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99|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对几种教材中《报任安书》注释的辨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4 07: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对几本教材中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注释的比较辨析。

对《报任安书》中词语释义的辨析
1.[原文]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王力、郭锡良、荆贵生主编的教材均注“意气,情意”;朱东润主编的教材中注“意气,均作单字用。意,指来信的用意;气,指信中语气”。
按:这些解释都未必切合“意气”一语的原意。在当时这两个字已凝固为一个词语,一般指人所表现出的精神和情绪的状态。《管子•心术下》:“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晏子春秋•问上》:“寡人意气衰,身病甚。”《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俱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这些例子中“意气”都不能解释为“情意”之类的意思。
司马迁这里的“意气勤勤恳恳”,其“意气”应理解为“情绪意味”的意思。
2.[原文]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王力主编的教材中注“苟合:苟,苟且;合,合于时”;荆贵生主编的教材中注“苟合,苟且附和”;郭锡良主编的教材中注“苟合,无原则地符合”。
按:《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351页上的注释来看,“苟合”当时已成为一个词语,它有三个义项,(1)符合,迎合《战国策•秦策三》:“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此岂与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中的“苟合”同本文中的“苟合”,都有附和之义。(2)苟且聚合。(3)男女不当结合。荆贵生、郭锡良主编的教材中对“苟合”注释较为相似。
通过比较,“苟合”解释为“附和”“苟且附和”“无原则地附和”均可。
3.[原文]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王力主编的教材中注“臧获,古人骂奴婢的贱称”; 荆贵生、郭锡良、朱东润主编的教材中注“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按:《方言》卷三:“荆淮海岱杂齐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齐之北鄙,燕之北郊,凡民男而婿婢之臧,女而妇奴谓之获,亡奴谓之臧,亡婢谓之获。皆异方骂奴婢之丑称也。”从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上下文语境来分析,作者对“奴婢”并无极力贬低之义,况且以作者写此文时的状况,也不会用奴婢的骂称。且在《辞海》、《汉语大词典》中皆注“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并非仅限于骂时才用的称呼。
因此,“臧获”应认为是“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较为妥当。
4.[原文]又迫贱事,相见日浅。
郭锡良、朱东润、王力主编的教材中的注释相似注曰“贱事,指(公的,私的一些)烦琐的杂事”;荆贵生主编的教材中注“贱事,低贱之事”。
按:陈延嘉《常用文言词词典》第209页中注“贱”的第三个义项:“贱,谦词,称自己的事情,不译。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又迫贱事。—又被私事所缠绕。”《汉语大词典》中亦作同样的注释。再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看,荆贵生主编的教材中的注释是不恰当的。
“贱事”应理解为“自己的事”较为恰当。
5.[原文]耻辱者,勇之决也。
王力、郭锡良、荆贵生主编的教材中均注“决,判断之义”;朱东润主编的教材中注“决,先决条件”。
按:《常用文言词词典》第235页中注“决”有4个义项:(1)本义是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引申为洪水把堤岸冲开。动词。又引申为用力、尽力(2)引申把事情或道理从中断定下来,决定、判断、断定。(3)引申为把条件从中断定、判决。动词。(4)引申为处决,杀戮囚犯(把犯人的身体从中断开)。动词。通过这几个义项间的对比,较其异,证其同,第2个义项合乎本文,本句可译为“看一个人对耻辱的态度,可判断他是否勇敢”。
因此,“决,判断”之义。
6.[原文]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
郭锡良主编的教材注“备行伍,供职军队”;荆贵生主编的教材中注“在军队中服役”;这二者的注释较为相似。王力主编的教材注“备行伍,备数于行伍之中”。
按:“备行伍”的“备”应是“服”,“备行伍”就是“服兵役”。在《后汉书•皇甫高传》:“义真备未乎?”《北史》“义真服未?”中的“备”都是“服”之义。“服”有“服从”、“服气”的意思,“备”由“驾驭”叫“服”,被驾驭就是服从,也叫“服”。
由此可见,荆贵生主编的教材中注“备行伍,在军队中服役”是最恰当的。
7.[原文]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郭锡良、朱东润、王力主编的教材注“负,恃”,荆贵生注“负,缺少之义”。
按:《说文》:“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一曰受贷不偿。”司马迁这里用的正是所谓“受贷不偿”的引申义。《汉书•司马迁传》颜师古注:“负者,亦言无此事也。”这一理解是有道理的,“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又云:“日夜思竭其不肯之才力。”这都是自以为无才的证明,也是在他人面前提及自己时必须抑损的常规说法。如果将“负”理解为“恃”,反而成了自夸自诩,便不符合语气和事理了。
因此,“负”应理解为“缺少”。
8.[原文]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
郭锡良、王力主编的教材中注“分别有让:分别,指能分别尊卑长幼,即知理;有让,有谦让之礼”; 朱东润主编的教材中注“分别有让,说事物有高低、甘苦等差别的时候,则将好的方面让给别人,苦或重的工作留给自己”。
按:《礼记•曲礼下》“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这段话也正是司马迁“临财廉,取与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云云之本。《史记•田叔列传》:“邑中人民俱出猎,任安常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当壮剧易处。众人皆喜,曰:‘无伤也,任少卿分别平,有智略。’”这里的“分别平”即“分麋鹿雉兔公平”,可见“分别”一语在当时有“分财物”的意思。
可见,“分别有让”正是“分财物时,分毋求多”之义。
9.[原文]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荆贵生、朱东润主编的教材注“负下,负侮辱之名”;王力主编的教材注“负下,负罪之下,就是在违过负罪的下面”;郭锡良主编的教材注“负罪受辱的情况下”。
按:《汉语的词典》第10卷第64页“负下谓负侮辱之名,如《报任安书》中‘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李善注:‘负累之下,未易可居。’”王先谦《汉书补注》引郭嵩焘云“负下犹言所凭污下。”这一理解是符合文意的。
因此,“负下”应按王力主编的教材注的“负罪之下”。
不同教材的注释中对同一词语的释义之所以不同,这是由词义自身的特点,即词义具有选择性、模糊性、概括性。此外,还因不同人理解的不同而形成的。但词在具体的语言使用中具有句法的选择性和词义的选择性,所以词语也有自己使用的具体的、特定的环境,即语境。分析语境是考求词义的重要手段。通过语境的分析,就可以察知该词的特点,就可以很好的了解该词在文中的意思。考察词义也可以通过将词典、字典中的各个义项加以比较,再通过该词在其他文章中的意思,最后再同原文进行类比,便可确定该词在文中的意义。了解明确了词义,便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种教材的《报任安书》注释中除在用字、词语释义上有不同,还有三个字的注音不统一。

对《报任安书》中字词注音的辨析
1.[原文]重为天下观笑。
荆贵生、郭锡良主编的教材注“重,zhòng,状语,深深地”;王力主编的教材中注“重,chóng,等于说深深地”。
《常用文言词词典》第531页中“重,读chóng时,只作形容词,有重复之意。”《中华字海》、《辞海》、《古书常见误读字典》中都注有“重,zhòng,深;chóng,重复,再。
因此,该句中,“重”应读“zhòng”。
2.[原文]所杀过当。
郭锡良、荆贵生主编的教材中注“当,dàng,相当,用作名词相等的”;王力注释中为“当,dāng,相当的,相等的”。
《中华字海》第1043页中,“当”读“dāng”时,有3个义项。(1)对着;(2)对等,相称;(3)应当;读dàng时,第2个义项为“抵得上”,可引申为适当、恰当。“对等、相称”与在文中意思较为相似。在《常用文言词词典》中,读“dàng”时,只有2个义项,(1)相抵的双方都认为好,引申为适当,恰当;(2)算是,作为,与在本文中的意思不太符合。读“dāng”时,第1个义项中说“本义是土地面积相等。《说文》:“当,田相值也。从田尚声。”段注:“值者,持[对持,相等]也。”引申为一般两者相抵。段注:“引申之凡相持抵皆与当。”这一义项与在文中意思较为贴近。
因此,在该句中,“当”应读“dāng”‘
3.[原文]乡者仆常厕下大夫之列。
王力、荆贵生、朱东润主编的教材中注“厕,读cì,夹杂”; 郭锡良主编的教材注“厕,读cè,夹杂”。
在《汉语大字典》第893页中:“厕,cì《广韵》初吏切,去志初。间杂,插置。《广雅•释言》:“厕,间也。”《玉篇•广部》“厕,杂也,次也。”《史记•乐毅列传》“厕之宾客之中”。《中华字海》中“厕,旧读cì,夹杂在里面”,并举该句作为书证。
因此,“厕”应读“c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9 17:54 , Processed in 0.33750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