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00|回复: 12

[【理工类原创】] [原创首发]海底隧道杂谈

[复制链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1 14: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海底隧道,是件值得大家都欢欣鼓舞的事情。
中国其实很早就在修建水下隧道了
80年代,大师崔玖江前辈就开始总结了水下隧道过断层破碎带的问题。

其中挪威的海底隧道应该是最多的。
我们建设海底隧道也一定程度上参考了挪威海底隧道的经验。

典型的挪威海底隧道衬砌有作为支护的喷锚结构和自立的为防水防冻的内衬砌组成。
钢纤维加固的喷射混凝土是主要的永久岩石支护结构,
喷射混凝土拱肋(钢拱架)也有应用,重型衬砌,如混凝土,只在地质条件复杂的特殊地段采用。
广泛采用防腐蚀的锚杆,如CT锚杆。

挪威海底隧道

  26年经验,第一条海底隧道 - Var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4: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底隧道最大的问题在于上方无穷无尽的海水

从建设水底隧道及富水隧道的过程中就看出了这些了。

坛子里面搞工科的仿佛不是那么多,
大部分人是文理科

不知道是不是还对海底隧道存有某种神秘感。

目前修建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以及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
都是采用双向六车道。
设置三个洞口,左右两侧是正洞,中间一个服务隧道,
其作用和其他海底隧道的作用是相同的。

所谓海底隧道,并不是像大家所想象到的海底世界一般
“衬砌采用玻璃做成,然后人在里面走还能看到外面来来往往的鱼儿”
实际上,海底隧道是在海底的岩层中修建过去的,
就好像山岭隧道一样,有其相似也有其不同。
海底隧道的修建,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果要是一一叙述的话
一本很厚重的书就能编写出来了。

先给大家上个图让大家有个直观的认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14: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准备抽个时间对海底隧道中修建的难题和朋友们做一下研究探讨。
1、防排水问题,到底是全包防水还是限排防水
2、衬砌问题,到底要不要做二次衬砌?
3、过断层破碎带问题,注浆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4、防水问题,两板衬砌之间的施工缝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5: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shilw于2009-05-01 14:25发表的 海底隧道杂谈 :
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海底隧道,是件值得大家都欢欣鼓舞的事情。
中国其实很早就在修建水下隧道了
80年代,大师崔玖江前辈就开始总结了水下隧道过断层破碎带的问题。

其中挪威的海底隧道应该是最多的。
.......

请问楼主是参与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建设吗?
想请教一个问题,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通风是如何解决的?全靠排风机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 19: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全靠排风机的,我想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2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wind704于2009-05-02 15:52发表的 :


请问楼主是参与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建设吗?
想请教一个问题,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通风是如何解决的?全靠排风机吗?
通风一是靠通风竖井
二是靠轴流风机

这个运营通风要做模型试验什么东西的来进行研究确定
保证通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4 09: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区隧道可以用竖井,但是在海里,万一通风竖井被船或潜艇或被鱼搞坏了,岂不是水淹七军。
这么长的竖井在深海里本身也是个问题,洋流会引发竖井的涡激振动。
但是对于长隧道,单靠风机,可能排风效率太差。

所以wind704提出的“排风”是个问题,是一个好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5-4 0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_-!
1.谁说通风竖井在海里了,哈哈
长共6170米,海底段共3950米,
通风竖井分别设在两岸处。
海里是没有做通风竖井的。

不像大连,琼州湾啥据说要做湖心岛的地方。

2.长大隧道确实在通风问题上是个难题
重庆交通院应该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比较深入。
长大隧道的通风效率
一个是巷道式通风。另外就是靠轴流风机的串联并联
相信搞流体的同学应该比较明白这个。呵呵

威望兄,受教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y200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5-4 20: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wind704于2009-05-02 15:52发表的 :


请问楼主是参与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建设吗?
想请教一个问题,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通风是如何解决的?全靠排风机吗?


常见的特长隧道通风方式有:
1、全横向通风方式,一般最理想的情况时就沿隧道设置独立的送风道和排风道,新鲜空气从送风道(送风口)出来,污染空气从排风道排走,此种通风方式需要修建独立的送排风道,土建投资巨大,且运营过程中需要耗费巨大的电力供设备运转,鉴于以上两点,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2、半横向通风方式,分为送风型和排风型两种。送风型:新鲜空气通过专门的风道均匀添加,污染气流则纵向排放到隧道的进出口;排风型:新鲜空气从隧道进出口进入,污染空气则通过专门的风道被抽排出隧道。
3、全纵向通风:新鲜空气通过隧道一侧的隧道口进入,利用射流风机的升压作用,从另一隧道口将污染空气排出,从而让隧道内空气保证一定的“新鲜度”。
  其他各种隧道内的通风方式主要是以上3种的延伸,随着射流风机技术的发展,全横向通风已经极少使用。制约隧道通风方式的也不是隧道的通风了,而是火灾后隧道的排烟和逃生问题。
  鉴于论坛有网友关注隧道的通风问题,有空也将写篇关于公路隧道通风扫盲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08: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hy2002于2009-05-04 20:13发表的 :



常见的特长隧道通风方式有:
1、全横向通风方式,一般最理想的情况时就沿隧道设置独立的送风道和排风道,新鲜空气从送风道(送风口)出来,污染空气从排风道排走,此种通风方式需要修建独立的送排风道,土建投资巨大,且运营过程中需要耗费巨大的电力供设备运转,鉴于以上两点,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
宇人兄来普及知识了哈:)特长隧道其实最大的难题不在于运营通风
而在于施工通风,窃以为。

我觉得学术妙笔这个板块不见得做的多么多么的有水准,深度
特别是对于理工这些东西,隔行如隔山
有些普及性的东西我觉得版主应该大力支持哈:)

怎么一说通风我就想起来从前重庆的那个交通厅厅长
郑道访来了。呵呵

通风系统确是应该是和救援系统联合在一起的。
运营通风的一些东西我贴出来

国内外关于长大公路隧道的通风方式,一般分为全横向,半横向、纵向式三种基本方式,有上述三种通风方案各有利弊。首座全横向通风公路隧道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为美国纽约的荷兰隧道(水下隧道),隧道长2610 m;半横向通风公路隧道建于1943年,为英国的默尔西隧道,长3226 m;纵向通风公路隧道的建设始于1961年。
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方式主要适用于单洞双向行车隧道,隧道内的卫生状况较好,防火排烟效果好,但是初期的土建费用和后期的通风运营费用很大,管理技术复杂,适用范围受到一定局限,隧道每(500~1500)m需要设置一座斜(竖)井或者其他类似专用外部风道向隧道内部专用风道送新风和排污风。对于陆上隧道,该通风方式受隧道埋深、隧址区的地形等影响大,隧道埋深越大,斜(竖)井设施就更难度段;对于水下隧道,该通风方式受隧道跨越江海的水域宽度、水域通航情况和水文、工程地质情况影响较大。
纵向通风主要应用于双洞单向行车的隧道,具有土建工程量小、运营费用相对较低、方式多样、管理简单等特点;但与全横向和半横向通风比较而言,洞内的环境状况和防火排烟效果较差。近20年,特别是纵向通风方式出现后,关于公路隧道通风方式基本分为两大派。欧洲仍然以半横向、全横向居多,而亚洲以日本为代表,全为分段纵向。日本甚至认为,加静电除尘器的分段纵向通方式,适合任何交通形式和任何长度的公路隧道。


另外有关于运营参数等的一些东西需要根据模型试验等来确定。


通风是一门学科,里面的东西委实博大精深。

hy 欢迎宇人兄普及知识:)

我来听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6 18: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提到的日本青函隧道,贯通了日本津轻海峡两岸,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土工作品之一。

八十年代有一部日本电影,主演高仓健,讲的就是建隧道的故事,电影名子不记得了,但至今仍记得当隧道贯通时,作为建设者一员的高仓健挥拳祝贺时坚毅的眼神。

楼主说88年这个隧道才正式通车,但我记得电影是在这之前的。是我记错了还是日本人未等到完全正式通车就拍出了电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5-7 09: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muntzer于2009-05-06 18:12发表的 :
楼主所提到的日本青函隧道,贯通了日本津轻海峡两岸,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土工作品之一。

八十年代有一部日本电影,主演高仓健,讲的就是建隧道的故事,电影名子不记得了,但至今仍记得当隧道贯通时,作为建设者一员的高仓健挥拳祝贺时坚毅的眼神。

楼主说88年这个隧道才正式通车,但我记得电影是在这之前的。是我记错了还是日本人未等到完全正式通车就拍出了电影?
日本的片子委实不太熟悉。呵呵
楼上看这个
http://www.stec.net/photo/photo_Detail.asp?id=893
当时通车的纪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lw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12: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防排水问题与各位交流交流
不知道防排水这块有没有比较熟悉的兄弟,呵呵
防排水这块在海底隧道中尤为突出!
首先防排水的好坏跟衬砌的受力大小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西南院王建宇教高有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论述。
关于防水牵扯到注浆这一块等等问题

对于隧道衬砌结构的防排水,采取全封堵和限量排放对隧道衬砌压力有显著影响。
普遍来说,水头小于60m,可用全封堵防排水,当水头过高的时候,只能限量排放
限量排放也可用说是注浆+排导的方法
关于一些问题,在水工隧道里面提到过一些
即设计衬砌时对水压力的确定问题

当采用全包时,不管围岩的渗透系数是多少都不可以折减压力进行衬砌的设计
只有到采用排放的时候才可用考虑压力的折减
这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被设计人员等所误解
以至于当时水工隧道的一些提法都是错误的
这个有人专门做过试验来确定

当注浆之后,周围围岩的渗透系数减小了,
这时候如果再进行全封堵的设计
无疑时对资源的浪费,
这时候我们采用限量排放的方法,即排导

这个限量排放的方法在海底隧道的设计中至关重要
即所谓的大堵小牌

相对于全封堵和限量排放还有一种完全排导的形式
当时大瑶山隧道采取全排的方式
虽然使得衬砌的水压降低,但是带来了一系列诸多的问题
水的排放使得山体的水基本排空,
整个山的的植物枯死,动物也都该走的走,该散的散
考虑到这些,全排不可行啊!

衬砌的防排水在海底隧道中
比普通山岭隧道在施工缝的位置用心许多,
做的很多设计防止渗漏水
充分的利用好隧道衬砌的自防水

南京江底隧道采用泥水盾构施工
他也是主要采用自防水
管片之间的防水值得我们思考。

恩恩。。。To be continue[\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9:40 , Processed in 0.19647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