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327|回复: 4

[☆睡美人♡] 闲话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4 07: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倚荷约我写篇关于民俗的文章,这个题目太大,因为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烂漫天然,我学识浅陋,难免惴惴(真的不是谦虚),然而倚荷是我所喜欢的,所以,贸然答应下来。引用废名引用陶渊明的一段话,或能体现我的心境:“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云尔。”

   我对于民俗知之甚少,很多的民俗常识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在大人的潜移默化中知晓的,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民俗。,后来才知道民俗涉及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典礼仪,宗教图腾、语言文字,禁忌审美诸多内容。

   单拿节日来说,春节、中秋自不必说,端午也是过的有模有样:“端午鸡鸡黄老虎。”小时候,每到端午家家门上必要贴了鸡、老虎,门头插把艾草,还要拿艾草煮热水洗澡,取趋吉辟邪的意思,毒虫不敢侵扰,长大之后才知道在南方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那位披肝沥胆的屈子的。

   那天上课,一位学生突然说了句:“清明头天是寒食。”突然怔住,寒食节,有好多年不过了,小时候的寒食节,妈妈都要蒸了小鸟、虫子等等若干形状的面食(一叫寒燕),点上红的绿的小点,惟妙惟肖,让风自然吹干,拿绳穿在一起,挂在脖子上,有着一种俗世的喜气,饿了的时候可以当零食吃,我给学生讲了寒食节的来历和往事,学生瞪大着眼睛:“乖乖,老师,你们小时候还有这么好玩的节日呢,”万分的憧憬。打电话和妈妈聊起蒸寒燕的往事,妈妈说:“早就不过那个节了,好吃的这么多,谁还蒸寒燕儿呀.小孩也不稀罕,哪像你们小时候,吃个寒燕都那么高兴,再说,现在的人都忙的,哪有那个闲工夫。”

   这个习俗就这样渐渐的湮灭在我的记忆里,只是在这样偶然的契机下,才能倏然而至,想一下下。

    那时候的好多节日似乎都过得一丝不苟,有的是时间,把那些古老的习俗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后来年纪渐长,脚步逐渐匆忙,每日里力求过的简单、迅捷,已经没有了老祖母戴着老花镜一颗颗捏豆芽里的绿豆皮的沉静安稳的心,我想好多人和我也是一样的,好多的民俗也许就此湮灭了。也有新的民俗渐渐的约定俗成,世事原本就是如此,有薪火相传也有新旧更迭。

    民俗是现世的诗经,若隐若现的融合于我们的生活,有着宗教般的神秘和约束力,让人隐隐觉得冥冥之中有着不得不令人自省的洞察。如开了妖娆的花,至美,最后演绎做隔了云端的美丽,在渐行渐远的岁月里,任凭后世人揣想、绵延、湮灭、光大。

   这些民俗,或源于美丽的传说,或代表了深切的渴盼,抑或跋涉了岁月之后,模糊了原本的情由,只是寻常日子里的趣,孩子出生时候的抓周,十二岁的圆锁,无不倾尽了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祝福,有着殷实的希冀。

   后来,喜欢读古诗词,穿越时空的隔膜,原来民俗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和合之意,也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纤纤玉指;绕指柔肠;也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红艳艳的喜庆吉祥。

    也喜欢看周作人的散文,喜欢看沈从文、汪曾祺的散文,也搜了沈复、张岱的笔记来看,这些文字娓娓道来,隔了时空,洇染了墨香的民俗,于现实的我们充满了极大的诱惑,把民俗牵引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唯有文字有着这样的魅力,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这样的文字冲淡平和,有着淡泊恬静的人生态度。于是,搜了好多国家地理杂志来看,不一样的地域种族,不一样的民俗风情,看看那些迥异于我们的生命,如何在季节里,循着自己的血脉辗转轮回,陌生的新奇,因而欣喜。

   再后来,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喜欢去外面走走,看看那些古老的村落,看看那些在阳光下眯着眼睛晒着太阳的老人,听他们絮絮的闲话,那满脸的皱纹和浑浊的眼神,携了光阴的手,款款而来。民俗,就在这样的闲话里,口耳相传,绵延不息。

   甚至对那些老旧的东西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老绣片、老镯子,老街、老房子,老房子上的木雕、石雕,甚至对着一块年代久远的铺路石,都能发些许思古之幽情,这些隐藏在时光深处的人和物都让我痴迷。因了迥异,因了距离,那些久远的民俗也变得新奇而美丽。

    民俗,浅白如诗经,发自我们心底最现实最真实的渴望,却也如大隐,看他布衣素服,云淡风轻的一笑无言,却原来,已是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大美而无言了。

  (匆忙之中草就,容后修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09: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湄不太爱用句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6 14: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xxpmet于2009-06-04 09:44发表的 :
水湄不太爱用句号啊
虚心接受,尽量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08: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制题欠当。民俗是好大的题目,千字短文何能说的明白?读完此文,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慨!还不如从一件小小的、身边的民俗事象写来,再揭示民俗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为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8 10: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zm799于2009-06-18 08:58发表的 :
制题欠当。民俗是好大的题目,千字短文何能说的明白?读完此文,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慨!还不如从一件小小的、身边的民俗事象写来,再揭示民俗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为当。

学究先生,这篇是按卷首语的要求而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00:16 , Processed in 0.18508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