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79|回复: 0

[【时事表】] 巨奖吸引考生未果,考生真的不差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6 16: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浙江师范大学的这次高价招生秀无果,我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你浙江师大紧挨着全国重点浙大啊。

前段时间我们园地讨论教师待遇时候,一位浙江的老师当时还是很有优越感的表达了浙江这边教师待遇还是很好的,但是这样金融危机条件下面,浙江高考前一百位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浙江师范以外的学校,尽管有二十万悬赏,但是浙江师大和北师大的差距是明显的(师范类之间也是这样),而选择名校今天在起跑点的差距可能明天就是天地差别了,所以但凡有点机会,这些学子还是选择了自己心目中的名牌重点!


我想教师地位目前至少绝对不是那些能轻松上重点的孩子的首选,浙江师大还要走很多曲折的路子来争取更好的生源,但是我希望浙江师大或者其他师大不要气馁,一点一滴做自己的事情,增强自己的实力,多加油吧!



2009年07月24日

浙江师范大学今年亮出20万元重金招收高考成绩居全省文、理科前100名的考生,但随着第一批志愿填报录取工作基本结束,重奖尚无考生认领。(《新京报》7月23日)

  中国高等教育学费的居高不下,是有目共睹的。个中曲直,至今仍是婆说公说的罗生门。不可否认的是,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差不多为全民所诟病。尽管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覆巢下,中国经济呈一枝独秀的坚挺,但为什么20万元的重奖却难获高分考生的青睐?

  在这场时间换空间的游戏中,表面上尴尬的是浙师大,实质上不被认可的还是中国的教育体系现状。随着教育重新被摆上国家层面的议事日程,教师的地位得到充分提升有目共睹。但不容回避的是,和教育连续几年在十大暴利行业中名列前茅共生的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迫在眉睫。

  行政化配置教育资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马太效应和挤出效应。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尽管穷校、富校的差异在行政力量为主体的教改中有所改观,但择校现象的屡禁不绝还是表明,对于一个普通师范生来说,能否进入一个名校将决定他们一生的前途和命运。而这,却绝不是浙师大的20万元重奖所能决定的。

  对于地处金华、为省属重点大学的浙师大来说,借重奖的方式为自己扬名,进而把高分考生招致麾下,也是迫不得已的次优选择。在各知名高校纷纷为高分考生开出丰厚价码的语境下,本不占天时、地利的师范院校如何杀出重围?不仅决定着当年的生源,更考验着今后的发展。

  从制度层面来说,吸引优秀毕业生从事教育事业,主要体现在温总理宣布的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和《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上。但“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要十年以上”的相关规定,还是不免给人以“捆绑销售”格式化合同的联想。某种程度上,个别地域中小学教师地位不彰,还是一个连《教师法》和教师节也无法照亮的角落。

  如果说“范跑跑”、“杨不管”的个案是被网络放大的话,那么重庆、成都等地教师用不同的方式为自己维权,则表明教育立国的实现之路仍任重道远。与此相比,我们的近邻韩国,教师则真正实现了“富且贵”:“做教师对女孩子来说是最好的职业”、“韩国的中小学老师收入高,被称为移动着的中小型企业。”

  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的中小学老师也能普遍地实现“富且贵”,那师范院校的地位绝不会和今日同日而语。衡量一所院校是否成功,除了“大师之大”和“大楼之大”的分野之外,更要视其培养出的毕业生是否有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而这,却不是20万元就能解决的问题。

http://edu.people.com.cn/GB/116076/971269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4 01:43 , Processed in 0.30782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