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89|回复: 4

[【时事表】] 高校辅导员研究会会长秘书长会议召开 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4 08: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23日,全国高校辅导员研究会会长、秘书长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

  李卫红指出,中央16号文件颁布5年来,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积极制定政策和措施,不断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全面、深入、创造性发展的良好态势。
   李卫红强调,在新的起点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找准工作的突破点,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切实抓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李卫红对全国高校辅导员研究会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希望研究会今后要大力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继续做好辅导员交流和实践平台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继续做好优秀辅导员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更好地激发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据悉,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是首个全国性的高校辅导员学术团体,主要宗旨是为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服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记者 焦新)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85/info124833974530888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9: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实在话,真正贯彻16号文件的高校有几所?本人没有听说过。有政策可以不执行,你也没有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2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各高校中,辅导员大部分都是刚毕业时间不长的研究生,让一批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在辅导员位置上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也有点力不从心.现在的学生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不再是关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他们通过打工等各种渠道接触社会各个层面上人物,恐怕这些年青的辅导员也没有那么深的阅历,所以现在辅导员队伍就出现了学生一学期见两次辅导员,一次是学期初,一次是学期末,即便是辅导员能住到学生宿舍,学生也不太愿意与其交流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再者,辅导员是学校中待遇最低的岗位,没有哪位年轻人愿意在这岗位上干一辈子,所以有时做起工作来也是应付,所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是一次开会或一次辅导班就能解决的问题,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系统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9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辅导员专业化,建议在设立一个辅导员专业,给大家预读和培训机会

比如请部队带兵的干部来讲课,
请心理专家传授怎么应对突发学生心理问题,
请公安系统的专家讲解一下辅导员的“八种兵器(法律)”,
请银行专家给辅导员讲解一下怎样合理指导学生的大学理财规划,
请当地派出所片警讲解一下怎样防扒反窃和防诈骗,
------

辅导员是个大系统工程,需要更多专家来讲课

对了还有怎样震住顽皮学生,这样的专家请教咱们园地的醉版可以教授经验(我看几次醉版讲述的使用彪悍的语言驯服那些顽皮大学生案例时候是敬仰的如滔滔江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1 16: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一篇解释介绍专业化方法论的参考文章,请大家看看,很有点意思,当然学校不是什么有名气的学校(正因为这样,他们的经验更可贵):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教育教学 >> 科研成果 >> 信息正文


       [推荐]关于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热 荐 ★★★【字体:小 大】

   关于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雷 旭  信息来源:学生处  点击数:658  更新时间:2008-10-22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辅导员工作,不管是从职业定位来看,还是职业要求看,是
   “挑战性”很强的职业。要成为个性不一、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对辅导员的要求很高,同时,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不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学院育人目标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校园稳定,确保学院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需要。因此,大力加强辅导员培养和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1.年龄结构目标。如果真正把辅导员工作既当成一门职业,当成一门专业来研究,就需要一批有经验、有水平的人长期献身于此。有一批年龄稍长、业绩突出的同志坚守在辅导员岗位上,这本身就是队伍专业化的一个标志。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使这支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但稳定性低、流动性大使得其专业化建设基础不牢。年纪稍大的辅导员经验丰富,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结构逐步完善,有利于推进辅导员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因此,要通过多元化的分流机制,应形成以30岁以下为主体、30岁以上为辅的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
   2.学历结构目标。辅导员承担了很多的管理和教育职能,知识储备不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教育,因此,建立一支以本科生为主体,为研究生辅的辅导员队伍是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保证。
   3.知识结构目标。一些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不一定适合辅导员实际的工作需要,容易导致外行当家式的管理现象。因此,保留管理专业、政治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和思政教育专业的辅导员,以改善辅导员队伍的知识结构。
   4.能力结构目标。年龄较大的辅导员的能力结构应该以教育能力为主,管理能力为辅
   ;年龄较小的辅导员应以管理能力为主,教育能力为辅。因此,把管理能力较强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辅导员选拔到党政管理岗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能力结构优化。
   5.职称结构目标。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大多数是初级职称,中级职称人数少,高级职称的辅导员更少。这与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要求不符,辅导员队伍分流机制要压缩初级职称辅导员的比例,适当保留具有高级职称的辅导员。
   二、我院辅导员队伍现状
   我院现有辅导员19名,其中男
   9人,女10人;在年龄结构上25-30岁15人、30—40岁3人、40岁以上1人;其中中共党员6人、共青团员13人;学历结构大学本科15人、在读研究生2人、大专学历2人;他们中从事辅导员工作的1年的12人、2年的3人、3年的
   1人 、5年以上3人。
   三、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所需和其本身所学专业的矛盾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辅导员除了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还应掌握实施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指导的知识和能力,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懂得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和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但是目前我院90%以上的辅导员所学专业知识结构与履行职责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差甚远,经调查,所学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仅占5.8%,而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的无一人,对辅导员工作来说,可以说基本上是专业不对口。这无形加大了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投资,延长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周期。
   2. 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开始动摇
   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起步晚、新增成员多、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短,还未出现各高校辅导员队伍流动过快或流失现象,但根据调查,辅导员对自己工作前景感到“充满希望”的占5.5%,认为“
   没有前途”50%,还有45%的“不知道” ,而做辅导员工作出于本人自愿的占23.5%;处于无奈的占76.5%,
   思想上认为干辅导员工作为无可奈何的权宜之举,导致辅导员都想转为专任教师或兼课,调查结果也显示, 如果有可能从辅导员岗位上转岗,他们
   94.1%打算做当教师, 5.8%的人打算干行政 ,可以说,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已经动摇。
   大家知道,作为辅导员工作和其他教师工作一样,可以说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才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全面地把握,也能够应对学生中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没有一只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出现了辅导员队伍流动过快或流失量过大,就无法实现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3. 事务性工作繁多与实现专业化、职业化的矛盾
   按照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和专职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要求,辅导员应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贫困生扶助等为主要工作内容,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党团建设、班委会建设,指导班级开展各类有益的健康的文体活动和组织各类专题活动等工作。
   如果将我院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做一仔细剖析的话,不难发现辅导员工作经历的80%左右被日常事务性的工作牵扯,辅导员真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时间、精力则少之又少,这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极为不利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归根结底是
   “领导”,是“引领和指导”学生工作,而非“管理”学生,是把自己所知、所学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而不是具体事务性的工作。
   4.辅导员后备力量储备不足
   我院现有学生工作干部47名(含主管校领导、学生处、团委干部,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及辅导员),其中专职辅导员19人。
   我院现有全日制学生总数4660人,08年如果达到5500人左右,按照教育部关于辅导员与学生人数1:200的比例要求,还缺额8人。
   如果不能及时、足额的配备辅导员人数,就会导致现有辅导员工作压力过大,造成他们心理失衡,产生对学生工作的厌倦甚至恐惧心理,丧失对学生工作的信心,从而不安心辅导员工作,严重的可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
   5. 辅导员队伍缺乏统一的管理
   首先在辅导员选聘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其次在辅导员日常管理方面,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考核体系不够完善,没有系统的激励措施。
   四、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设想
   在谈具体改进方法前,我们不妨看看国外大学的做法。拿美国来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已基本实现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申请进入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通常都具有心理咨询、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硕士学位,并就各自的专业开展工作。同时美国大学很多都设有学生事务管理硕士专业,学生管理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学生工作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目前虽然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视,但要理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还需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按部就班的开展,根据我院的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确立一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1、确立“建设一只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观念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基本特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指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和工作融合起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型辅导员队伍。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有的特征:从个人层次上看,学习型辅导员的学习是持续性的,是辅导员队伍与辅导员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辅导员可以阶段性的培养学习,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超越自我;从团队层次上看,学习型辅导员的学习重点在于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绩效;从组织层次上看,学习型辅导员的学习目的是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共享学习成果,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社会层次上看,学习型辅导员能够认识和理解自身从事工作对整个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较高。
   2、力争实现“三个转变”:
   (1)由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提高学习能力。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事务的各个方面,辅导员要处理好各类问题,就需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学习并善于灵活运用两类知识: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共党史与党建理论、共青团历史与团建理论、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
   (2)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提高工作能力。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就需要提升理论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能力,达到在实际工作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工作有其客观规律,本身是一门科学。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实践经验,对此进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理论创新,可以形成扎实的成果,反过来再指导后续的实践,就能大大提高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因此,增强科研能力,注重学科研究,是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管理
   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建立完善、科学的辅导员选聘、管理、考核、激励、培养体系,大力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1、把好“入口”关, 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
   面对逐年增多的辅导员岗位应聘者队伍,首先要严格把握选聘标准。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方式,把“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作为选聘的重要标准,着重考察应聘者的知识结构、思辨能力、逻辑推理、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在此基础上坚持专业的对口性。其次,进一步严格选聘程序。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院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各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
   2、明确辅导员管理机制
   对辅导员的管理要实行院系双重领导。学生工作部门是学院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各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各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3、健全、完善辅导员队伍考核及激励体系
   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各系和学生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勤与考绩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对辅导员在政治思想、组织观念、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4、控制“出口”,建立有效的分流机制
   (1)“专家化”出口。对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业绩突出且教育能力强的人员设立非领导岗位,解决好他们的待遇和出路,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对这些人待遇设定,有两套模式,一种是对等于一定的行政职务等级,如处级、副处级、科级、副科级等,这种模式可以参考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的做法;另一种是对应于一定的职称等级,如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等,这种模式可以参考上海大学的“辅导员职级制”。我们认为第二种模式较为合理,因为思政教育专家的主要职责是教育而不是管理。
   (2)校内“党政管理者”出口。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管理能力强的辅导员,选拔到校内党政领导岗位,是辅导员队伍成为学校党政干部的摇篮。关于这一点,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公开竞聘,保证选拔的公平性;二是推行岗位轮换制,让一部分管理能力或党务工作能力突出的辅导员能有机会积累在相应行政或党务口工作的经验。
   (3)“业务教师”出口。就是要完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通道,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辅导员讲授“两课”,或开设专业选修课;让专业水平较好的辅导员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学校可以适当地为哲学辅导员创造一些条件,如,在课时量认证上有一些优惠政策。
   5、加强辅导员的培训
   为更好地开展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应制定专门的《辅导员专业化理论学习、业务培训考核办法》,对专业化学习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效果提出明确考核要求和标准,在进行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过程中,应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妥善地将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学历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将此作为对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
   6、建立完备的辅导员助理体制
   为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一心一意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给每一名辅导员按学生人数比例配备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助理可以是责任心强的任课教师或行政人员、也可以是高年级的学生干部,老师可以给一定补助,学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支付其劳动报酬,帮助辅导员分担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从具体室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落到实处、引向深处。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基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则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重要保证。两者互为依托,但有先后次序之别,所以必须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基础上深入进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以专业化建设为依托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向纵深发展。
   我院的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上处于起步阶段,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辅导员自身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因此我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http://www.sxptife.net/jiaoyu/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78

请大家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0 04:53 , Processed in 0.30509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