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28|回复: 0

[【图书推荐】]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 00: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本信息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21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214057360/9787214057365
·条形码:978721405736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纯粹哲学系列,凤凰文库


内容简介

《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以“解构主体”为线索,尝试对福柯哲学最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且完整的研究,实际是一种从主体角度对福柯哲学“宏大叙事”式的总体化诠释。可以想见。主张经验化、碎片化和局部化研究方式的福柯很可能对《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的整体性结构表示不满。然而,对福柯思想的现代式解读,本身就是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一次碰撞,仅就这一点,《福柯的主体解构之旅》也是有价值的。



目录

作者的话

引言
第一章 福柯其人其文
第一节 生平、生活与著作
一 福柯生平
二 福柯其人
三 福柯其文
第二节 思想概貌
一 思想渊源
二 思想鸟瞰:分期、惊人之论、定位和风格

第二章 主体迷信:一切问题的根源
第一节 主体迷信是主体哲学困境的根源
一 主体哲学的主体迷信
二 主体迷信导致了主体哲学的混乱
第二节 主体迷信是现代实践困境的根源
一 现代实践观的主体迷信
二 主体迷信导致了人被奴役

第三章 考古学:解构主体的认识论基础
第一节 作为话语分析理论的考古学
一 陈述和话语
二 话语形成分析
三 陈述描述
四 考古学话语理论的后结构主义特征
第二节 作为反主体认识论的考古学
一 考古学对科学史、科学认识论的改造
二 考古学是一种反主体认识论
三 考古学对知识的独特理解

第四章 谱系学:解构主体的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 作为反主体方法论的谱系学
一 谱系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二 谱系学是一种反主体方法论
三 反主体的微观权力分析方法
第二节 知识权力分析方法
一 现代社会知识权力的“共生”关系
二 “真理制度”是知识权力制度化、实践化的产物
三 现代社会真理与知识的权力斗争
四 反主体权力分析方法的片面性与矛盾性

第五章 “主体之死”:对主体的历史批判
第一节 历史批判的前提:主体是一种历史性观念
一 没有实在的、一致的和普遍的主体
二 主体是历史性观念
三 福柯反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
第二节 主体的历史:主体的生与死
一 思想史的历程:知识型及其断裂
二 主体的历程:主体的诞生与消亡
三 福柯与库恩:后结构主义思想史的缺陷和意义

第六章 现代人的真相和消解:对主体的社会批判
第一节 现代人:知识权力奴役的产物
一 福柯反总体化现代人研究的创新
二 福柯笔下的现代人
三 现代人是知识权力对人彻底奴役的产物
第二节 现代人的“生产”过程:区分、规训和主体化
一 “生产”现代人的三种方式
二 区分:找出不合乎标准的人
三 规训:改造不合乎标准的人
四 主体化:现代个体的“自我教育”
第三节 福柯的解放方案:局部斗争和生存美学
一 局部斗争:反规训
二 现代生存美学:反主体化
三 福柯美学解放方案的困惑

第七章 结语:不能全盘否定主体
一 福柯解构主体的理论价值
二 福柯解构主体的解放意义
三 我们还需要主体吗?
四 福柯会如何看待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一福柯生平与著作年表
二福柯主要著作提要
三部分中文研究资料导读
后记

序言

江苏人民出版社自2002年出版这套“纯粹哲学丛书”已有五年,共出书12本,如今归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文库”继续出版,趁改版机会,关于“纯粹哲学”还有一些话要说。
“纯粹哲学”的理念不只是从“纯粹的人”、“高尚的人”、“摆脱私利”、“摆脱低级趣味”这些意思引申出来的,而是将这个意思与专业的哲学问题,特别是与德国古典哲学的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提出“纯粹哲学”也是希望“哲学”“把握住”“自己”。
这个提法,也有人善意地提出质询,谓世上并无“纯粹”的东西,事物都是“复杂”的,“纯粹哲学”总给人以“脱离实际”的感觉。这种感觉以我们这个年龄段或更年长些的人为甚。当我的学生刚提出来的时候,我也有所疑虑,消除这个疑虑的理路,已经在2002年的“序”中说了,过了这几年,这个理路倒是还有一些推进。

文摘

第一章 福柯其人其文
某些物类,深不可测。他们是谁?他们的奥秘即深藏在生活奥秘之中。他们探索这一奥秘。生活杀死他们。但他们咕哝一声便唤醒了未来,而未来就察觉到他们,创造他们。
——勒内·夏尔:《致命的伙伴》
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984)是20世纪法国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后现代哲学家。因为行为乖张,思想怪异,他被人评价为“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他的著作、言论浩繁,主题冷僻,正像他自己听说的:它们是一座“迷宫”。对此,他辩解道:“无疑,像我这样,通过写作来摆脱自己面孔的,远不止我一个。敬请你们不要问我是谁,更不要希求我保持不变,从一而终:因为这是一种身份的道义,它支配我们的身份正件。但愿它能在我们写作时给我们以自由。”
福柯主张所谓的“哲学生活”,既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其哲学思想,又在实践中践行其哲学理念。对其生平、著作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理解其思想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必须的。对其基本思想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对于进一步理解福柯对主体哲学的解构同样也是有益的和必须的。因此,本书首先简要地讨论福柯的生平、主要著作和思想概貌。
第一节 生平、生活与著作
一福柯生平
1926年10月15日,保罗一米歇尔·福柯(后来自己改名为米歇尔·福柯)生于法国西南部普瓦提埃的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保罗·福柯、母亲安娜·马拉贝尔,均为当地的外科医生和卫生学校教师。福柯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
福柯天资聪慧,4岁便开始识字,6岁上小学,10岁就成为亨利四世学校的中学生。1940年9月,他离开该校,转入圣斯坦尼斯拉教会高级中学。少年福柯的数学成绩不佳,但语言方面显示出过人的天赋,法语、希腊语、英语和拉丁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修道院院长引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与哲学书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以后的成长道路和职业选择。1942年,福柯开始阅读柏拉图、笛卡儿、帕斯卡尔、柏格森等哲学家的著作,进步很快。
中学毕业后,父亲希望福柯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医生。然而,年轻的福柯对从医没有什么兴趣,而是立志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1945年,福柯进入巴黎亨利四世中学的文科预备班,准备报考高等师范学院。时值二战刚刚结束,这一年既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又是福柯一生的转折点。法国新黑格尔主义学者伊波利特在该中学执教,福柯深受其泽,后来成了伊波利特在法兰西学院的继承者。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福柯迷上了哲学和历史,既是哲学课


后记

毕业三年多以后,学位论文得以修订、出版,终于了却一桩大心事。本书基本上保持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原貌。原因有三:一来担心改得不好不如不改,二来自信哲学研究经得起时间之考验,三来一直以为学位论文应该要出版才算真正合格。
哲学一途,志不坚者慎入,性不定者慎入,期望从中找到万世不移之真理者更要慎入。从这个意义上,置身哲学之境,原本是置身险境。只有做到险中求和,才是真正的哲人。我辈天性驽钝,从环境工程领域转到科学技术哲学领域十年之后,仍旧惶恐自己对于哲学所知甚浅。对于我,哲学之路还很漫长。
我由衷地感激恩师刘大椿教授和师母万重英副教授。先生博闻强记,学识渊博,眼光独到,思维敏锐,诲人不倦。听先生教导,常常有醍醐灌顶之感慨。受先生惠,车载斗量,不可尽数,没齿不忘。不仅在学术研究、教书育人上,在人生理念、道德修为上,先生也是终生学习之榜样。师母对先生的学生历来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入室以来,先生和师母在生活上给了我家人一般的关心和爱护,激励着我在艰难的求学和研究之路上不断前进。遇到这样的恩师和师母,乃是人生一件大幸事。

【推荐理由】该书是作者博士论文加工而成的,清楚地回答了“福柯为什么要解构主体?”和“福柯怎么解构主体?”这两个关键问题。福柯主张全盘解构主体,而不是重构主体。他运用知识考古学和权力谱系学,对主体以及主体哲学进行了历史、社会两方面的解构。在历史批判方面,福柯认为不存在普遍、实在和一致的主体与人性,并考察了“知识型”的演变史,得出19世纪初出现的主体到20世纪中期已开始走向消亡了,而“二战”后出现的“人类科学”正是“人之死”的征兆。在社会批判方面,福柯对主体观念之于现代实践的影响进行了解构,着力揭露现代人的真实历史性境遇。他分析了“把人变成主体”的现代人“生产”过程,即确立主体伦理标准、规训改造现代人和现代人的自我教育这“三种客体化的方式”。通过这三种方式,知识权力控制了现代个体的行为,使之变成了千人一面的“标准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29 , Processed in 0.1427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