个总体的设想。学古典文学,搞与古典文学有关的事业。
 孙绍振:

  有“宿构”之嫌

  不够破格录取

  昨日,在谈到文言文高考作文《士运论》时,著名学者、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表示,《士运论》有“宿构”之嫌,杨华其才不足以被破格录取。

  以下是孙绍振分析:

  本文虽然看来有相当高的古文驾驭能力,但是,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与本年度的高考作文题不太切合。

  格林兄弟收集的民间文献,其历史文化价值与文学价值的矛盾,其偶然与必然之间的矛盾是命意关键。本文与此命题要求若即若离。

  《士运论》在第一段就列出了纲领:“士运在此不在彼”“在勤不在求”“运在我不在他”最后结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所有这些与题意表面上有所黏连,实际上,完全是不同范畴,所遵循的逻辑也不同 。

  从高考依题立意的角度看,作者驾驭命题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如果他有起码的驾驭能力,本该就“士运在此不在彼”作分析,主要是“此”是什么,“彼”又是什么,这样就不难与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的矛盾、必然与偶然的矛盾联系起来。丢掉了这个机遇,就离开题意一去不复返了,下面的“运在我不在他”“士 在勤不在求”要和格林兄弟的故事挂钩,就难上加难了。至于后面的结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更可以说是离题万里了。

  当作应考的作文来看,巨大的反差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是古代汉语的驾驭自如和历史文化典故的精熟,一方面是对论题的思路缺乏起码的控制。当然,如不是应考的作文,该文又有自成一体的逻辑。从“士运在此不在彼”到“士在勤不在求”再到“士运在我不在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按照另外一种题意层层深入的,结论是顺理成章的。这样离题而精致的文章就不能不排除“宿构”的联想。

  说白了,语言如此严密和典故如此精工,概括性如此强大,而把握题意的逻辑又如此薄弱。不能不令人推想, 其中不在少数的话语并非是半小时内的推敲,而是长期反复修饰的成果。

  最值得质疑的一点是,整篇文章的资源,好像与当代青年的耳濡目染无关,与当代中学生的思维和话语也毫无关系。作者在文章中似乎并不回答二十一世纪现实的问题,文章中的话语和思想好像和古代文人没有多大区别。

  阅卷组之所以将其列入优卷,可能是就文章本身而言,语文能力显然属于优等,在没有任何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只能按卷评分。也正是因为这样,这篇文章在优卷中,被列入最后一篇。这里显然有保留的意味。
  观点交锋

  正方人物:平潭一中校长吴明云

  我愿意向北大推荐杨华

  明年北大实行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是他们学校有杨华这样的偏才,他会向北大推荐“杨华”。“我会适当给偏才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学生其他方面基本合格,然后有某一方面专长,这样的学生应该得到推荐。”吴校长说,不鼓励其他方面太差,这样就会暗示一些学生过早偏科,对更多学生是一个不良暗示。类似钱钟书这样的人才,这是最为个例的个例,出现在学校他一定会推荐上去,毕竟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网友陈清书:曾写就经典美文《背影》的朱自清先生,1916年考北京大学时,尽管数学只考了0分,但最终还是被破格录取;著名史学家吴晗,当年文史和英语都拿到100分,但数学只考了0分,仍被清华破格录取;中国电子商务网的开拓者马云,第一次高考时,数学只考了1分,但这没有妨碍他成为中国最精明的商人之一。

  反方人物:中青报福建记者站站长陈强

  破格录取对其他人不公

  从总体层面上来说,这篇作文非常不错,但是高考也必须保证公正,不能因为你一篇作文写得好,其他科成绩不行却得到录取,这样对其他考生是一种不公平。其实以杨华的文笔,完全可以做自由写手,像韩寒一样靠写文章为生,根本不需要进入大学学习,可走一条特殊的道路。  

  网友:从国家层面来看,当然需要奇才。但是,高考作为一种从大众考生中选拔人才的方式,必须以公平作为首要价值取向,不能为了满足一两个奇才考生而坏了整个“规矩”。如果要对有特殊才能的考生表现出特别垂爱,不妨新辟一条补充救济通道,而且尽量公开透明,让这些考生有路可走。否则,考生要想标新立异,只能在作文上大秀一把,这样一来,高考作文岂不成了五花八门的“大卖场”。
 最新进展

  阳光集团愿资助杨华

  昨日,阳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称,愿意资助杨华学习。

  “优秀、困难,这两点都符合阳光集团在教育扶贫上的条件。”阳光集团董事局主席林腾蛟说,我们是无条件资助,包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如果他不愿意来,也没问题。或者说在阳光学院里面,或者到别的学校,都可以。

  据悉,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是福州大学和阳光集团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教育独立学院。

  林腾蛟表示,阳光集团投资教育十几年,他对教育研究了十几年,此次专门为杨华设计了一个培养计划。第一,把他作为阳光学院的特招生,他可以选修他喜欢的专业。第二,计划特别聘请社会名师,为他提供这方面的辅导。此外,提供勤工俭学机会是基于他个人的情况,以及真正能做到培养人才的角度。

  目前,杨华表示,现在他还不能立即作出决定,希望征询家人的意见后,再给答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2 16:21 , Processed in 0.08332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