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8|回复: 0

[【社会视角】] 赵海均 :“十二五”规划应突出“平衡”理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9 07:5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即将过去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里,中国经济演绎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先是“经济发烧”、股市热,紧接着饱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的阵痛。2008年下半年以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同样遭受到巨大的冲击。对此,全球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中国政府也重拳出手,实施了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去年以来,美国政府多次对中国施压,敦促人民币升值,更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几年来,尽管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但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在中国经济较快恢复和呈现快速增长势头的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其根本原因就是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要在未来二十年之内基本走完,伴随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二十年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能否在未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社会的基本平衡,未来五年则是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因此,笔者对“十二五”规划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结构平衡发展

  贫穷落后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变,其实质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转变发展方式重要的是调整结构,均衡的经济结构最终要建立在合理的城乡结构之上。中国的工业化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到2009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47%,而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率平均在78%左右,美国更是超过了80%。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则是城镇化的发展。按照“黄金法则”,中国城市化率的合理上限要超过70%,其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城镇化的差距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空间。

  未来的城市化过程要与区域发展、工业化以及城市集群化发展相联系。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集群化发展要求必须改变中国目前的多层级行政区划现状为扁平化的管理。中国经济已经有了比较严重的“投资依赖症”,然而结束这种状况,由“投资主导”最终转向“消费主导”的过程仍然是不断的投资过程。中国目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仍然需要“投资主导”,只不过是投资的着力点应逐步转向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120万亿元,其中50%发生在东部地区,在大力促进东部及沿海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中西部地区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这对促进城乡差距走向平衡尤为重要。从2001年—2010年的十年中,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110万亿元,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预计实现80万亿元。因此,“十二五”期间的投资计划应在此基础上仍保持适当的增长,其中至少55%要发生在中西部地区。
  
  二、推动外贸协调发展 促进外贸收支平衡

  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失衡的现状。2005年以来,中国外贸增长迅速,不仅进出口总量连年高速增长,而且外贸顺差也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从1981年—2009年中,中国的进出口顺差为12825亿美元,其中2005年—2009年的五年中就达10331亿美元,占进出口顺差的80.55%。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随之而来的是较高的贸易保护主义风险。2010年伊始,美国、欧盟等多国相继对中国油井钻管、铜版纸、PVC胶膜、玻璃纤维、套装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政府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共遭受超过100项的贸易壁垒,占世界各国各地区同期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1/3强。仅2009年涉及中国产品的贸易摩擦案就超过百起,涉案金额巨大。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格局一直表现为“交互逆差”或“交互顺差”。即双方在货物贸易、服务和资本投资贸易方面顺逆不同。据中方统计,2006年—2008年对美顺差分别为1442亿美元、1632亿美元和1709亿美元。而美方的统计远高于中国的统计数字。去年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对中国施压,敦促人民币升值。这是美国国内经济出现窘境所必然采取的行动。

  强势经济造就强势货币。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和美国经济的放缓,人民币和美元都在向实际价值回归,总趋势是: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目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表面是汇率问题,实质是逆差或者说是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中国不合理的汇率政策既扭曲了国内的经济结构,又加剧了国际贸易的摩擦。但是,不合理的汇率政策的根源在于历史原因。1994年中国汇率并轨,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为46759.4亿元人民币,美国的经济总量约为71000亿美元,假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率为1∶1,则美国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518倍,然而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实际是中国的8—10倍以上。因此,汇率并轨时,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当在1∶15.2为宜,最低也应在1∶12.2。与美元挂钩,以较低的货币价格促进国际贸易,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鼓励出口的必然选择。日本在经济起飞时一度曾将美元与日元的汇率调整为1∶350。按照上述选择可能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一时之不利影响,如果在内部结算时实行对出口企业超额征税,对进口企业补贴,再按照中美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差额对人民币不断升值(浮动汇率),15年中人民币升值幅度约在100%,那么,目前的美元与人民币汇率应该在1∶6.6与1∶7.6之间。并且按照汇率变化逐步减少对进口企业的补贴和出口企业的超额征税,这样做的结果不但有利于进出口和对外贸易,同时提高了进出口企业的适应性,进而还会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人民币汇率调整的时间窗口已经错过。眼下或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仍然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虽然2009年出口对于中国GDP的贡献率转为负值,但是短期内出口与投资、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共同拉动作用仍无可替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尚需时间。目前政策的选择就是在保持汇率稳定的同时,促进对外贸易收支特别是对美贸易收支的基本平衡。

  2009年底,中国拥有2.39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美元储备的51.73%。外贸严重不平衡,这对各方都不利。从长远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国际贸易收支的基本平衡才是最优的贸易原则。中国目前不应追求更多的外汇储备,也不应把这些外汇储备变成美国债券,而是要把这些钱花出去,花到美国、非洲等一些地方,大力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购买资源,创建商业街、商贸城、贸易市场等,发展直接贸易和地缘贸易,这样既可保持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又能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样做可以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及促进贸易平衡的同时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会使中国未来受益无比。

  三、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收入结构均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共同贫困”的局面早已消失,但“共同富裕”还只是一张蓝图。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比以前富裕了,令人奇怪的是中国人的心理更加不平衡了,牢骚和怨恨增多,民众相对掠夺感进一步强化。目前深深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问题是:东西分化、城乡分化、地区分化以及社会贫富阶层的分化,形成所谓的“马太效应”,即:穷者越来越穷,富者越来越富。十年前,笔者在《什么在左右中国经济》一书中曾经指出,发达国家的经济具有稳定的结构,其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市场机制、生产消费均处于这种状况,从而人们的收入也比较稳定,进而社会各阶层也就形成了。在这种稳定状态下,以收入来划分的社会各阶层的结构是一种“橄榄”形状——中间大、两头小。它是稳定状态下的合理结构,大致可分为五层:一是超高收入阶层;二是高收入阶层;三是中等收入阶层;四是低收入阶层;五是贫困阶层。五大收入层级,构成了一国社会的“橄榄型”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它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至今,“橄榄型”的概念被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所接受。

  促进收入的均衡,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按照某种方式实现对社会资本和公共资源占有的合理平衡,这个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涉及到整个社会资本体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第二个是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发达国家劳动者的收入占GDP的比例约在60%。按照有关资料,2009年我国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例只有26%,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化的进程,这个比例至少应该在36%。

  中国收入结构的均衡调整,不是在未来五年之内就会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应该在未来二十年之内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四、推动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平衡

  中国经济不平衡发展主要表现在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目前中国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体为11.3∶48.6∶40.1。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3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在65%以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业结构有较多的优化空间。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比重应该有适当的比例,未来农业的发展应该以提高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为主。第二产业要淘汰落后和过剩产业与培育新技术产业并进。第三产业是发展的重点,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四个层次中重点要发展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低碳产业、绿色GDP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平衡社会结构、扩大就业,还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GDP中所占比重都超过了10%,美国达到25%,仅美国文化产业的总量就可以排在世界经济的前五位。文化产业在中国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城镇化为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的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其提高到战略层面来考虑。

  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归结起来是要强力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城市已经基本建立,正在向广大农村延伸,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但是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房价、看病贵等问题仍然严重。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在投资和发展过程中才能逐步实现。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同时做好平衡工作。2006年公务员退休待遇约是企业退休人员待遇的2.5倍,2009年缩小到约2.1倍。未来的养老制度应该遵照老有所养原则,企业和公务员退休待遇略有差别,不能差别过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长远来看,根本无法建立一个具有普遍较高收入水平的退休养老制度,这样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病有所医是现代社会和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近几年,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来医疗的重点应该是按照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县乡的公共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降低医药价格关键是要进一步整合医药生产企业和搭建全国统一的医药物流平台。不合理的医药流通体制是药价高和药品流通中导致腐败的根源。

  房地产业是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近两年来,房价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买不起房是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集中体现。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是一项国策,不能因一时短期的政策牺牲社会的长远发展,更不能为短期目标调整政策让长期目标受伤害。按照民有所居的原则,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重点要搞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多数二线城市要控制好房价。从长远来看要平衡发展,关键是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

  中国经济正处于起飞阶段,地方发展经济的热情和动力强劲,从宏观和长远的目标来看,构建和谐和着力平衡才是未来政策的主要目标,因此,“十二五”规划应突出“平衡”理念。
转自: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540364.html
推荐理由: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按照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设计,现在是该到了应当解决中西部发展的严重落后问题的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14 20:25 , Processed in 0.1756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