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24|回复: 1

[【传习录】] 我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及答辩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6 12: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的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综述,希望对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朋友们有帮助.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哈贝马斯现代性拯救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作者姓名:吉献忠
指导教师:(对不起,不敢把导师名字公布)
专  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方向:发展哲学与中国现代化
开题时间:

   一、课题来源
   (一)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现代性是一种现代精神气质,是指支配现代社会各个领域变迁的规范和理想,它的核心是人的解放和自由、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由主体所支配的世界的发展。其基本原则是理性和主体性。理性和主体的确立有着积极意义,但人把自身视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一切都是“为我而存在”或者“以我为圆心”,这样,人之为“主体”显然是人的思维先验地设定的存在。它最终导致“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和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这是理性之错,还是人类行为之错?这便是所谓的“现代性问题”。自现代性问题产生以来,便遭到了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批判和解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是当代西方社会中一种试图否定、超越现代性的激进思想潮流。面对这一挑战,哈贝马斯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进行辩护,成为最著名的现代性守护者。哈氏认为,现代性本身具有进步、贡献和压迫、破坏之双重性,因此全盘否定现代性是错误的,关键是克服缺陷,推进现代性事业。为此,哈贝马斯对现代性进行了拯救,实现了现代性的转机。他提出了拯救的基础——普遍语用学;拒斥了导致现代性问题的意识哲学范式,建立了拯救的新模式——交往哲学范式。探讨哈氏的现代性拯救思想是我的论文课题来源之一。
   (二)一百多年前,中国进入了屈辱的近代,又在沉痛中步入现代。发端于西方的现代性思潮,随着中国国门被强行打开,在中西文化激荡中涌入中国。作为一种尚未完结的现实的和理想的运动,现代性吸引了几代中国人为之而奋斗。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民主自由、高扬主体性,崇尚人道主义、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等成了主流话语,显现中国已从保守趋向开放,融入了世界共同发展的潮流之中。然而我们仍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当代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是与现代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明显区别于西方的现代化,那么该如何对待中国境域下的现代性问题呢?哈氏之现代性理论在当代中国境域下有何价值?对这一主题的思考是我的论文课题另一来源。
   二、选题依据
   (一)理论依据
哈贝马斯在其名著《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前言中曾说过,“‘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设计’是我在1980年9月荣膺‘阿多诺奖’时答谢致辞的题目。后来,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这个设计,尽管它在许多方面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段话表明,哈贝马斯心中的现代性应该是完美的,问题是它现在尚处于未完成阶段。因此他倾其所能致力于现代性的拯救。他的现代性拯救理论也就成为我的理论依据。
   (二)现实依据
   1、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首先面对的不是主体的启蒙,而是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问题。现代化建设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倾心向往的情结,没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现,就没有每一个人的幸福和安康,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目前最大的任务和目标。而中国的现代性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是对现代化的补充和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性不可逾越。
   2、中国在“现代性”追求的浪潮中,也出现了与西方相类似的社会问题:比如:在多样化且不断变迁的当代社会生活场景中,个体成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种工具,生命个体漠视自我生命价值,从而导致自我生命的张裂。又比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存在一个悖论:可能把人类引向天堂,也可能把人类导向地狱;而且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并不能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另外,现代社会中,在市场经济规则的极大冲击下,物质利益最大化成了个体追求的主旋律,它诱发拜金主义、价值错位、物欲横流等不正常现象大量出现。使得个体追求利益时忘却了人之为人的根本,泯灭了自我对形而上学之终极目标的趋向。同时现代社会盛行的以占有和支配为特征的工具理性导致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已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等等。追求现代性却带来呈现严重病态的现代性问题,不由得让我们反思,既如此,如何看待现代性追求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三)专业依据
  我的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自入学以来,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价值论著作,加上平时自己的积累,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必修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逻辑》的学习,使我对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百年中国现代性的探索进行了重新审视,阅读了许多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及中国现代性追求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收集了相对全面和比较权威的资料。因此,对研究“现代性遭遇哈贝马斯后的转机和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在中国的时代价值”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驾驭能力。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从总体上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理论联系实际,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1、文献研究:主要是对现有文献,包括相关著作以及期刊论文进行整理,撰写文献综述,梳理研究现状,力求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
  2、调查研究:弥补现有资源的不足。
  3、思想交流:对当前中国现代性新问题密切关注,在写作过程中要进一步和导师组交流学术思想,及时向导师汇报论文写作进度及疑难之处,和同学交流有关学术思想。
  (二)创新点
  2001年,哈贝马斯在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时,曾说,他觉得,在整个中国之行中,人们所提的许多问题在他的著作中都能找到答案。
  因此,我的论文创新点便由此产生:在挖掘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和探寻当前中国现代性追求热点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其理论价值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以求在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中找到解决方法,突显哈氏现代性理论在中国的时代价值。
  1、在中国,传统、现代、后现代共时态,我们如何选择?哈贝马斯批判地吸收各种思潮、致力于现代性理想的拯救努力昭示我们:中国应坚持现代性的主导价值,并从传统和后现代价值中吸取积极因素,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等,无疑是有益的。
  2、中国在现代性追求过程中出现的现代性问题,显然不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理论中对工具理性的超越、对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批判,有助于我们审视和吸取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在实践中实现科学理性和人文价值的统一、实现人之存在与自然之存在的协调、实现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
  3、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之间竞争与矛盾加剧,其根源在于文化的冲突。因此,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显得极为重要。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话语分析,强调主体之间平等权利,无疑为中国当前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有益的价值选择。
  四、研究现状:
  (一)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研究成果已是洋洋大观。在翻译专著方面,比如曹卫东等译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交往行为理论》,张博树译的《交往与社会进化》,包亚明主编李安东段怀清等译的《现代性的地平线》,郭官义译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薛晓源主编,哈贝马斯、哈勒著,章国锋译的《作为未来的过去——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话》等等;在梳理方面,有关论述多散见于介绍哈贝马斯思想的章节中,比如陈学明等著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佘碧平著的《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余灵灵著的《哈贝马斯传》,刘小枫著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韩红的《交往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深层解读》,陈学明,吴松,远东的《通向理解之路——哈贝马斯论交往》,等等。
  (二)在现代性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结合问题上,学术著作则显得较少。(这也是我有志于探讨哈贝马斯现代性的中国价值的原因之一)如高力克的《求索现代性》,赵汀阳的《现代性与中国》,贺照田主编的《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的问题》,高清海等的《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等。
  五、论文提纲
  题目:哈贝马斯现代性拯救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导语:
第一章 现代性的内在诉求
第一节 历史意识与时代精神
一、现代性的“历史意识”意蕴
二、现代性的“时代精神”意蕴
(一)理性:现代性的哲学基础
(二)主体性:现代性的原则要求
(三)自由:现代性的根本价值取向
第二节 拒绝宗教与神话
一、现代性的现实表现:世俗化
二、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边缘化
第二章 现代性的异化
第一节 先验主体自我崇拜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人类中心主义
二、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节 工具理性无限膨胀
一、工具理性膨胀的根源
二、“知识就是力量”与唯科学主义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对异化的现代性的批判
一、主体之死亡
二、理性之困境
第三章 现代性的拯救
第一节 逻辑入口:从认识论到语言学的革命
一、认识论哲学的困境及没落
二、从认识论到语言学的逻辑进程和意义
第二节 基础重筑:普遍语用学的建构
一、何为普遍语用学
二、普遍语用学建构的基础: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三、普遍语用学的特征和意义
第三节 范式转换:从意识哲学到交往哲学
一、“意识哲学范式已经枯竭”:范式转换的前提
(一)理性的调和:黑格尔主体性批判
(二)非理性的超越:尼采的酒神精神和福科的权力理论
(三)意识哲学的局限
二、现代性规范基础的转型:交往理性
(一)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
(二)交往理论与话语理论
(三)交往理性的特点
三、理性的制度化表现:生活世界与系统
(一)何为生活世界
(二)话语行为与生活世界
(三)生活世界与系统的分化
(四)生活世界殖民化
第四章 现代性的中国话语
第一节 潮起潮落:中国现代性的艰难探索
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序曲
二、五四运动: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全面展开
三、改革开放:中国现代性追求的高潮
第二节 多元价值体系共时态:中国现代性追求的现实和矛盾
一、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历史错位
二、中国现代化难题的深层根源
第三节 实现主体意识觉醒:现代性中国化的主题
一、中国现代性问题的实质:主体意识的缺乏
二、中国现代性:一个主体生成的过程
第四节 新的反思视角: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一、现代性的理想:当代中国应坚持的主导价值取向
二、批判工具理性的膨胀及主体的过度张扬: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科学理性和人文价值的统一
(二)人之存在与自然之存在的协调
(三)个体人格与社会人格的统一
三、交往行为合理化:文化交流的理论平台。
小结:
六、时间安排
1、2006年3月—2006年4月,收集资料,论文开题;
2、2006年5月—2006年11月,整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3、2006年12月—2007年3月,请导师审阅,完成第二稿;
4、2007年4月,论文定稿并上交;
5、2007年5月,准备答辩、毕业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
[2]佘碧平:《现代性的意义与局限》—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3]赵光武:《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4]包亚明:《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余灵灵:《哈贝马斯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陈嘉明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李智:《海德格尔的现代性批判—另一种后现代主义》—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汪民安等:《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美)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版
[10](德)阿尔布莱希特•维尔默:《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循阿多诺的理性批判》
—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第1版
[11]王凤才:《批判与重建—法兰克福学派文明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2](德)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3]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5]薛晓源主编,哈贝马斯、哈勒著,章国锋译:《作为未来的过去——与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话》——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6]赵剑英主编:《百年追求——中国现代化方略的发展》——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7]哈贝马斯著,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18]哈贝马斯著,郭官义译《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9](加)查尔斯•泰勒著,程炼译:《现代性之隐忧》——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0]高力克:《求索现代性》——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赵汀阳:《现代性与中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2]陈学明,吴松,远东著:《通向理解之路——哈贝马斯论交往》——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3]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重庆出版社1994年版。
[24]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语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5]贺照田:《后发展国家的现代性的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6]高清海等:《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现代化的理性思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7]韩红:《交往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深层解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8]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9](美)弗莱德•R•多尔迈著,万俊人、朱国钧、吴海针译:《主体性的黄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006年5月20日


                论文答辩内容
题目:哈贝马斯现代性拯救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价值
   一、从总体上把握:
  “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面对当时的社会危机以及形形色色的否定和解构“现代性”的思潮,哈贝马斯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独出心裁,提出现代性是项未完成的事业,主张对现代性思想进行拯救,以便充分发挥现代性思想的潜能。本文在探讨了现代性的内在诉求和现代性异化表现的基础上,试图对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拯救思想及其现代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进行一次尝试性的研究。
  第一章论述现代性的内在诉求,也即是哈贝马斯对现代性内涵的把握。第二章讲现代性的异化表现。第三章讲哈贝马斯针对现代性的异化和后现代主义对异化的现代性的批判,对现代性进行了拯救,也即是重建现代性。这是论文的主体。最后一部分即第四章“现代性的中国话语”,是在探讨中国现代性现实追求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基础上,实现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以求找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即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
  可以说,按我的本意,开始我在构思论文写作时是不准备写第四章的,因为当时我想写一篇纯学术性的文章。后来,在我向导师汇报论文的构思情况时,王老师建议我结合中国实际来谈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我想起2005年11月在淮安召开的全国价值哲学会议上,王老师在讨论会上曾提出了“社会科学的地位怎样得到肯定”的话题。王老师认为有作为才会有地位。作为是什么?也就是要体现出它的价值来,即社会有用性。因此,我对论文重新做了调整。现在看来,这样做,论文才显出其结构的完整性、论证的严谨性和价值的合理性。
   二、下面分章节简单地谈一下:
   第一章 现代性的内在诉求
   本章主要论述了“现代性”内涵的界定。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有两篇文章论及现代性的意义。一是《现代的时代意识及自我确证的要求》一是《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哈贝马斯借助于黑格尔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论述了现代性的“历史意识”意蕴和现代性的“时代精神”意蕴。
   在哈贝马斯看来,黑格尔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具有坐标意义。哈贝马斯认为黑格尔是第一个试图用“思想”来把握“当下”的哲学家。黑格尔用启蒙理性批判来把握现代性,希望以此为“现代”在理性中找到它的立足点。西方哲学自笛卡尔以来集中关注的是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因此,黑格尔用主体性作为现代性的原则。黑格尔认为,现代性的自我理解既表现为理论的“自我意识”,即针对一切传统的自我批判立场,又呈现为“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观念。哈贝马斯对此的看法是,精神通过自我反思而把握住自己,在自我反思过程中,意识不仅被揭示为一个对象领域,更多地还被当作是一个对象的想象领域。现代性的规范就是这样扎根于理性自我的结构中,并在“主体性原则”中获得解释。
    现代性的形成过程表现为由一神论向自然神论、无神论的转变,由崇拜宗教转向世俗化。韦伯将这一过程称为世界的“祛魅”过程。众所周知,启蒙思想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它激烈地反对并拒绝宗教。我在文章分析了现代性的世俗化和宗教在现代性中的被边缘化。
  可见,现代性的本质内涵是福科所谓的“精神气质”,即理性主体性和自由。因此,现代性作为一项未完成的谋划,其追求的应该成为人类的理想,这也就构成了现代性的合理化形态。
   第二章 现代性的异化
   本章主要论述了现代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化形态即与第一章相对的非合理化形态以及后现代主义对异化的现代性的批判。
   哈贝马斯曾说,“现代曾经从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己乌托邦期待的那些增强影响力的力量,事实上却使自主性变成了依附性,使解放变成了压迫,使合理性变成了非理性。”显然,哈贝马斯也承认,作为启蒙以来的现代性思想之总原则的“主体性”由于主客二元对立走向了极端化与绝对化,主体性变成了统治性,人的解放走向新的奴役,从“主体性的凯旋”走向“主体性的黄昏”。
  因此,在实际上,我们看到,关于历史进步的现代性价值理想并没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普遍实现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等现代性价值理想反而成为新的意识形态与权力话语,先验主体自我崇拜导致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特别是作为现代性支柱的理性主义,正在异化为科学主义的独裁与技术乐观主义的狂妄;“理性万能”的神话遮蔽了“有限理性”的自省。理性和主体性为基础发展出来的现代性在行进中自身内部出现了分裂,它虽然削弱了宗教统一社会的力量,使得宗教衰退,但却无法以理性和主体性原则来取代宗教来整合社会。以金钱化和官僚化为特征的经济、政治系统对生活世界构成了殖民,以及这一切所引发的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失落……总之,现代性启蒙理想遭到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作为现代化价值理想的现代性与其现代化历史结果相背反,这不仅未能释放出现代性应有的解放潜能,而且使现代性成为一项“未完成的规划”。这意味着现代性陷入了危机与困境。
   针对现代性理想的异化形态,后现代主义表现出批判和解构的态度。他们通过呼喊“主体已死亡”的口号来消解主体。通过寻求“理性的他者”对理性进行批判。
   第三章 现代性的拯救
   本章主要论述哈贝马斯对异化的现代性进行拯救的思想。本章是论文的主体。
   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的质疑、忧思、反抗和批判,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并未步入死胡同。可以说,对后现代主义观点,哈贝马斯是不满的,在他看来,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谋划,他对现代性理想进行了拯救。
   在这里,我认为,哈贝马斯是以从认识论到语言学的革命为逻辑入口进行拯救的。我们知道,西方哲学自泰勒斯以来研究的主题是上帝、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三方面。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三大主题被一再压缩,以至出现了“上帝死了”、“物质世界死了”、“精神世界死了”的尴尬境地。于是,20世纪哲学领域发生了一场“语言学的转向”,这个转向是从关注本体论的古希腊哲学转向关注认识论的近代哲学之后的以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人们不再全力关注知识的起源、认识能力和限度、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等问题,而是探究语言的意义、语言的理解和交流、语言的本质等。它把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提升到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哲学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主客关系或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问题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此,哈贝马斯建构了自己的语言学说,即普遍语用学。在论文中,我就“什么是普遍语用学,它是如何建构的,其特征和意义是什么”进行了探讨。我认为普遍语用学是哈贝马斯现代性拯救思想的基础。从普遍语用学的有效性基础到理想语言情景的提出,哈贝马斯都是为其交往行为理论准备一个哲学基础。
   在本章的第三节,我着重探讨了从意识哲学到交往哲学的范式转换。哈贝马斯宣称:“意识哲学范式已经枯竭”。我认为这是范式转换的前提。在哈贝马斯看来,他之所以认为意识哲学范式已经枯竭,是基于在理性立场和非理性立场两条路线上对现代性异化的拯救的失败,因为他们本质上都没有摆脱意识哲学范式。我在论文中对其中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和尼采、福科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意识哲学的局限。
  实际上,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经历了一个自我发展、自我修正的过程。他放弃了作为批判理论基础的认识论重建方案,转向以语言理解为核心的交往行为理论,从人的日常语言行为出发去重建其基础,为传统理性概念提供新的规范。这一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行为理论背景出发提出的交往理性的概念,二是从社会理论背景出发提供的生活世界和系统二元结构理论,前者以普遍语言学为基础,阐明以理解为取向的交往行为的前提基础,为重新把握理性概念提供了机会。后者通过对理性在现代社会的制度化的不同方式研究揭示社会合理化的基本要求,前者的目的是要超越形而上学和工具理性概念,后者是要超越总体的社会观,把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批判发展为社会功能主义批判。
   针对此,我在论文中,便从这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一是现代性规范基础的转型:交往理性的提出,二是理性的制度化表现:生活世界与系统。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交往行为理论仅揭示了合理性的基本规范,这种合理性是在个人行为理论的框架内解释的。因此,必须进一步解释交往理性如何转变为塑造社会合理化的力量。这样,生活世界和系统就成为他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也使其行为理论转向社会理论。
   在这里,我们看到,哈贝马斯希望通过重建交往理性和话语伦理,整合残缺和破碎的生活世界的合理结构,从而也解除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摆脱现代性负面效应。惟其如此,现代性工程才能逐步推进并最终得以完成。这就是哈贝马斯为重建现代性提供的一种方案。或许这个方案并不完美,但它是现代性遭遇内在危机和后现代性挑战之后,自觉调整自身的一种努力,这就是有益的。
   第四章 现代性的中国话语
本章也是我重点探讨的问题。本章的主旨是探求哈贝马斯现代性拯救思想尤其是交往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为此,我在论文中,首先对中国现代性追求的历程、现实、矛盾和主题等进行了探讨。我写这些的目的是提出问题,为下文写哈贝斯的现代性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搭建问题平台。第一节基本上是纯历史事实的叙述。第二节是想说明: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价值体系、现代价值体系和后现代价值体系共时态呈现,并且相互缠绕在一起,这既是中国现代性追求的现实,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难题的矛盾根源所在。这也表明:与西方相比,我们不仅存在一个时代落差,也存在一个程度落差。第三节主要表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依然是主体问题。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张扬一种个体的主体意识,需要进一步解放人的个性,尊重个人的权利和选择,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一种新的精神气质。
   应该说明的是,现代性是对现代化的一种阐释,它是现代化的社会属性即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集中地表现为对理性的崇拜、对经济发展、市场机制和法治的信仰、以及对合理化秩序的信念,因此,中国现代性的这种特征与现代化是一致的。
   论文的最后,我把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拯救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挖掘了其理论在中国的现实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0: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人顶呢,写得挺不错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1:12 , Processed in 0.1654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