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21|回复: 7

[【时事表】] 有大学假造“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就业率受质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2 09: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大学假造“就业协议书”毕业生就业率受质疑

在“被要求就业”的情况下,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不管是否找到工作,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否则就不准参加毕业答辩,不发放毕业证。

霍月伟 整理

  (北京综合讯)经济放缓、人浮于事之际,中国一些大学为了给毕业生就业率“注水”,自行给学生签发假造的“就业协议书”,而协议书上白纸黑字的就业单位其实不存在。

  中国网民为这个现象发明了一个新词汇:“被就业”。

  继中国大学前些年大事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国际金融危机更加重了问题的危急,当局忧虑大学生失业将带来社会动荡。上述“被就业”的现象如果很普遍,将让人质疑官方不久前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数字可信度。

  中国今年预计有610万名大学生毕业。教育部本月初在一个新闻通气会上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已有415万大学生找到了工作,比去年同期增加44万人;并自夸在金融危机之下,能够获得此成绩“实属不易”。

  此数据一出,随即引发网上一片揶揄之声,不少大学生在新闻跟帖中纷纷揭露所在学校是如何大肆造假。

  互联网论坛上的讨论显示,广东、湖北、浙江、陕西都出现大学生“被就业”的现象。

  一名教育界人士告诉英文《中国日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造假在中国由来已久,并不是个别现象。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教育部2003年出台规定,高校不能只管扩招不管就业,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原则上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低增幅。有的省更明确规定就业率低于30%的高校专业停止或者隔年招生。在这样的压力下,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只好要求没就业的学生也就业,甚至出现了个别“被就业”的情况。

  在“被要求就业”的情况下,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不管是否找到工作,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否则就不准参加毕业答辩,不发放毕业证。许多走投无路的学生,只好找亲戚走关系,签个协议书挂靠某个单位,然后自谋生路,有的学生甚至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店盖个章冒充接收单位。

  至于新出现的“被就业”现象,则是学生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业了”,由校方转移的户口档案中就包括了就业协议书,协议书上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

  一名陕西大学生发现此事后在“天涯论坛”上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这名网名为“酱里合酱”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透露,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的,是该校辅导员。他说:“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

  他告诉《南方都市报》,他的室友也“被就业”了,两个人的单位不同,相同的是那两个单位都不存在。该报记者联系了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的该校辅导员,但遭拒受访。当地工商局信息网上也没有相关公司的注册信息。

  “酱里合酱”还说:“(我是)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母校为我安排的这一切——否则,我一没关系,二没能力,就不了业去哪里盖章签协议呢?总不至于真的找个萝卜自己刻一个印章吧?”

  有的网民甚至对“酱里合酱”什么都不用干就“被就业”表示羡慕:“你们学校帮你们找单位已经不错了。我们学校是逼着我们自己找单位:必须在6月20日之前签订就业协议,否则档案打回原籍,毕业证和学位证缓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09: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被就业”的补充说明,谁阻止了深入报道?

几点说明:
   1. 7月12日本人在杂谈发帖本意只是发发牢骚而已,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为“被就业”网络新名词的创造者,当然我只是提了一下而已,真正创造这个词汇的人是广大英勇智慧的网友们,他们在被逼无奈之下充分地利用客观有利环境,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帖的初衷是基于对有些人过分无限度夸大毕业生就业率感到吃惊和愤怒,对那种造假的行为实在不忍看下去了,我觉得有必要让一些人知道真相,也让一些人知道P民不是好骗的;
   发帖时没有针对任何学校、任何部门,在一些网友的提醒下反倒为自己的“被就业”感到兴奋,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母校在ZF的指导下为我安排的这一切——否则,我一没关系,二没能力,就不了业去哪里盖章签协议呢?总不至于真的找个萝卜自己刻一个印章吧?
   具体的情况要再次补充说明:(1)我想很多人都是明白的,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一些人会认为弱者不值得同情,我无以反驳,也无意反驳;(2)户籍档案关系留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好处有多大尚且不敢肯定,但听说打回原籍后再想出来就非常难了,这也是导致一些人争先恐后地把户籍档案留在城市的原因,尤其对于那些急于跳出农门的农村生源;(3)对于人才市场(劳动人事部门),按常理他们保管人事档案收取保管费即可,为何非要就业关系证明呢?试想我们档案保管在这里有多少好处呢?你们会优先提供就业信息还是会给我们城市里相关的社会保障?这些都没有吧,那么给你交高达130/年的保管费我觉得已经够高了,你们没有权利要求更多,因为你们无法提供更多服务。(4)至于就业,如果是真就业了,户籍档案会随着就业单位走的,也没必要挂在你这里吧?当然不排除一些中小企业就业的可能暂时不会接续这些关系,有必要挂在这里,这种情况我不想深入,你情我愿,无可厚非;但是,对于那些就业协议书上的就业单位根本就不存在的情况作何解释?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配合有关部门对就业率造假,愚弄那些早已惯于被欺骗的人,然后达到让一些人意淫到高潮的目的……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南方都市报,感谢他们的记者,是他们的关注让此事得以放大,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在此向他们致敬!相比陕西本地报纸跟着鼓吹陕西高校就业率达到80%的报道,我只能无奈望苍天,良心哪,媒体的良知呢?据说华商是和南都一起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商业性报纸,而今,二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近2M高的巨人,另一个确是1.2M的侏儒,如今的华商已然成为小道消息和各种广告的聚居地,版面大的惊人,有价值的东西少的令人惊叹——在此,再次BS华商,公报私仇,因为本人曾今有一事有求与它,它们的记者竟然毫无理由地拒绝了!
   在此发帖力求推动此事没有其他任何企图,只想让有些人能够正视问题之所在,而不是沉寂在造假的数据当中,从此放松对就业的关注。我的学校自放假后,就业网上就没有更新就业信息了,为学生服务是这样做的吗,难道就业办的人不清楚自己的学生到底有几人就业了?
   南都记者联系过我本人,并允诺愿意做深入报道,我们通过中国移动也做了一些沟通,只是后来他无奈地说介于采访难度,他们可能无法做深入报道了——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他们放弃了继续深入的报道,我没有问,我用脚趾甲想了一下,喔,原来是因为。。。。。。。。。。
   北京某知名纸媒记者今天通过腾讯聊天工具也和我本人聊了一些,她说他们有意深入报道,我说我愿意配合,等待他们联系我的过程中,我突然心神不宁了,我想要么他们是在骗我,要么此报道作出来会把TA害了,悲哀!
   腾讯转载的南都报道引起的反响应该是最大的,截止目前得到评论19332条,大部分人的评论我都看了,让一些人“失望”的是,揭穿皇帝新装的无知小子我依旧安然无恙,除了收到几个记者的站短外,没有接到任何警方要拘捕我的通知——人保部or统计局要觉得本人言论涉嫌诽谤,欢迎派JC来陕跨省抓捕!本人现居西安雁塔区某城中村。
  最后附上昨晚我给南都记者的邮件(他们当时信誓旦旦要深挖):
  
  
  几点申明(务必看):
  1.感谢南都报,感谢南都记者,你们不愧为有良知的媒体称号;
  
  2.麻烦你们把相片(我的就业协议书)处理一下,对于暴露我个人信息及我的学校信息的地方尽量屏蔽掉:其一,我自己不想因此成为是非的制造者;其二,这种情况不唯独我的学校是这样,我不想因此影响到学校声誉……
  
  3.我对我的大学很失望,也很不满,但仅是个人情感而已,永远不会公报私仇——毕竟我在那里度过了四年时光;因此我想请你们报道的时候尽量是泛指,而不要特指,因为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仅仅曝光一个高校,这是有失公允的;
  
  4.我希望你们的报道的出发点是要挖掘产生此情况的深层次原因,而不只是一时兴起的炒作,作为大媒体,你们应该具有这样高远的立意,也应该可以做到一点——否则,你们也没有必要报道此事!
  
  5.我发帖揭露此事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作为一个被称为“愤青”的人,我尤其看不惯那种造假的行为,我认为那是无耻的,是赤裸裸的欺骗与意淫,是对问题的遮掩,是不负责任的。
  
  最后,我期望你们在进一步报道的时候最好能把我的声明附上,即使不附上,也尽可能的尊重我的意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21/19/141445_437684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10: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字,又见数字
可爱的数字,可怕的数字,可怜的数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2 11: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3月,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省,本科毕业生就业不到三成,专科毕业生不到两成。7月初,麦可思公司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40%,也低于去年同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2 1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层层级级数字包干,不管环境如何,就是要数字到位,到位了,干部考核才能及格,学院团委才能保住升迁的机会。3月份时,学院的团委曾经号召全体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人脉帮学生找工作,推销毕业生。俺倒是推荐了2个。于是团委高兴极了,好几次大声高喊要请我吃饭,说欠我一份情。由此可见,他们的压力是多么的大啊!可是,这种压力是合理的吗?当然不合理!从长远来看,学校千方百计帮学生找工作,其实害了学生的,因为学生失去了碰壁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反省提高的良机。

从本质上说,“被就业”现象的出现,显示政绩工程的歪风已经刮到象牙塔了。这种捏造数据的做法,如不及时制止,将损害社会对大学的观感,损害大学的声誉,最终也就自然使得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3 17: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官僚式办学体制的后果,
就业率不高,领导会挨批,领导不高兴,下面的人得相办法让领导高兴,只能编了.
其实何止是就业率,只怕是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及GDP更是造假的历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4 19: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暑期了,很多学生的就业情况应该有所转变了吧
现在新闻联播里面转播很多学校学生在校就创业,我看这个新闻导向有点意思,学生创业能消灭一大批失业现象啊,呵呵


上半年就业数据公布 近三百万毕业生仍未就业
中国网7月24日电 尽管上半年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但仍有近300万毕业生仍未实现就业。

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保部)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人保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介绍,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1万人,完成全年500万目标的5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9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的7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与一季度末持平。截至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据此前人保部公布的数据计算,全国今年有610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较去年增加52万人,再加上去年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总计710万人左右。据此计算,出去已落实去向的415万人,全国仍有近300万毕业生未实现就业。

http://news.163.com/09/0724/11/5F0220DM0001124J.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造的“伪就业率”就像假面具一样,掩饰了大学生的实际就业危机,无法反应社会对大学生、对高校专业设置的真实需求,给高校办学以信息误导。就业率是反应市场对教育需求的晴雨表,教育部和高校都要以此作为决策依据,它像“看不见的手”发挥着高校人才市场的调节作用。而假造的就业率,使得这一切作用都无法发挥,而且还制造虚假的市场需求信息,导致专业设置的更严重的盲目性以及就业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作假的就业率也无法反应高校的真实水平(包括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导致高校就业率排名失实,实报者吃亏造假者得益。比如安徽省公布的2005年高校就业率排名中,不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知名高校就业率都排在10名以外,而且大名鼎鼎的中国科技大学的居然排在倒数第一!这样下去必然逼着不造假的学校也不可能不跟着造假。

就业率造价的最严重后果,是败坏学生的道德,泯灭其良知。它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确告诉学生:我们的所谓高等学府原来是一个逼良为娼的地方,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依靠说假话维持其“繁荣”“稳定”假象的社会,我们的所谓“高就业率”却原来建立在未来接班人的道德废墟之上!拿着假合同换取毕业生的学生,一定会恍然大悟: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就必须说假话,否则即使自己四年的寒窗苦读也会付诸东流。经过这样的“挫折”教育,我们的大学生必然会大面积犬儒化,成为没有道德、没有良知、没有正义感的投机分子。难道教书育人就是育人作假?我们希望我们的大学生成为《人间喜剧》中拉斯蒂涅一样变成一个投机钻营、危害社会的一分子么?
就业率造假的具体原因之一是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年度招生计划挂钩。这个举措本来没有错。但是淮橘为枳。如果教育部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就业率的真实性,杜绝并严惩造假,那就不可避免地诱发了造假行为。作假消解了教育部就业率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得这一政策的评判基础瓦解。改变这种状况的第一步是打破高校自报就业率、教育部以此为依据统计就业率的做法(评估主体就是被评估的对象是造成就业率造假的制度原因),把就业率的统计社会化,让社会上一些有公信力的评价机构来进行就业率统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5:25 , Processed in 0.1986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