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2|回复: 0

[【社会视角】] 穿越雪域高原 兵车驰援送建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1 0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月15日,抢运完最后一批建材的成都军区某集团军返回成都;16日,川藏兵站部最后一个野战兵站回撤至巴塘。2000多名官兵回望雪山,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
5月14日以来,应四川省委、省政府请求,成都军区出动2000多名官兵、近800台车辆,驰援藏区牧民定居点建设,向甘孜州的石渠、德格、色达、甘孜4县43个点突击运送建材2万吨。
石渠,四川最偏最远的县。为了将建材及时送到藏区同胞手中,成都军区汽车部队日行超过300公里。
北线,川藏路上的险段。为了让牧民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官兵们穿行雪域高原4个来回,460万公里行程未发生一起事故。
滚滚车轮,送去军民鱼水情;哈达美酒,敬谢亲人“金珠玛米”。继2008年抗震救灾,2009年初支援灾区抢运红砖、驰援藏区运送帐篷后,成都军区再一次以实际行动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军地协作 日运建材1000吨
这是一个特殊的请求。
今年3月17日,成都军区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省委办公厅的函,字里行间透着焦灼:今年甘孜州牧民定居点将完成1.8万户、85519人的建设任务,任务量是去年的两倍,时间紧,任务重。然而,正当牧民定居点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时,地方运力却出现较大缺口。
省委、省政府提出,恳请成都军区部队帮助四川抢运牧民定居点建设所需的大宗建材。
这是一份特殊的担当。去年初,成都军区已为四川甘孜、阿坝运送10万余顶帐篷和配套设施。这一次,面对藏区发展的迫切需要,成都军区再次挑起重担。
经中央军委和解放军四总部批准,来自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某集团军炮兵旅、装甲旅、高炮旅等部队的2000多名官兵、近800台车辆领命,驰援甘孜州牧民定居点。
这是一场特殊的考验。32天任务期,汽车部队必须在多年没有跑过、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川藏北线上往返4趟。最高的雀儿山海拔达5000米以上,最远的卸货点运输距离达上千公里。
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由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阮志柏、副政委赵开增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旋即成立,综合协调、现场指挥、军地联络等7个职能小组迅速投入运转。军区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议,科学部署运输方案,4次派出工作组检查指导。
承担过半运输任务的川藏兵站部,1175名官兵、417台运输车刚刚完成第二趟高原运输任务,征尘未洗。5月初接到预先号令后,兵站部率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任务再重,我们都有信心完成!”部长石松青掷地有声。
5月12日,札木大站从各兵站筹组的36名保障尖兵,12台运输车组成保障分队,从西藏赶往千里外的石渠开设野战兵站。
14日起,一辆辆军车满载藏区急需建材物资和子弟兵的深情厚谊,向川西高原最边缘的艰苦地带驶去。
5月中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赴石渠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正好遇上前往石渠地震灾区运送建材的某汽车团。刘奇葆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灾区人民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并嘱咐他们高原行车,路途艰险,千万要注意安全。
18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在地方政府与任务部队、沿线军分区(人武部)之间构建起一套军地工作协调机制,共同做好道路勘察、装卸组织、交通保畅等事宜。
装、卸、运、保,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带来惊人的运输效益——军区汽车部队的装卸载能力从每天600吨升至1000吨。
打持久战 征服高原“生死线”
这是一场艰苦的战役。
通往石渠、德格、色达、甘孜的路,高坎、深坑、暗洼比比皆是;翻越二郎山、折多山、海子山、矮拉山的路,塌方、浓雾、飞石,防不胜防。
5月16日清晨,担任“开路先锋”的川藏兵站部“钢铁汽车团”从道孚第二野战兵站出发,翻越罗戈梁子、海子山两座海拔4500米以上高山。
到达海子山时天色已暗,雪花乱舞,地面湿滑,车外气温降至零下11℃,每个人手心里都攥了一把汗。
指挥车内,数字通信、卫星定位、电子导航等信息化指挥设备一应俱全;显示屏上,沿途路况、车况等一目了然。“降低车速,保持车距,打开应急灯,随时通报前方路况。”团长黎建国通过车载电台大声提醒。
“前方车辆再次陷入软泥坑,无法继续前进。”官兵们冲上前去,就着车灯微弱的光线,用铁锹挖、铁铲填、双手推。20分钟后,车队终于驶出软泥坑。
6月6日上午,美丽的塔公草原上,狂风漫卷着抗震救灾一等功臣营的大旗。
“各车注意,车辆进入扬尘地段。”驻蓉某独立汽车营带队车一连连长金向利扯开嗓子喊道。
不到5分钟,道路上扬起漫天的红褐色灰尘,50米车距也只能看到红色应急灯隐约闪烁。“各车务必打开车窗,防止驾驶室缺氧。”战士们不得不任尘土扑打在脸上,钻进嗓子眼。
40分钟后,车队终于通过扬尘路段。当战士们看见副营长唐田时,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多次下车徒步指挥的他,只剩下两只转动的眼球是干净的。
高精尖的装备,现代化的指挥,迎难而上的精神,助官兵们征服了高原“生死线”。
然而,要在32天里穿行高原4个来回、将2万吨建材如期送到牧民手中,还需打一场持久战。
每一位官兵都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
5月30日晚9点半,野战车场前排15辆车的应急灯突然同时开启。某汽车团四级军士长周详勇惊奇地发现,晚点名时,数十名官兵集体点了他一个人的名,点名前一支歌变成了《生日快乐歌》。
教导员曾建平、营长叶宝泉将方便面和可乐塞进周详勇怀里。全体官兵齐声祝福:“周老兵,祝你生日快乐!”
周详勇的眼眶湿润了。15天来,他在高原和内地之间往返两次,行程3200多公里,早就把自己的生日忘了,没想到,战友们没忘。
以方便面为长寿面,以汽车防雾灯为生日烛,以可口可乐为酒,周详勇说,抢运线上度过的32岁生日,他终身难忘。
鱼水情深 清茶一碗敬亲人
初夏的塔公草原,冰雪消融,草场透绿。一辆辆绿军车与之相映成趣,构成了川藏北线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道孚、炉霍、甘孜县城,任务车队不鸣笛、不拉警报,静悄悄的来去,一切以不扰民、不添麻烦为前提。
5月18日晚10点过,雪夜空旷寂静。阵阵马达轰鸣后,车灯驱散浓雾,映照在俄多玛乡的罗郎屋前。“送水泥的部队来了。”罗郎立即拨开炉火,热起茶来。
1个多小时过去了,成都军区某汽车团9连官兵在12个点上卸完1290吨水泥后,集结完毕。罗郎盛上一碗藏茶,递给上士刘敏,不料竟被婉拒。
此次执行运输任务,军区要求部队无偿抢运,搞好自我保障,明令禁止接受藏区牧民馈赠宴请。
执行任务以来,“金珠玛米”的车队行驶到哪里,藏区群众的感恩就跟到哪里。
在石渠,得知开设野战兵站急需解决用电问题后,县电力公司领导专程带领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在县电力供应吃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障了野战兵站用电。
首批运送建材的车队抵达石渠后,数百名藏区群众自发地在路边排起长长的迎接队伍,手捧洁白的哈达,香醇的青稞酒,跳起欢快的藏族舞蹈,以藏族同胞特有的方式欢迎子弟兵的到来。
沿途群众的深情厚谊,为官兵注入不竭动力。抢运建材途中,成都军区汽车部队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军民共建活动。
以支援运输为纽带,车队驶入马尼干戈乡等地的小学,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和文体器材。为帮助牧民群众全面了解党的政策,官兵们还印制了上千份藏汉双语的宣传画,在执行任务途中深入牧区、学校发放。
“部队一连两年在甘孜州执行运输任务,支援地方建设,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公路沿线的小学生见到军车都会主动停下来,敬少先队队礼。”石松青说。
省政协副主席、甘孜州委书记刘道平说,成都军区突击支援甘孜州牧民定居点建设,解了燃眉之急,体现了党和国家、军队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发展的深切关怀,“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之心,高标准建好定居房,让牧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 ... 620710033932216.htm

评论:当代最可爱的人,还是我们的战士!灾区人民感谢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4 21:18 , Processed in 0.11415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