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1|回复: 0

[【教育时事】] 论文考核教授绩效暴露大学病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7 11: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链接:http://news.xinmin.cn/opinion/lxpl/2010/02/06/3574986.html
推荐理由:现在高校大部分都作为企业来运作,它需要钱,于是赞同老师们搞横向课题,他需要研究,于是就在各方面评比上,纳入论文著作等要求。于是老师们就想了,我上好了课,职称也上不去,还不如去干点别的,于是这些学生的导师,就让他的学生去给本科生上课,自己就轻松,不过你要是说既然不愿意去上课,为什么不放弃而让别的老师上呢?这就关系年底要考评的工作量,工作量与考核挂钩,这是最容易等到的一类工作量啊,对于一些正教授而言,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更何况不用劳动就工资和工作量拿,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就这个开课的权利,其他新来的老师打破了头也不一定抢得到。而横向课题在我这个学院,基本而言,没什么学术价值,是一种变相的雇佣廉价劳动力(研究生,也不敢反抗导师)来不断的做事,只要有事就得到场,不得缺席。甚至于本身的科研也要为这些事让道。
归根结底,大学的考核制度与意识存在问题,而大学里的部分导师在思想和意识上也脱离了一个老师该有的美德。


    近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宣布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根据此方案,如果一名教授没有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所拿到的绩效工资可能不如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行政人员,法学院多名教授对此表示不满。

  前不久,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披露,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到2009年,论文买卖销售额近10亿元,规模膨胀5.5倍。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仅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现在看来,当论文数量成为评判大学教师的主要标准,甚至还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时候,怎么可能避免教师们对“发表论文”趋之若鹜?当本应体现科研水平的论文,成为薪酬筹码的时候,如何能保证论文本身的质量?力有不逮者,怎能不另辟蹊径?

  北大法学院对绩效的考核,会否变成考察拼凑论文的成绩与效果呢?行政人员的绩效工资,为什么能高出教授?由这些问题,暴露的显然是大学僵化的考核体制之弊。

  教育部发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05.1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23.75万人,勉强达到60%。高校行政人员占据了这么大的比例,而教育经费是按照在校学生数量划拨,与教职工总数并无联系,在学生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专职教师比例越低,意味着行政人员工资及行政行为花掉的费用越高。透过北大法学院的分配方案不难看出,高校行政人员收入还是令那些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教授们“称羡”的,行政人员的开支统统计算进高校办学成本,这么高的成本难道不是通过学费转嫁出去的?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学教师收入并不算高,而大学收费却日渐攀升。

  近年来,大学争取自主办学权的呼声日渐强烈,但“大学自主”不等于“大学领导自主”,北大法学院的分配方案之所以引起教授们的不满,是因为在分配薪酬的方案制定上,一线教师的声音被忽略,大学行政权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由此不难看出,所谓大学行政化不仅体现在机构设置上,更是直接体现在薪酬分配上,所以大学才会热衷于“纸上谈兵”地遴选人才,理直气壮地将薪酬分配向行政人员倾斜。在此背景下,难怪会有那么多教师热衷于追逐官帽——跻身行政序列,不仅赢得了大学内部更高的地位,同时意味着赢取了一份不菲的收入。长此以往,不知大学“独特的灵魂”将何处安放?

  日前,温家宝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科教文卫体界代表意见时指出,“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说,大学功利化正是源于大学行政化——由于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握有权力者不仅热衷于通过学费对外“要效益”,而且热衷于通过薪酬分配内部“挖潜力”。这个“要命的问题”不解决,“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恐怕很难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5 15:35 , Processed in 0.11060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