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98|回复: 4

[【杂文】] 从高原特点及其感受看解放军的可敬可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8 10: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海玉树地震,像5.12一样,连着全国人民的心,因为曾经去过那些地方,更深深感觉到去那里救助灾民的解放军的危险、艰辛和可爱、可敬!

  高原,因为海拔高的原因,给外来人生理和心理都带来N种差异与不适,以致造成生命危险。

  在那些地方,一般而言,海拔三千五米左右,自然界的景观与平原没有太大差异,只是看到晴天时,天蓝得更加纯洁,只是感觉你离天似乎很近很近,在那里,花草树木能照开照长,就是没有见到参天大树而已。

  然而来到海拔四千米左右时,树木和鲜花超难谋面,反正我是没有见到过(除雪莲花外),为什么呢?那还用说,缺少生物生长的氧气呗!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当地的山地走向,即特定的环境呢,如有的地方海拔并非很高,才四千多,可人到那里的感觉比六千米还难受呢!如“死人沟”就是这样的地方,因为是个沟式的地形,两山夹着,地势低,气压低,人到那里感觉就像要不行了一般。

  你见过西藏的马吗?我初次见到时,还以为是那种骡驴子呢,因为太小了,为什么小,就需要的氧气少呗!不要觉得小那么点没什么,知道吗?平原的鸡到那里后,只能下蛋,下的蛋却不能孵出小鸡的!你想到过会那样吗?

  还有,在高原上,男女的感觉不一样的,因为从生理上,男人需要和消耗的氧气远比女人的就多,所以感觉就更加难受。记得一次去高原,是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到达后从车上卸器材,都是男人上手,一会儿他们的嘴唇就变紫了,紫黑紫黑的,还脸色变黄,黄中透着土,真恐怖。一次上海拔六千多米,大家接力背仪器,其实没有我的事,我硬要尝试一下,不到四十斤,只走了十几米就喘不上气来,感觉像有根绳子紧锁喉咙,下意识地用手去拉扯,可什么都没有。

  在平原,为保持良好的体力,新人都要出早操的,可是到那里没有这一课了,你理解什么是四千米的概念了吧?!

  因为这样,从平原到高原,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时间越长人越容易适应,感觉难受的程度也就越小,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情,一般都是分五天左右才到四五千米的,那样一般人不会有多大的难受感觉。

  可玉树地震,哪里可能呀,一声命令就得上去的,而且越快越好,因为那是去救命呀!外来者,群体救援,也只有解放军才可能这样做,正是因为如此,人们往往最先会的藏语是“金珠玛米”、是“吐吉切”。

  解放军战士到那里,没有正常的饭吃,没有地方住、休息和睡觉,而是强体力的救助活动,这是很危险的,头晕、头痛、气短、嘴唇紫青,那都是很轻,很必然的正常反应;对外来人,感冒都是危险的病,听说那里还是鼠疫高发区,那样的地方,鼠疫,一般是来源于鼠类传播的疾病,可能是高原的旱獭吧?如果到西藏或新疆、青海去旅游时,那类的东西一定要远离的。

  这次玉树地震,三医大去时还有高原研究专家,还说很关注去援助者的身体健康,真令人欣慰!就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再生性伤害了,看出山西王家岭矿难就特别强调这一点,希望玉树救助也应该重视。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都是宝贵的,所以避免再生性伤害,是科学的更人道的救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8 12: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芊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的很有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8 21: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版是个大好人。要为这个贴顶三次。

这一次救灾,在电视里终于也看到了官方在关注有高原反应的军人

凭这一点人性,咱看了有点感动,咱也涌起捐点钱的冲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09: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晚上听到中国之声记者到玉树采访的情况,说一些军人,还有医务人员,包括记者,因为高原反应而退出玉树救助大军的情景,说当时的心态,有点像逃兵,其实不能这样认为,如果你不真实地推出,不但对自己不好,还会给抢救工作带来更多麻烦,想想大家能不救助你吗?所以做事情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将科学,如此去想,就不会有当逃兵的感觉了,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9 14: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芊芊版主的美文,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高原特点极其感受”是不是“高原特点及其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 21:57 , Processed in 0.18736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