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18|回复: 0

[【社会视角】] 社会现实比相亲节目更可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5 08: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广电总局12日通报,重申此前分两次下达的整改通知,要求净化省级卫视的相亲节目。具体要求很多,涉及嘉宾、主持人、话题、内容、审查和播出等各个环节。其中规定,婚恋交友节目不能由模特、演员、富二代、节目主持人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有争议的人物不能担任主持人;不能搞羞辱或人身攻击,不得涉及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禁止直播,重播时删除错误观点。广电总局的精神是,要电视台引导青年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和婚恋观。   

  广电总局对电视台的播出行为加以约束,希望整顿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类似的做法一直以来都是惯例。而这个整改通知的背景是,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一批电视相亲节目先后在省级卫视出现,它们在激烈的利益竞争中推出一批话题和人物。有评论人士就此批评,判定电视相亲节目败坏了社会良俗,拖累了所谓主流的价值观,对所谓健康的婚恋观造成严重打击。   

  相亲节目是否有义务全盘承受道德讨伐,还需要更多证据来指认。至少从收视率调查看,它们获得了少见的胜利。有的相亲节目在发达城市群的收看率超过3%。这对省级卫视的常态节目来说,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高收视率不代表一切,从指责者的逻辑看,或许更能证明相亲节目的危害。问题是,如果确实存在一个健康向上的婚恋价值观,主流且强而有力,为什么没能阻挡住相亲节目对观众的征服呢?   

  电视作为大众媒介,至少在我国的情境中,未能成为严肃新闻的来源。就连电视行业的人都承认,电视娱乐化已成为电视的本质。娱乐化的性质决定着电视的节目特性,那就是逢迎、夸张和转换社会情境来召集受众,以服务于惨烈的广告和格局之争。广电总局也只是要求整顿相亲节目,而不是叫停,这也从侧面证明:主管部门并非要反对电视的娱乐化,只是希望有所收敛。   

  因此,如果只是攻击相亲节目,不去考虑节目赖以存在的观众心理和社会土壤,恐怕在批判上犯下了方向性错误。节目嘉宾赤裸裸地拥抱金钱物质,如果并非是逞口舌之利,电视批判所抨击的拜金主义很可能就是一种现实,即便对这种拜金的实情和表达令批评者很不舒服。这并不是假设:相亲节目其实是对社会潮流的模拟,是将社会心理公开化,它们的错误只是模拟得太像了,以至于成了社会的原生态缩写。节目影射了现实的冷酷,虚假的批判显得更虚伪。   

  是否真的存在一种抗击不健康爱情观和婚恋观的价值基础?换言之,是否存在一种稳固的社会价值防火墙?它原本可以在宗教或真诚的信仰中获取,都需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确信存在,那么对相亲节目的担忧纯属多余,因为更高级、更健康的社会价值自然会启动抵抗;既然已经认定它们属于“主流”,自然会在所谓反低俗中取胜。可是,恰恰是不存在这样一种防护,它们早就破碎了,没有抵挡能力。这时才会强行要求媒体集体服从,可这不过是琐碎的缝补,并非建设。   

  价值的共同体四分五裂,社会的真相就是价值被分化及割裂的真相。知识无用,权利禁锢,权势大行其道。人们不能从自我觉醒和独立中获取安全,不得不向金钱或权力寻求庇护。社会氛围中弥漫着只许娱乐、禁止严肃的风气,极少有道德价值生存和延续的空间。这就是相亲类节目受到欢迎的深层原因。人们接受起来没有丝毫的隔膜。电视上的一切既是导演的结果,可又那么符合大众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相亲节目就像是电视剧,剧情都是观众再熟悉不过的,他们自觉代入电视情境,服膺意味着社会和价值的衰微,意味着所有人的无力、无助和投降。因此,当批判家忧虑相亲节目的火爆会带坏青年时,其实并不理解今日青年的处境和苦楚;当某些人恐惧节目会破坏“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时,那种价值观很可能并不存在,只不过是一种想象。如此来看,相亲节目远非洪水猛兽,对它们的鞭挞只该是很小的细节,而那些本该借助批判去推动建设的地方,更不该被放弃。

http://news.sina.com.cn/pl/2010-06-15/080720479147.shtml

都是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6 01:47 , Processed in 0.12045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