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98|回复: 1

[【散文】] 梁左:新迷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2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经历了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相声的大繁荣,但现在回想看来,新东西其实是不多的。老一辈有宝林先生重新出山,但说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以前的,鲜有创作;中年一辈也有马季出来的,但他既然欺师灭祖,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常常见到他的相声,比如五官争功之类改编旧笑话的,也是极尽奴颜卑膝的本相而已。年轻一代比较扎眼的还是姜昆(他现在都老了),除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相声,而姜昆背后,有一个高手,就是梁左,在支撑着。等两个人的合作结束了,姜昆也就没有什么相声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了。
我看过梁左的一本相声集子,发现他创作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块,一是老干部打官腔,这类相声其实没有出现过几次,但在他后来创作《我爱我家》里的傅老,就是那个老干部老爷子,表现就比较多了。只是官腔,却没有核心人物的,在《电梯奇遇》里表现得非常好:一个人被卡在单位的电梯里,从总务科到办公室到人事科的人纷纷来喊话,不是帮这个人脱困,而是考虑他的工资,吃饭等问题。就社会讽刺层面,这是官僚体制下的惯性思维作怪。但从喜剧层面,a man in trouble,便是喜剧的表现手段,他没有办法脱困了。
另一个是哲学上的迷思,反应地是梁左在这方面的喜好。他常让相声中的人物陷入哲学上的困境里,让不同阶层的人来回答。集子里有两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比较好的,是讲“美的标准”,一个编字典的人,在探讨美的标准的时候,被妻子,岳父,岳母等人干扰,妻子脸上有点麻子,便要求麻子也是美的标志,岳父鼻子大,便要求鼻子大也是其中一条……美这种主观的东西,硬要来个标准,本身就有些悖论。呵呵。
还有就是生活上的迷思了,这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我以前分析过的《虎口脱险》,讲一个青工陷入了虎笼,其实是陷入了力比多和性欲不满足的困境,偏偏社会对他们没有应有的尊重和关心。这里分析的也使姜昆比较著名的相声,一个凡是爱嘀咕的人,什么都想得太多,妻子出去借个酱油,都要担心有外遇;自己买了酱油,又怕别人来借。这种失衡的心态的微妙刻画,在以往的相声里是不多见的。
这便是梁左了,他设置的这些困局,有些来自人物性格(第一类),有些来自形而上学,有些则是生活中不能解决的困惑。他的困局通常是一开始就明摆出来,然后让里面的人物做困兽斗,不得解脱。和传统的相声,比如宝林先生的酒神人物,宝瑞先生的“弱者的智者”,都有很大的不同,心理学的引入,丰富了相声的表现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6 00: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很喜欢姜昆的《虎口遐想》这相声。一次在搜剧本的时候,我搜到了这作者是梁左。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时年43岁。令人叹息。

里面的台词还是很幽默的,加上姜昆的演绎,让虎口遐想成为佳作。“我脑子机灵一转,蹭蹭蹭,出现许多英雄形象”,很有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0 07:52 , Processed in 0.26551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