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46|回复: 0

[【图书推荐】] 孔子文学思想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9 00: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本信息


作者:赵玉敏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62866
页码:31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3-1
印刷时间:2010-3-1
字  数:294000

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通过对《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传授,确立了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在文、史、哲不分的思想启蒙时代,作为文化元典的“六经”同时也相当于后世的文学文本,孔子对“六经”的著述传授,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孔子文学思想研究》钩稽整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通过对“文言”、 “诗亡隐志”、“兴观群怨”、“春秋笔法”等语词进行考镜源流式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展示了孔子文学思想生成的文化背景、言说方式和诗学精神,在彰显儒家文学思想经典性与原创性的同时,力图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赵玉敏,女,1975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已发表《孔子“文言”思想及英文学意义》、《“思无邪”本义辨正》、《孔子的君子现》、《以仁释礼,援仁入乐——孔子对周代礼乐文化的重构》、《<诗>亡隐志——孔门诗教背景下<诗>的文化功能》、《出土文献与孔予文学史地位的重构》等论文10余篇。

目录

引言 出土文献与孔子文学思想的再发现
第一章 周代礼乐文明与孔子文学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二章 “文言”与春秋时代文学思想的经典表达
第三章 以《孔子诗论》为中心看孔子对《诗》文本的阐释
第四章 “《诗》亡隐志”:孔子《诗》学理论的系统考察
第五章 “乐亡隐情”:孔子乐论思想的文学意义
第六章 “春秋笔法”与孔子的历史书写
第七章 孔子哲学的诗性智慧和诗化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结语

《孔子文学思想研究》序

2004年初夏时节,与几位友人一起乘车去四平开会。放眼望去,沃野千里,阡陌纵横,满眼苍翠,一派生机,松辽平原上的风舒适而清爽。东北的春天荒凉而短暂,由于冬天积聚了太多的寒冷,所以春天总是用强劲而猛烈的力量驱散潜藏于大地深处的寒气,整个春天常常是在春风的呐喊和呼号中度过的。因此东北人对万物生长、东风骀荡的春天体验,实际上已经是初夏时节了。行进在绿野千里的东北平原上,不禁想起了《论语》中描绘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境来,这种“东鲁春风吾与点”的诗意人生境界,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古代士人君子的人生向往与追求。兴味正浓时,同行的赵玉敏同学忽然问起博士论文的题目来,我说,那就写“孔子文学思想研究”吧。
我们已经习惯了把文学理解成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固定的艺术样式,这与孔子时代的文学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差别。清代学者章学诚(1738年——1801年)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著名理论,而当人们热衷于分析“六经皆史”的理论蕴含的时候,却较少有人注意与“六经皆史”理论平行的另一个命题——“六经皆文”。清代颇负盛名的文学家袁枚(1716年——1797年)是“六经皆文”的有力倡导者。他在与师友论学的信函中,反复强调六经的本质是文学是文章,认为“六经者,亦圣人之文章耳”(《答惠定宇书》)、“六经者文章之祖,犹人家之有高曾也”(《答定宇二书》)。面对六经,袁枚关心的不是原道征圣的抽象意义阐发,而是强调了经学的文章属性和审美意义,经学归入了文学,也就归入了他倡导的文学的性情与灵机,因为他的文学观念是“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管堆垛。”(《随园诗话·卷五》)而在钱钟书先生(1910年——1998年)看来,“六经皆史”已是老生常谈,既然可以把经学解释成历史,为什么不可以把历史理解成文学,理解成诗歌?从历史的角度,可以是“古诗即史”,那么从文学本位上说,也可以是“古史即诗”,“由是观之,古人有诗心而缺史德。与其曰:‘古诗即史’,毋宁曰:‘古史即诗。’”(《谈艺录》)在钱先生的理论里包含了“六经皆史”的另一种表达:“六经皆诗”。
经学是政治的,也是历史的;是文学的,也是诗学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传授的“六经”,是文化的经典,也是文章的范本。“直言曰言,修辞曰文”,孔子为《周易》之《乾》《坤》两卦作《文言》,《文言》是对天空与大地的哲学阐释,更是春秋时代新体文言的文章典范,所以清代阮元(1764年——1849年)谓《文言》乃“千古文章之祖也”。钱基博先生(1887年——1957年)在《中国文学史》中认为:“自孔子作《文言》,而后中国文章之规模具也。文言者,折中于文与言之间。在语言,则去其方言俚俗,而力求简洁;而于文,则取其韵语偶俪,而不为典重。音韵铿锵以为节,语助吟叹以抒情,流利散朗,蕲于辞达而已。后世议论叙述之文,胥仍其体。自文言而益藻密,则为齐梁之骈体。自文言而溢疏重,则为唐宋之文。此其大较也。”把整个中国文章的发源,全部追溯到《文言》一篇文字是片面的,但是以《文言》为代表的“新体文言”作品对中国文学史的深刻影响是应该肯定的。
从“六经皆文”“六经皆诗”的理论出发,孔子是中国文学的真正开创者,不仅仅体现在他整理《诗经》、注解《周易》、创立“春秋笔法”、提出“修辞立诚”“兴观群怨”等著名的艺术理论,即使从文学创作上他也起例发凡,引领天下。即便是哲学的论证,他也情绪饱满,富有气势。以《乾》《坤》两卦的《彖》传为例: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易传》作者以“大哉”“至哉”起笔,充满深情地颂扬天地的品德,是天空的赞美之诗,也是大地的赞美之诗。在这里,天地不是抽象的不动声色的客观物质,而是充满生机与情感色彩的生命运动。正是因为作者饱含深情,语言才是华美的、充盈的、富有诗意的,天空被描绘成“云行雨施,品物流形”“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是具有生命气韵的;大地被描绘成“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是包含精神品格的,没有对天空与大地的深情含蕴,是难得有这样的文字礼赞天地的。即使以最严格的文学标准来衡量,这样的文字都是抒情的、优美的、富有审美意蕴的。因此不必小心翼翼,我们可以旗帜鲜明地说,孔子不仅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文学家、文学理论家。
正如作者所说,“孔子文学思想研究,从来不是一个冷寂的选题”,但是作者的研究还是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首先源于作者开阔的理论视野。本书一方面认真对待清代以来疑古学派在文献辨识上的学术贡献,一方面指出“疑古思潮疑古过甚的过激态度也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以实事求是的释古的眼光审视经典文献,对孔子文学思想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论基点。其次是作者对出土文献等新材料的运用。本书对二十世纪以来出土的金石简帛文献多有研究、多有引证,地下文献与传世文献相互印证发明,使得作者的理论创获建立在翔实的文献考据基础上。再者,是作者逻辑分析的细致和严密。本书对“文言”、“诗亡隐志”、“乐亡隐情”等文学理论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其分析周密细致,娓娓道来,叙述清晰,从容不迫,不强词夺理,不盛气凌人,表现出学术研究的认真态度和求实精神。最后应该提到的是本书流畅的语言表达。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学术文章也是文章,因此学术著作也应该注重表达,注重修辞。孔子本身是十分重视文采的,所谓“言之不文,行而不远”。本书是研究孔子文学思想的,当然也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因此本书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语言却生动而流畅,不艰涩,有波澜,很耐读。
“文”是什么,不单单是技巧、是修饰,更是光明、是照亮,是一切发光的东西。《乐记》里说“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只有内心情韵深厚,文采才会发亮;只有气韵饱满,神采才能飞扬。那些精神饱满情采飞扬的辞章,曾经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一个文学逐渐边缘化的时代,想起这些圣贤的言论,心中还是充满力量的。是为序。

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牋傅道彬燵/font] 2009年12月13日冬夜




《说文·言部》谓:“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广雅·释诂二》:“文,饰也。”阮元《揅经室三集》:“《说文》;‘修,饰也。’词之饰者,乃得为文。”所以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谓:“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





【推荐理由】《孔子文学思想研究》钩稽整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通过对“文言”、“诗亡隐志”、“兴观群怨”、“春秋笔法”等语词进行考镜源流式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展示了孔子文学思想生成的文化背景、言说方式和诗学精神,在彰显儒家文学思想经典性与原创性的同时,力图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精神财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2:08 , Processed in 0.2937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