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83|回复: 0

[【原创】] 漫谈与批判《狼图腾》之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0: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地址:http://www.334455.org/bbs/viewthread.php?tid=67&extra=page%3D1
【壹·漫谈】


   北方文化,多半受游牧民族影响。欲了解草原文化,有一部书很值得一读,就是姜戎先生的《狼图腾》。此书前些年一度畅销,话说我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还是在央视的打假新闻里...这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说,我一口气儿把它看完。全书的点睛章节,无疑是最后的“讲座”,然则我认为全书唯一的糟粕也是那“讲座”。前面的小说,很能引发共鸣与深思;后面的讲座,姑且认为是学术性的,整个儿以一套“狼羊理论”贯穿我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对错不论,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姜先生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牵强附会”,乃至我那“一口气儿”运到最后极为胸闷...很刻意的说服,乃至无处不狼羊。成也狼羊,败也狼羊,我觉得这也是《狼图腾》一度很火热,继而降温也迅速的缘故。刻意的说教,即便能引发共鸣,也会让人反感,至少让人不愿意再回首,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谁愿意接受接二连三的刻意说教呢?会抵触的。这是《狼图腾》的硬伤。我亦认为那是姜戎先的局限,同时也相信是因为先生挚爱狼、爱游牧民族、爱草原文化爱得深沉,如今所爱却残破不堪,渐行渐远,才会有如斯呐喊,才会有此声嘶力竭的悲怆!
  
   讲座中,姜戎先生对中国农耕文化进行猛烈的批判,并以为“游牧精神武器”比农耕文化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继而认为狼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说“中国病”是羊病,病根在于农耕和农耕性格。须知这是由地域与历史因素造就的。我们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将世界文化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种基本模:中国文化模式,西方文化模式,印度文化模式。而史仲文先生则在其编著的《中国全史》中,从地域文化角度来区分,言人类历史上的地域文化模式包括三种类型,大陆文化,海洋文化,岛国文化。中国地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幅员辽阔,地域宽广,有漫长的海岸线却并依靠海洋。由此我们得知,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皇权统治为中心,以儒家礼教为思想规范的大陆文化模式。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是大陆文化。大陆文化即为炎黄文化,他们的中心和重点大都处在中国大陆的平原地带。这也反过来决定了中国文化必然是重农的,历朝历代也多以农业立国。千百年来的农耕运作方式,培育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中国人的宿命和理想是叶落归根、保守而不是探险创新。那推崇“家天下”,言“父母在,不远行”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农耕文化为依托成长起来的。相较之下,游牧民族流动性强,生存环境恶劣,锻造了族人强悍、粗犷、吃苦耐劳的品性。以西方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亦如是。在中国文化的大影像里,游牧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占有庞然身躯的还是农耕文化。

   如今,汉文化以现代文明对游牧民族的侵染,几乎同化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当然,其他少数民族也不能幸免。这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文化体现,也是游牧民族一个无法逆转的文化宿命。在当下中国举目望去都是西装革履牛仔裤,其实汉文化很大程度上也被西方文化同化了。(现代文明的种种如工业、军事、科技等是,但本质不会被同化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民族文化大融合,好坏参半。如此更有利于天下一统,方便集权统治;然文化的多样性消失殆尽,融合成单一的文化模式,是以扼杀其他民族文化的为代价的!《狼图腾》的尾声里有这么一段话:“可如今,那曾经震撼世界的蒙古马,终于被人赶出了蒙古草原。听说牧民大多骑着摩托放羊了,电视上还把这件事当作牧民生活富裕的标志来宣传,实际上是草原已经拿不出那么多的草来养马了。狼没了以后就是马,马没了以后就是牛羊了。马背上的民族已经变成摩托上的民族,以后没准会变成生态难民族……咱们总算见到了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的“伟大胜利”。现在政治上已经发展到“一国两制”,可是汉民族在意识深处仍然死抱着“多区一制”,不管农区牧区,林区渔区,城区乡区,统统一锅烩,炮制成一个“大一统”口味。”
   在这个滑稽的国度里,从中国的统治者到黎民百姓,一直都少有包容心,少有宽容异见的胸襟。我们喜欢讲,求同存异,可实际上我们一直致力于“求同灭异”。当然,两种文化形态的碰撞,无需人为,强势文化同化弱势文化便是必然。这里不说“先进”而说“强势”,因为没有什么是真正先进的。一种文化模式有相应配套的管理方针,以农耕文化的管理方针来干涉游牧文化,这便是中国统治者常有的愚蠢行径,结果一定是弄巧成拙,会失败的!“大一统”搞不好带来“大动乱”,包容并尊重其他民族、文明的存在,才是一个大国所应施行的方针。
   话又说回来,先生挚爱狼,于是“狼羊平衡”、“狼崇拜”、“狼羊性”,这些字眼在讲座里不断出现,居然研究得出“龙图腾”实际是狼图腾,饕餮神兽的原型是狼...我不由得佩服,甚至要敬畏。先生在书中,极力推崇狼性,狼精神,从历史、文化、民族性等角度进行连篇累牍的说教,从中我得到了一个恐怖的推断:姜先生对狼性所带来的大规模的征伐、杀戮(看他对元清的说教),毫无批判,甚至表露出推崇之意,至少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笃信不疑推崇不已的。字里行间所向往的是对弱者的征服,是战斗的胜利,是不惜以凶悍的性格进行大肆杀伐后夺取天下的推崇,而所谓的智谋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狼性的完美诠释!这不是赤裸裸的“新法西斯主义”么?同时还不断有“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输血!游牧文明一次次救了农耕文明...”诸如此类的说教,好伪善!
   漫谈,词锋不尽尖锐。我对姜先生的讲座,不啻以最坏的恶意推断他的用意。如此而已。
  


【贰·若干批判】


   姜戎先生的小说写得很不错,以文学的方式,阐述他对狼图腾的崇拜,又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可是偏生在文后又加了一个鸡肋般的讲座。堪堪看了3遍,每一遍都看得心力交瘁。这里拣若干语句进行点评,同时拉拉喳喳的说几句。
   讲座开头,以炎黄为例,姜戎先生试图说明中华民族的先祖,便是西北游牧民族。待到说明游牧民族之强悍时,又试图把游牧民族与汉族或农耕民族区分开来。这种带有严重倾向性的说教方式,太偏颇了。纵观中国历史,千百年来,整个中华文明是以汉族统领为主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若顺着姜戎先生的“区分”倾向,那么这个事实无疑让姜戎先生的“游牧民族更悠久、更有生命力、更有战斗力”的观点站不住脚。①中国历史上重大民族冲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所谓“五胡乱华”;一次是宋、辽、金、夏直至元代的民族战乱;一次是清王朝入主中原。这三次大的民族性冲突,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其结果,则毫无例外地走向民族和睦,有的则形成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民族大融合。所谓“五胡乱华”,华又何曾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乱在一时,和在长久;乱在取治,治后繁荣。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国盛唐的兴旺发达获得了更广泛的民族基础和更良好的文化基础。哲人所言“唐人有胡气”,就包含了对唐文化这种品性的肯定与称赞。宋元时代也曾发生各个民族间的猛烈战争,然而终于统一于元,稳固于明,其结果,同样达到民族的和解。清人入关,始则与民族压迫有直接联系,继而出现民族间的侵扰和大战,也曾出现过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屠城惨案,但那结果不是从此开始没完没了的民族冲突,而是清王朝终于接受儒家文化,同时也为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①
   姜戎把把狼性吹捧得那么高, 除了元清,那些秉承“游牧精神”的民族,都居于边陲小国,并未主政中国历朝历代。在这个事实的前提下,老姜居然强词夺理,把从中华民族的先祖到每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附加上游牧民族、狼性的身影,加以大段的“研究”论述,实在让我“佩服”。比如,即便李渊的生母是鲜卑人,这就能说明“唐朝是草原狼性格与华夏文明精粹的伟大结晶”?如此邀功,火候尚不足吧!
   书中说到鲜卑拓跋对汉文化痴迷,几乎全盘汉化——常人看来,这无疑能代表汉文化的强势同化能力。可姜戎说,这表现出游牧民族在文化和制度上开拓进取、勤奋学习的民族性格。既如此,先生的意思是游牧民族在文化和制度上学习汉民族,汉民族终究还是有可取之处滴。可再看,先生例举的游牧民族学习理由是:1、汉文化有天崇拜,也就是腾格里崇拜。2、汉文化中儒学有遗留下来的强悍进取的游牧精神,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3、儒家维护“天子”,也就是腾格里之子。汗,你不干脆说,汉文化就是游牧文化,然后天下一家...批判的时候把汉文化说得多么孱弱不堪,等到游牧民族“几乎全盘汉化”的时候,则开始言之凿凿的高抬汉文化了,可还是从“游牧民族”、“狼性”的角度出发的!

“元清”

   “元朝蒙古民族队汉族的这次输血是非常及时有效的。。。至元朝末年,华夏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狼一样勇猛的起义领袖,就是这次输血的直接结果。”——原文

   标准的牵强附会!一,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们不凶猛,不以暴制暴,何以打江山,夺天下?老姜一句话给起义定性:“就是这次输血的直接结果”。那么历朝历代,“涌现出一大批狼一样勇猛的起义领袖”,是否都是“输血的直接结果”?二,既然先生在蒙古民族入主华夏,建立元朝时,大肆颂扬游牧民族给农耕民族的“再一次强大的民族性格上的输血”,言华夏民族处处模仿、学习蒙古民族的性格、作风和习俗,把蒙古民族吹得多么多么强悍。到后来不照样被推翻?是他们典制不行,还是他们治国有误,亦或干脆性格不容?姜戎先生对此毫无提及,带过的笔迹也没有。只言华夏民族队蒙古民族的崇拜和学习,然后居然说连华夏民族推翻蒙古民族的统治,也是学习他们所致。敢问华夏民族起义的时候,蒙古民族的强悍去哪了?姜戎先生对此又作何解释?
   再看,有解释了:“蒙古民族后来的败退,原因与鲜卑北魏、契丹辽国和女真金国一样。再强悍的游牧民族一陷落到世界上最广阔的华夏农田和农耕之中,以及套上儒家精神枷锁,经过几代以后狼性就必然退化”。字里行间,尽是对“华夏农田和农耕”,对“儒家精神”的鄙夷和痛斥。战胜,是自己的蒙古狼精神的胜利;败退,是受别人羊精神所染而失败。甚至别人(农民起义)的胜利,也是因为受了自己的影响才导致的。江山打下来了,要炫耀丰功伟绩了,便把“华夏民族处处模仿、学习蒙古民族的性格、作风和习俗”抬出来;江山不保了,朝代覆灭了,则说“再强悍的游牧民族一陷落到世界上最广阔的华夏农田和农耕之中,以及套上儒家精神枷锁,经过几代以后狼性就必然退化”。如此说教?同样,在后面提及孙文发动辛亥革命,反抗、推翻满清的举措,姜戎亦言那是来源于满清“狼性精神”的熏陶,岂知辛亥革命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鞑虏”就是邪恶的“狼性”满清呀!如此自相矛盾、强词夺理的逻辑,能不让人厌恶反感之至?
   满清是一个带极大私心而非为天下的部族政权,从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断我华夏服饰文化,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再到文字狱,“毁书甚于编书”的编撰《四库全书》等等;为一姓一族之私,从而遏制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软化一个民族的骨骼,奴化一个民族的心理,这些都是清朝统治者的消极作为(积极这里不提)。对此姜戎先生是要推崇还是膜拜?同样,蒙古帝国呢?愣是把中国1.2亿的人口,屠杀到只剩6000万,在这样一个庞大得惊人的数字前提下,更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被掠夺而成为奴隶,有多少妇女被狼性十足的蒙古军人奸污。我请问姜戎先生,这是什么样的狼性?从《狼图腾》书中我没有看到姜戎先生对此有分毫提及乃至批判。而从各种角度加以褒扬和推崇的语句,倒是层出不穷。我很怀疑老姜是否是汉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姜戎先生的的历史观里,只有征服与被征服,而无视屠杀与被屠杀;只论疆土的大与小,而无视国民的福祉,文化的传承。

“狼图腾精神回归”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的性格也开始自发地向狼图腾精神回归:儿童刊物《大灰狼》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歌曲《北方的狼》唱红了中华大地...以狼为商标的产品开始在市场上流通,以狼为店名的餐馆生意兴隆...”——原文

   要说这些年最受“儿童”欢迎的动画片,N个电视台热播的《喜洋洋与大灰狼》准能上榜单前三甲。里面把大灰狼塑造得多么弱小,姜戎先生看过的话,恐怕要吐血吧,可不是?《北方的狼》比《老鼠爱大米》红不?又红得过几首满是柔情爱意的流行歌曲?话说以前“以狼为商标的产品”在市场上不许流通么?老姜又如何知道,“狼为店名的餐馆生意兴隆”?悲哉姜戎,这些也能说明“中国人的性格向狼图腾精神回归”?请不要自欺欺人的意淫了好吗...

[书中主要论点(详见小说后长达59页的对话讨论)]

来自互联网,作者未知,大家自己思考。

1。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是从草原游牧民族的狼图腾起源的。

2。游牧民族是狼,汉民族是羊。

3。农耕民族闭门造车,自给自足,是历史的支流,而游牧民族抢走了他们的发明创造,并把他们灭了国,灭了族,便继续在惊涛骇浪中扬帆远行,去创造发明更先进的文明了。

4。中华大地上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是腾格里之父和草原大地之母生出来的一对兄弟,草原民族是兄,华夏民族是弟。一旦华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严厉而慈爱的腾格里天父,就会派狼性的游牧民族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让华夏族一次一次重新振作起来。后来,在软弱的弟弟实在扶不起来的时候,强悍的哥哥就会入主中原,维持华夏文明,一直坚持到与西方相遇。

5。秦国到秦朝的华夏首次一统,是草原民族对华夏民族一次狼性血液的输血,大大冲淡了农耕民族血管中的羊血。

6。汉朝之后,靠汉民族再也支撑不起华夏文明的大厦了。

7。草原民族对汉文化的主动接受有深刻根源:一是,汉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天崇拜,来源于草原文明的腾格里崇拜,是炎黄先祖从草原带到中原的原始崇拜。所以,蒙古崇拜与汉族崇拜不仅不冲突,而且情感亲近,容易接受。二是,汉文化中儒学有遗留下来的游牧精神,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颇附和草原游牧民族的狼图腾精神。三是,儒家维护的天子,即是腾格里之子。

8。传统观点认为,游牧民族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中原,但是汉族却可以用汉文化征服游牧民族,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汉族主义观点。华夏广阔的农田才是征服游牧民族的力量,作用远远超过了汉文化。还有,游牧民族是主动选择被征服的。

9。唐朝是鲜卑和汉族共同创造的。李家有狼性,源于游牧民族。

10。唐朝以胖为美,是胡人的影响,和蒙古族一样,是强悍伟大性格的根源。

11。羊欲静而狼不休。女真征服北宋,轻虏二帝,国库珍宝被掠空,后宫几千佳丽被掠往北国荒原,是因为缺少脊梁--刚强的民族性格。

12。北宋的靖康耻,是华夏汉族最最耻辱的一页,甚至比满清末期的丧权辱国还要可耻,因为满清可以和列强打几年,周旋几十年,而且也没有退位给列强。

13。如果金兵是当时高级文明的军队,那么华夏民族可能要被改字,改文,改种,改信仰。西域民族原来信仰佛教,后来被伊斯兰化,和宋朝无力收复脱不了关系。

14。华夏民族是无脊椎动物,最后只能向蒙古王朝献上传国玉玺,举国投降。

15。苍天有眼,腾格里派出了它的大儿子-草原游牧民族,来好好教训这个不争气的农耕弟弟,继续给它输血,硬化它的脊梁,让它重新站立起来。

16。蒙古民族十几万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因为:一,蒙古民族是迄今世界上最信仰狼图腾的游牧民族,蒙古人给孩子起名为狼,而汉人从来不这样起名。二,农耕民族是烂透了的软桃子。

17。元朝对中国和华夏民族功不可没:蒙古民族给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的最大疆土。二,是再一次强大的民族性格上的输血。元朝蒙古族对汉族的输血非常有效及时。

18。蒙古人四大汗国在中国败得最快,是因为蒙古人被汉人的农耕文明给软化得最厉害。

19。朱元章和朱木隶身处与蒙古狼交战的第一线,锻炼出了狼性。明朝的后几代皇帝不是草原狼,而是典型的中国黄鼠狼,鼠性十足,耗子抗抢窝里横。

20。徐达,常遇春,都是蒙古输血的杰作。明朝汉民族的复兴,要感谢蒙古民族的慷慨献血,感谢狼图腾在中华大地上的有一次复活。

21。受血者总是弱于献血者,所以,明朝没有能征服北元。

22。汉民族受的那点蒙古血被消耗殆尽时,不得不让位给北方游牧民族-满族。

23。如果康乾盛世遇上的不是帆船的西方而是铁甲巨舰的列强,康乾可能完成中国的明治维新,成为中国的天皇。可惜满清被华夏农耕文明和儒家软化了。

24。满清所以创造了超过汉唐的康乾盛世,是因为保留了草原民族的狼性,成立了包括蒙藏民族的游牧民族联盟。

25。农耕民族软化了满清,是其狼性弱化,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是比汉族的南宋强了许多,至少没有向列强拱手让出传国玉玺,举国投降。

26。游牧女真满族,对中国有巨大贡献。一,再次给予中国一块仅次于元朝的疆土,还加上了富饶的东三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项千古伟业。满清丢失给俄罗斯的大片领土,是因为中国的农耕和儒家软化了满清的恶果。如果没有满清,东三省,伊犁,甚至整个新疆西藏都保不住。中国的首都最终能定都北京,是因为炎黄子孙潜意识的深处,对游牧民族精神的崇敬和向往。缠足是世界上最残忍和反人性的一页,是中国人在世界各民族面前最遭人耻笑的事情,而孝庄皇太后是禁止缠足的开放派。到了民国后期,汉人政权又丢掉了辽阔的外蒙古。二,满族的清朝又再一次给予华夏民族更长时间的输血。清末以后,中华民族所表现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强悍民族精神,就是来源于炎黄血液遗产和游牧民族所不断注入的生命活力。

27。中国农耕文明这条支流,总算通过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的输血作用,才把它重新拧回到世界文明的主航道来。所以,中国古代史,以满族入主中原结束。

28。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勤劳主要来源于农耕民族,而勇敢主要来源于游牧民族。

29。汉人对狼图腾的局限性,是因为汉人脱离草原太久。

30。汉人应该对草原、草原狼和草原人作最大的补偿,感谢他们的一次次输血。

31。中国儒家正统思想和史家文化,全盘抹杀了游牧民族对中华民族和文明的救命性贡献。

32。中华文明是离不开游牧民族的输血的。所以,应该保护游牧文明。

33。日本是海洋狼。

34。游牧民族比汉人更了解狼,敬重狼。任何汉人见了狼,胆囊能不能保持完整还是个问题。

35。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草原民族对农耕民族的不断输血和混血才形成的。

36。2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汉人从怕狼恨狼到自发地敬重狼崇拜狼,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37,日本和汉人学了1000多年,在世界上默默无闻,而和西方海洋狼学了30多年,就一飞冲天。

38。西方的游牧民族本来就强悍,所以一下海就如虎添翼。现在世界上领先的民族大都是从草原游牧再发展为海洋游牧的民族。

39。俄罗斯是农耕民族受到蒙古游牧民族两个世纪的输血,才变成了海洋民族,才产生了彼得大帝。

40。龙图腾是由狼图腾演变而来的,因为出土最早的龙的眼睛很小,绝对是狼眼。

41。游牧变为定居舍饲,造成草原沙化,皇城变成黄沙之城。


我添加两点:

42。入侵、战乱,是输血,是游牧精神的输入。

43。好,功于狼,功于游牧精神;一坏,罪于羊,罪于农耕精神。



资料来源:

①自《中国全史》,史仲文 主编,总序《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品性与特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4 00:31 , Processed in 0.08654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