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4|回复: 0

[【社会视角】] 三读《水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 1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109c00100iqt1.html?tj=1

第一次读《水浒》,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七十年代,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漫画的年代。湘中,典型的丘陵地带,一个小村子,靠着山,依着水,一座青瓦房,是冬天,微弱的光线从房顶的亮瓦透进来,刚下过雪,万籁俱寂,靠在那张奶奶陪嫁来的雕龙画凤、描金绣花的老式床上,拥着棉被,读武松打虎,读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读林冲雪夜上梁山……一众英雄好汉在斑驳的墙壁上出没,无数刀光剑影在蚊帐顶上幻灭,那是何等的快意恩仇何等的气冲霄汉啊!只恨不能生在古代,即刻仗剑走天涯,便砍几条树枝作钢枪、削几把木剑挂腰间,引了几个玩伴,把村子当做江湖行走了几番,真正的少年意气啊!

  那时候,记住的也就是那些情节,那些人物,一众同学甚至会为了谁谁谁的绰号而大吵甚至大打出手。基本上,一百单八好汉梁山聚义之前读得还算仔细,后面就只是翻一翻了,几个朋友的感觉都差不多:不过瘾,没意思,憋气!

  再读《水浒》,是大学时候的事了。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正是西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蜂拥而入的时候。中文系这帮夫子气的学生们,急于甩掉别人眼中的长袍马褂,正在尼采、萨特、加缪、马尔克斯、卡夫卡们构成的海洋中冲浪。然而,老师们的头脑很清醒,一边在冲浪,一边还记得自己所站立的岸边的岩石,布置的作业就有一道是读四大古典名著,而且是不交研究作业这门功课就不及格了。也就读了,读着读着,也就读出味道来了,有好几个同学尝试着用西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观照、讨论这部东方名著。

  这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宏大而严谨的结构,自然的白描与人物心理的严丝合缝,而几百个人物样貌各异、个性各异、命运各异,只能令人叹为观止,在这方面,西方没有任何一部名著可以望其项背。

  三读《水浒》,是教书时候的事了。

  二十一世纪,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新课程改革有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书目,语文教学在经历无数风雨之后,终于回归到它的本质之一:读名著。一番调查下来,发现这所名校的高一学生们完整读过一本古典名著的人居然寥寥无几,痛心之后发了一个狠,不但要求读《三国》,而且要把初中该读而没读的《水浒》给补回来,理由很充分:这些名著的人物、情节、俗语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话语之中,没读过这些名著,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话,因为你听不懂;你也不好意思说你是中国人,因为你实在是没有中国人的基本素养。于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读后感也好,摘抄也罢,反正是每个星期都得把这本读名著的专用笔记本给交上来,我自己检查,也发动本班同学、外班同学检查,慢慢地,学生们就读进去了,大部分不用督促就读到我规定的进度的前面去了,读后感也越来越有真情实感,似模似样了。

  这时候,注重的是如何挖掘《水浒》的魅力来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把《水浒》和学生们熟悉的人物、场景联系起来。还做了一个简单的专题网页,为了吸引这帮读图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的注意,找了不少漫画帖上去,可惜大多是日本的,于是慨叹中国人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都扔掉了,于是更加抓紧督促。

回想起来,三次读《水浒》的角度都不太一样,第一次是纯粹的欣赏者,第二次有点研究者的味道,第三次则更多地是一个推荐者。

  有一句俗语流传甚广,道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大概是因为水浒讲的是造反的故事,处处都有打打杀杀,过于血腥暴力,其所宣扬的义气也往往是狭隘的江湖义气,且常常以无辜者的生命为代价,而少年人正是血气方刚,辨别能力弱而模仿能力强,难免受到不良影响。历史上,清朝乾隆年间曾以相似理由连续下旨查禁,称《水浒传》“以凶猛为好汉,以悖逆为奇能,跳梁漏网,惩创蔑如……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也”。事实上,清朝统治者真正惧怕的是人民群众模仿梁山好汉反抗朝廷。有意思的是,现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都已拍成电视剧,众多国家引进了《三国演义》,但绝少引进《水浒》的,原因亦颇为相似。与此相反的是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他老人家大概跟我们很多凡夫俗子的感觉差不多,觉得好汉要做到底、造反也要造到底,干脆把七十回后面的招安、打方腊等回目全部删除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公案:腰斩水浒。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应该怎样读书?

  首先,“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借鉴他人的思想来建立自己的思想。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书籍中记载的他人的思想只是起一个帮助者、冲击者的作用。读书,要“进得去”,更要“出得来”,类似于那个读了一部红楼梦便把自己当做林黛玉以致于真的“愁死了”的人是没出息的人,与现今迷信偶像的人有得一比。事实上,偶像何罪之有?书何罪之有?误入歧途的关键是“人”的迷信思想,因“迷信”而“迷途”。

  其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难在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难在理性的把握。不难在哪里?对自己定好位,对书定好位,多读书,多与人讨论,在对比中把握真理。做到了这些,不但“少可读水浒”,而且可以读得痛快,读出智慧。

  还是摘抄几句金圣叹的读水浒之法来结束本文吧:

  大凡读书,先要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

  凡人读一部书,须要把眼光放得长。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作文全要胸中先有缘故。若有缘故时,便随手所触,都成妙笔;若无缘故时,直是无动手处,便作得来,也是嚼蜡。

  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

看大部头的古典小说别的不说,至少对提高意志力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9 10:25 , Processed in 0.21474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