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16|回复: 14

[原创其它♡] 2010年竞猜系列024:张好好诗卷/唐/杜牧  魔鬼 4639  夺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 14: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说出此书名?
谁之作?
年代/朝代?
现藏何处?



第一位答对者有奖。
其他参与者视情况而定

答题贴请不要修改。补充说明跟贴回复即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好好诗并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  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  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  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  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睑莲含跗。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著作尝任集贤校理。]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城重相见,婥婥为当垆。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纵28.2cm,横16.2c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好好诗》卷,唐,杜牧书,纸本,行书。纵28.2cm,横16.2cm。
  是唐代诗人、书法家的仅存墨迹,也是稀见的唐代名人书法作品之一。张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颜娇美,才华出众。杜牧的这首五言长诗,就是为她而作,并对她的不幸寄以无限同情。诗载杜牧《樊川集》中,墨迹的末二句,因伤残缺“洒尽满”、“一书”五字,然不伤书诗的整体精神。
该卷书用麻纸,制作相当精细。书用硬笔,笔法劲健,颇多叉笔。这些都是唐代书法的用纸、笔法的特点。《宣和书谱》一书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是说作者诗文、书法有统一的风格。卷前有宋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并钤有宋徽宗的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兹后曾递藏于宋贾似道、明项元汴、张孝思、清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据《式古堂书画记考·卷七》所记,该卷后元人诸跋,是从唐赵模《千字文》后移来。《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平生壮观》、《大观录》、《吴越所见书画录》、《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该卷曾被清逊帝溥仪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归张伯驹所有。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其捐赠政府,此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太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并序》 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heraldic于2010-02-02 14:44发表的 :
楼上太牛了
这个我看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牧
唐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我还在检索大和三年,你就结果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汗,又发现晚了

可以直接搜索上面的字:
牧大和三年 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都很突然。。。抱憾一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负号于2010-02-02 14:46发表的 :
晕,我还在检索大和三年,你就结果出来了
很久没坐沙发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2010年竞猜系列024:何人识此书?有金奖

大诗人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张好好诗》“流亡”东北
    美人迟暮,难免令人唏嘘伤感。一千二百年前,唐代诗人杜牧为歌妓张好好挥笔赋诗一首,成为了我们能见到的这位著名诗人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才华横溢,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绝句,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然而,从这幅《张好好诗》卷上,我们能看到,诗人不仅有着逸致豪迈的诗情,书法也是气格雄健,颇具功力。正如明代书画鉴赏大家董其昌的评述:“牧之书《张好好诗》,深得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温飞卿(庭筠)与牧之亦名家也。”

    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杜牧在洛阳东门与歌妓张好好时隔多年后重新相遇,赠与她此首婉丽含蓄的长诗。他在卷首处写下:“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门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诗篇里充满了对这位才艺双绝却遭遇不幸的歌妓无限的同情,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为伤感迟暮之作。现在,我们仍能从《全唐诗·卷五二○》里找到这首长诗的原文。

    《张好好诗》卷由宋徽宗赵佶题名,见于《宣和书谱》卷九,并钤有宋徽宗诸玺印,保存着当时内府装潢式样。后曾递藏于宋代贾似道、明代项元汴、张孝思、清代梁清标等人,乾隆年间入藏内府。1924年,逊帝溥仪将此卷携出宫外,流散于东北。1950年,琉璃厂论文斋老板靳伯声的弟弟在东北得到此卷,带来北京,转手持往上海。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得知此消息后,急托墨宝斋马保山先生追寻此卷,以免此卷流失海外。幸得上天眷顾,诗卷寻得,张伯驹先生以重金购回,内心狂喜,每晚睡觉都置于枕边,如此数日,爱不释手。1956年,张伯驹先生将此杜牧所书《张好好诗》卷捐赠政府,珍贵文物重为故宫博物院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4: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了一步,直接可要搜到的啊只要打:“牧大和三年”书法,直接出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6: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迟了,围观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16: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要先定时间,再通知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7 09:29 , Processed in 0.12953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