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94|回复: 1

[【活动】] [《阿凡达》影评活动]烂三枪在前,阿凡达在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09: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烂三枪在前,阿凡达在后

不知大家对于去年年底的电影圈的新闻有没有印象,当时是张导的烂三枪在垄断院线和黄金档期之后,收获了两亿多票房时候,面对网上如潮的评论三枪的骂声,当时有一位院线方面的代表(好像是中影的一个管理层)在表扬三枪时候摆出的一系列数字:
这次三枪的发行充分调动了广大院线积极性,我们院线发行渠道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建成覆盖城乡的几级复合渠道,发行和宣传都已经成体系,有了稳定的成型的固定渠道balabala

当时就心说,就算你建立了覆盖到每个街道和农村的影片发行和消费渠道又如何,不提供满足百姓需求的好片,这些渠道最后喂饱的还不是每年使用额度限制进口的好莱坞大片!三枪这次的拙劣表演,现在看不过是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笑话!
首先是三枪使用院线发行渠道和宣传渠道,玩尽了手段,排挤了一堆不管是国外大片还是国内小片,黄金时间黄金档期都给你三枪了,赚了两个多亿,换来骂声一片,接着被排挤的阿凡达一出,三枪黯然落幕,不仅这两周国内排演场次都给阿凡达让路,连三枪着力宣传的香港市场,三枪只能收获了区区几十万票房,不到阿凡达票房的百分之一,如果算上后续放映的各种权益收集齐全,恐怕三枪香港票房不到阿凡达的二百分之一吧!
不知叫着拿中国样本想走出去的张导自己有什么感想,自己东西好坏张导说了不算,院线吹捧说了不算,还是百姓的口碑和票房说了算。
阿凡达一出,国内各个院线主动停止很多国产片播放,玩命升级3D播放设备,有些地方原先做形象工程展示的IMAX屏幕都马上紧急改做商业播放(苏州案例),马上进京调集IMAX版本影片,请问三枪的张导您的片子同时间享受过这种待遇没有,院线都是中国人经营的,怎么一时间大家都不顾什么国产大片了,忙着急着先满足群众观看需求了,这个时候我们精心准备的渠道和设备不都为国际影片做了贡献啊!

想起来这样场景和国产手机前几年有什么区别:

国产手机拿着MTK套件+外壳,使用足够的渠道技巧,比如人海战术推销,什么城乡覆盖口碑推销,什么价格低廉功能丰富,结果千人一面都是MTK的东西,最后国产手机怎样了,倒是MTK成就霸业,国产手机现在靠着山寨手机和国内几大运营商集体采购现在活得还行,可是看看身边的朋友,很少使用这些产品,还是诺基亚索爱摩托对了还有苹果iPhone加上黑莓。

国外手机轻松使用技巧就收获了国产手机辛苦建立的各种渠道接受了很多客户,到现在看看淘宝上面除了山寨手机高仿手机,还有就是苹果的手机其他国外手机大卖,呵呵

关键问题就是烂三枪这样的影片本来就是山寨小品,却非要包装成所谓大片来推销,结果在真正大片阿凡达的映衬之下,三枪原形毕露,遭遇观众嘲笑也是非常正常的!

可是我想中国观众的耐心耐性还有多少,我们国产导演还能有多长过渡的时间,我们的院线在观众重新看电影的趋势下面还能力挺国产多久呢,这次不都在阿凡达面前做了一个真实的展现!

你不能指责观众,烂三枪在前,阿凡达在后,想不看阿凡达都不行
你也不能指责院线,人家是每天天亮就是一堆设备人员维持费用的账单
你不能不听观众的呼声,三枪怎么包装就是一个烂片,大家是用熬夜排队购买阿凡达来表达对于张导的烂三枪的唾弃!

那么我想我们最好这样采取措施:

第一承认我们现在面上的这些所谓导演确实技不如人,那么我们寄希望于我们新锐的年轻导演,指望他们能在小众市场取得突破,比如某个新类型或者新观念的小制作片子在小众市场轰动,这样累积小胜为大胜零敲牛皮糖,不要指望一夜暴富或者一步登天!

第二改变我们院线宣传方式,不要让某些有渠道垄断霸权的国内所谓导演霸占宣传版面,最好使用均等机会宣传的方式(人人有份),多给那些小制作的新脸孔导演新演员以宣传扶持,这样我们新锐的导演或者演员能填补目前我们观众看着国内所谓这些大导知名演员不思进取带来的审美疲劳,这样给小制作影片和新导演以机会,增加我们发掘新面孔潜力股的机会。

第三改变我们目前制作影片的各种方式,资本在拍摄影片前最好做足市场调研,做好口碑调查,不要想当然的以为堆砌几个知名人物+所谓大导+铺天盖地的宣传就一定赚钱,这样的钱赚一次少一次,只能加速国内这些大导的折旧速度,不信看看张导要再导演一部和烂三枪一样的片子,我想他就不用再做娱乐新闻了,该上经济新闻诉讼版面了!


希望我们这次虚心向阿凡达的卡梅隆导演好好学习一下,真正承认我们自己的差距,保持信心(我对我们中国九零后很有信心),我们电影的兴旺在于新一辈的崛起,我们要做的就是扶植新人,培养我们自己特色的欣赏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0: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芾:阿凡达是投向中国电影热汤的一帖解毒剂

作者:高芾 知名学者

两周前,一档影评节目中,我与文化记者何东一道,逼着现场唯一看过《阿凡达》的科幻作家严蓬回答:知识分子有什么理由要去看这部科幻大片?———因为严蓬的说法是:任何人都必须去看《阿凡达》,还得是3D版的。

12年前,我在广州与众多朋友讨论《泰坦尼克号》。当时戏撰《反泰坦尼克》一文:在冰冷海水里海誓山盟之后,杰克与萝丝都被救起,并喜结连理,不过很快萝丝就发现,他们的爱情只能是封闭空间(船上)、封闭时间(三天)中保鲜的瞬间情感,与作为社会制度的婚姻了不相干,平庸的争吵生活与难忘的沉船记忆频频冲突———就像两人10年后再次合作的《革命之路》描写的那样,也正如后来戴锦华老师上电影课时的笑谈:开篇萝丝家照片中的甜蜜记忆,那用不羁的杰克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大房子、小马驹、几个儿女,正是最BORING的中产阶级生活。

12年过去了,与我志同于鄙薄《泰坦尼克》者相继庸俗,我从他乡重返羊城,在农林下路看了3D版的《阿凡达》。此时,连两周前对《阿凡达》甚表怀疑的何东先生,也用博文表明了他的输诚。“卡梅隆”三字于我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语。今天再道其人其作,我会说:《阿凡达》是中国电影的一帖解毒剂。

他们说:西方观众从《阿凡达》中读出了伊拉克战争的隐喻,而中国人津津乐道于卡梅隆镜头下的“野蛮拆迁”,或是又把贾君鹏从妈妈身边喊了回来的《魔兽世界》。要让我说,这些说法都是借题发挥,而《阿凡达》并非合适的对象。

卡梅隆的偶像是卢卡斯。这一脉的导演,都是有立场没思想的技术流。《阿凡达》的故事极其简单,简单到无惧剧透的地步。人们从这面魔镜里照见印第安人、照见澳洲土著、照见非洲殖民、照见石油战争、照见暴力抗法,是因为它使用了一个“元故事”,在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在上演与流传。不用去历史书里寻找同类项,普洛普的民间故事模式里,就已经有了“压迫/抗争/英雄/神灵/弱胜强”的所有元素。

在已经存在情节模式如出一辙的《与狼共舞》、《风中奇缘》之后,为什么我们还要去看《阿凡达》?因为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的讲述方式。卡梅隆值得我们用票房与赞誉致敬之处,在于他提供了影史上前无古人的观影体验。

回看我们当年对《泰坦尼克》的鄙夷,多少有些苛刻。我仍然不喜欢杰克与萝丝的倾船之恋,但应该承认,与《阿凡达》一样,卡梅隆从未在他不擅长的思想批判领域浪费力气,他只是全神贯注于他的长项:宏大构思,精微细节,一个完整的想象世界,无论它是浮在大西洋上,还是降落在潘多拉星球。

再回到篇首的问题。严蓬认为所有人都必须去看《阿凡达》,是因为他坚信每个人都有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如果一部电影就能向你提供一个闻所未闻的天地,你有什么理由错过这次机会?而“知识分子有什么理由去看”的提问,潜台词是“我们能从这部影片里找到什么意义?”

所以《阿凡达》引出的问题其实是:想象能不能独立构成吸引?它是否一定要附丽于明星、表演、故事、流行语、风尚、思想、时政,这些林林总总的元素,才具备受欢迎的合法性?

《阿凡达》给出了答案。论及上述元素,它没有任何一方面有所突破、有所超越,它只盯准了一件事,并且做得几近完美,那就是:将想象转化成图像。至于剥离了想象的故事内核,前辈花样男贾宝玉说得好:编新不如述旧。

并不是说“只有想象”,好莱坞工业的体制运作保证了剧情、台词、表演不过不失,这些问题在上个世纪就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卡梅隆在工业体制的掩护下强攻“技术与想象”,一旦爆破成功,即使这次不能在奥斯卡颁奖礼上狂喊,卡梅隆也完全有资格重复他的名言:“Ia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

如我所料,《阿凡达》一出,中国电影人又集体陷入苦苦思索:咱们跟好莱坞咋这么大差距呢?照我看,技术、投资、营销,都不是最关键的所在。各位中国同学的问题就在于“一只狗追N只兔”,拢共100分钟的影片,你又要讲反战,又要讲爱情,还有父子伦理,还有兄弟情义,还有爱国主义,还要兼顾人性深渊、时尚元素、明星人气,你是导演,又不是哪吒!

《阿凡达》确乎可以当作投向中国电影热汤的一帖解毒剂。各位导演同学不妨比比人家,想想自己。张艺谋同学可以想想为啥这么高地位了还要拍小品电影挣快钱;陈凯歌同学可以想想为啥《无极》不能提供一个让人患现实抑郁症的虚幻世界;田壮壮同学、何平同学可以想想一部电影里要不要糅那么多层的隐喻与反思,非跟现实拧着来;陆川同学可以想想《南京!南京!》是否一定要正面强攻历史,没那么大头何必戴那么大的帽子……冯小刚同学什么都不用想,你好好鼓捣IM A X+3D版的《唐山大地震》,倒要看看你牵出来的,是骡子还是马。

转头再看把从《飞屋环游记》、《第九区》到《阿凡达》都往“拆迁”上拉的现实派,真是由衷地感到悲凉。电影是让人释放焦虑的梦工场,但它造出的梦境,释放的大抵是抽象的焦虑。把影片转化成影射,要借人山人海的娱乐事件说出椎心刺骨的时事之痛,真是言论界的“中国式穿越”。这种解读方式当然是一种自由,有时甚至是一种必须。可是,对影片的现实化解读,好莱坞无所谓,于中国电影却有可能杯弓蛇影。你看这些年,影片总被加以现实化的解读,而离现实却越来越远,也越来越不像一个梦,只是一堆梦呓。电影不能止于电影,而总是变成一个“国家话题”———你非说这是好事,我也没有办法。


http://nf.nfdaily.cn/wentjd/cont ... content_822442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6 17:32 , Processed in 0.31036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