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04|回复: 0

[【时事表】] 郝平委员:中国教育“走出去、引进来”正逢其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0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03月12日 16:1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文艺橙 

  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场休息时,正准备起身而去的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委员被记者“约”到。他爽快地说:“走,咱们找个会议室去谈!”

  刚坐下,郝平委员就直入正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培养杰出人才,必须重视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

  作。现在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在他看来,中国教育“走出去、引进来”正逢其时。


  就在去年10月,美国政府就我国领导人关于扩大中美人文交流的倡议作出回应——未来4年美方将派遣10万名大、中学生到中国留学。对此,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副校长和校长、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的郝平委员敏锐意识到,这将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以此为契机,将大大推动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郝平委员颇感欣慰地表示。据他透露,目前中方正在作积极准备,包括为对方提供学校信息、奖学金信息及规划教学质量评估手段等。除此之外,一个万人规模的中国校长国际培训计划也在酝酿之中。

  “走出去、引进来”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需求——这是郝平委员一贯的理念,这与他曾经在美国的留学背景和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攻读法学博士的专业背景不无关系。多年的海外求学和在北大的跨文化学习经历使他意识到,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了解、提升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尤其对青年人的成长意义重大。在他担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期间,北大与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项目为该校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精英,这一经历让他特别看重“走出去、引进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作用。

  “我们究竟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让郝平委员脸上的笑容顿时变成沉思。伴随着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他又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在今年5月份即将举行的“大学校长论坛”上,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慕尼黑大学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国际知名大学的校长,将同包括美国微软公司在内的一批世界知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或首席科学家一起,与中国的大学校长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议题推心置腹地进行对话。此刻,郝平委员嘴角的笑容又悄然而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扑面而来。

  “希望到2020年时,在高端国际学术会议上会有更多中国学者的声音,中国的科研成果能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语毕,他匆匆向会场走去……

http://www.chinanews.com.cn/edu/ ... 03-12/2166861.shtml

点评:

郝平委员这个提案真的不错,
中国目前教育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有些优势核心科目和传统文化科目推广到全球还是有底子的,这点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举例比如中文,比如中医,这些都是我们有优势的。
最近因为电影孔子票房不佳讨论时候,有网友就提出我们孔子学院的教育方式有些老化,德国歌德学院教育就非常的多元和现代,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更多改进的。

教育也是为我们经济建设服务的,中国已经和美国一样成为世界上庞大的进口市场,很多国家对于中国的兴趣也是非常高涨的,所以我们此时的走出去的教育最终也是我们经济建设配套的,支持郝平委员这个提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7 19:35 , Processed in 0.25593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