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43|回复: 2

[【图书推荐】] 《朗读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3 1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 (德)施林克 著;钱定平 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197 印刷时间: 开  本: 32开   I S B N : 9787544707923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小说 >> 情感 >> 言情
定价:¥22.00 当当价:¥15.40 折扣:70折 节省:¥6.60
渡过这本书后你就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感情,在这种情感中去理解生命获得更高的精神生活

编辑推荐
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卡夫卡曾说书必须是凿破我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朗读者》就是这把斧子。
            ——书评人 黄集伟

  沉静大气,直指人性深处。忘不了汉娜在书架间徘徊的那一幕,窗玻璃上映出书和她的影子。
            ——当当网读者评论

  欲罢不能,迅速看完。很喜欢书后引发思考的问题。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朋友,我们对故事进行了讨论。感觉很好!推荐此书给喜欢思考的读者。
            ——卓越网读者评论
  一个深沉的德国人的良知
  它是在写爱情?是。爱情只是诱惑人读下去的理由吗?
  一个命运用悲悯注解的国家,是爱的人错了还是社会错了?
  喜欢一本书,难道真是喜欢那些具体的文字吗?
  因为字里行间,透出跟文字本身几乎无关的情怀。
  国外主要媒体评论:
  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的心房对话。
               ——【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小说描写得德国人精确之三昧,语言却感人肺腑。作者无疑是位天才作家,正因本书而突显于世。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
  读者绝对不能错过本书,在今天的德语文学中,这本小说真正具有绝世珍品的价值。
               ——【德国】柏林每日镜报
  小说描写的是一段爱得残酷的情,吸引力极强,读者一旦本书在手, 就会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当然更不忍放手。
               ——【德国】慕尼黑晚报

  世人真有福气,这样一本小说居然有人写出来了!
               ——【瑞士】苏黎士世界周报
  我一上来并不喜欢女主角汉娜,但随着小说的进展,我对她开始感到深深的同情,最后,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这是一本绝非寻常的小说。
               ——【英国】读者书评
  亚洲各国指责“日本对二战缺乏反省”,对比这本书反映出来的德国人对纳粹深刻的反思,我们日本人简直是什么也没做!
               ——【日本】读者书评

  一本了不得的书,一个不得了的民族!
               ——【法国】世界报
  读者绝对不能错过本书,在今天的德语文学中,这本小说真正具有绝世珍品的价值。
               ——【德国】柏林每日镜报

  小说描写的是一段爱得残酷的情,吸引力极强,读者一旦本书在手, 就会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当然更不忍放手。
               ——【德国】慕尼黑晚报

  是一篇让日本人羞愧欲死的艺术檄文。
               ——日文版《朗读者》译者
  可能是法学博士的背景,使他能从新的角度反思德国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不过这本书绝不只是对大屠杀的法学探讨。
  可能是写作推理小说的经验,使他让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变得如此扣人心弦,不过绝不只是情节和技巧让这本书成为有史以来登上纽约时报排行冠军的首本德语书。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朗读者

内容简介
伟大的爱情是用来唏嘘的。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战后的德国萧条破败,一个15岁的少年在电车上病倒了,他独自下车,行走在滂沱大雨中,最后在一个逼仄的过道里吐得一塌糊涂,一个36岁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
  3个月后,少年伯格从突如其来的猩红热侵袭中恢复过来,他只是为了去感谢那个曾经在他生病时给予过他帮助的女人,但是,情欲,或者是爱情,在15岁的少年伯格心中渐渐燃烧起来。
  电车售票员汉娜总是让伯格为她朗读,《荷马史诗》、《带小狗的女人》、《战争与和平》,在伯格的朗读中,汉娜像个孩子似的时而痛哭,时而大笑,那个夏天,是他们一生中最短暂最快乐并最终影响了后来岁月的时光。
  不久后一天,汉娜突然不辞而别,8年后再次见到汉娜的时候,她成了一名站在法庭上的纳粹罪犯,她并没有像其他一同被指认的罪犯一样,否认自己的罪行,而是坚定异常地坦诚一切。直到审判席上,汉娜不愿提笔在白纸上写下黑字做笔迹比较,并因此背负罪名被判终身监禁时,伯格终于明白了原因,明白了汉娜为什么不看他的旅行计划,为什么会在拿到菜单时神色紧张,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地听他朗读,汉娜是一个根本不会认字读书的文盲,但她拒绝向任何人袒露自己的缺陷,即使替他人受过而终身监禁,也要隐藏她是文盲这个秘密。伯格说:因为她感到羞愧。伯格是可以说出真相替她减轻罪与罚的,但却最终选择了和汉娜一样,用生命去捍卫这个卑微的秘密……
  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作者简介
本哈德•施林克,1944年生。在海德堡及柏林学习法律。1992年起任柏林洪堡大学法学教授,并兼任北莱-威州宪法法官。又是作家,曾出版小说多种,其中以《朗读者》最为著名,是首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排行冠军的德国小说。

目录
曹文轩序
专访
正文
附录:
“我把它一夜读完”
留给读者

书摘插图
第1部
  16
  我从来不知道,汉娜在既不去上班、也不同我幽会的时候,到底在干些什么。每当问起她,她就把我给顶了回来。其实,与其说我们俩共享着同一片生命世界,不如讲她在自己的世界里给我让出了一角空间,大小宽窄全凭她愿意怎样就怎样。我该对此知足了。要想得到更多,或者只是想晓得更多,就是一种冒犯。有时我们在一起特别开心,有那么一种气氛,好像什么都有可能,也什么都许发生。这时,如果我乘机提个问题,她就会躲闪支吾,但不是断然拒绝:“你想什么都要晓得么?小家伙!”或者,她甚至会拿起我的手,搁在她的腹部,一面说道:“你是想在我肚皮上打个洞眼啊!”
  要不,她就搬着手指头数数:“你看,我要洗衣,我要烫衣,我要扫地,我要购物,我要掸灰,我要做饭,我还要把梅子从树上摇晃下来,再捡起来,再扛回来,马上煮熟,要不然的话,那个最小的就会……”这时,她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左手的小指,接着说:“那个最小的就会把其他的全部吃光!”
  我从来没在马路上,或商店里,或电影院同她不期而遇。虽然,她总对我说,她喜欢看电影,也经常去看。在我们相好的最初几个月里,我一直想同她去电影院,可她就是不愿意。偶尔,我们也会谈起一些我们俩都看过的影片。她看电影是毫无选择的,只要是片子全都看,从德国的战争片、乡土片,到美国西部片,再到新浪潮电影等等。而我,我喜欢好莱坞电影,不管是关于古罗马的,还是西部荒原的。有一部西部片我们俩都特别喜爱,其中,理查德•威马克扮演镇长,第二天清晨他要面对一场他注定要输掉的决斗,当天晚上他去敲多萝茜•玛隆的门。女主角劝说他逃走,却说不动这位男主角。女主角一开门就问道:“你现在要干什么?你整个生命就抵一个晚上吗?”有时,当我满怀欲望到汉娜那儿去的时候,她也这么讽刺我说:“你现在要干什么?你整个生命就抵一个钟头吗?”
  我只同汉娜在街上偶尔相遇过一次。那是七月底或八月初,快要放暑假的前几天。
  几天以来,汉娜的行为都很古怪,她时而反复无常,时而盛气凌人。同时,叫人感觉得出,她是处在某种压力之下,这种压力折磨着她,逼她表现得十分敏感而又极端脆弱。她极力压缩自己,好像害怕一放松就会爆炸似的。我询问她为什么这么痛苦,她的回答却很粗暴无礼,这使我简直不能忍受。同时,我不但感到自己被别人拒绝,也觉察到了她的孤立无援,所以,我既想与她休戚与共,又想让她清净独处。有一天,压力突然消失了。起先,我以为汉娜又恢复了常态。正好,《战争与和平》已经朗读结束,我们要开始一部新书,我答应这由我来考虑,我的确带了好几本书来,让她选择。
  但是,这次她却没有立刻同意。“让我来给你洗澡吧,小家伙!”
  那天倒不是夏日常有的闷热难当,那种天气闷得一跨进厨房,就像有一张湿漉漉、沉甸甸的大网,把人罩住似的。汉娜打开了热水器,往澡盆里放满水,滴了几滴沐浴精油,就开始给我洗澡。她穿的是浅蓝小花的罩裙,下边没有穿内裤。在闷热潮湿的空气里,那件罩裙汗津津地贴在她身上,轮廓分明。她撩拨我、挑逗我,让我兴奋不已。我们缱绻缠绵时分,我感觉得出,她是一个劲想把我推向一片新境界,感受那些从来没有感受的,支撑那些最终支撑不住的。她也极端投入地委身于我,前所未有。倒也不是彻底相许,这点她从来做不到。她只是一心想跟我一起沉水而去。
  “现在起来,到你朋友们那儿去吧!”她同我作别,我走了。热气仍旧凝固在栋栋房屋之间,徘徊在空地花园之上,闪耀在柏油马路表面。我一阵阵眩晕麻木。游泳池里传来一片片小孩子泼水嬉闹的声浪,好像来自遥远、遥远的远方。总之,我在这世界移动穿行,物我两忘。我潜入那飘着漂白粉气味的乳白色水中,根本没有任何欲望想再伸出脑袋来。我在其他人旁边躺着,听得见同学们在谈论些什么,觉得简直可笑,实在无聊。
  不知什么时候,这种情绪退潮了。不知什么时候,游泳池又回到了那个正常的午后,仍旧是点缀着作业、排球、谈笑和调情的游泳池。当我抬起眼睛时,我看见了她,当时我正在干什么,却忘得干干净净了。
  她套一条短裤,穿一件衬衫,衣襟敞开,腰间扣紧,站在离我大约二三十米的地方,在对我张望过来。我也回看她。她离我太远,辨不清是什么表情。我没有跳出水来,向她奔跑过去。一连串问题掠过我的脑海: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游泳池呢?她愿意被人看见跟我在一起吗?我愿意给人看见跟她在一起吗?为什么我们总也没有不期而遇呢?我该怎么办?于是,我站立起来。说时迟,那时快,我眼神刚游移了那么一下,她就倏地不见了。
  她套一条短裤,穿一件衬衫,衣襟敞开,腰间扎紧,在对我张望过来,我却从这里头读不出任何意思。这是另一张图画,汉娜遗赠给我的。
  17
  第二天,她就走了。我像往常一样准时去她家,按门铃。我透过房门朝里面看,一切依旧,还听得见大钟在滴答滴答响着。
  我在楼梯间坐下来,跟往常一样。在我们相识的开头几个月,她平时跑的路线我已经熟悉,就再也没有想去陪着乘她的车,或者下班后去接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不问这方面的问题了,也不再表示对这事有什么兴趣。今天,这问题倒又回来了。
  我走到威廉广场的电话亭,给有轨电车公司打了个电话。电话转了一个又一个人,我最后得到的回答,是汉娜•施密茨没有来上班。我于是又回到车站路,去到细木工场询问这栋房子的业主是谁,人家告诉了我名字和地址,在基歇海姆。我骑上自行车就走。
  “你是问汉娜•施密茨太太吗?她今天一大清早就搬走了。”
  “那她的那些家具呢?”
  “那不是她的。”
  “她住在这套房子里多久了?”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那个女人是在窗口同我说话的,讲完,砰的一下就关上了窗。
  我又赶到有轨电车与缆车公司去,在办公大楼我一路打听人事部。那位负责人倒还态度友好,表示关心。  
  “她今天一大早就打来电话,说要我给找一个替工,时间刚刚好衔接。她说她不再来了,就此不来了。”他摇摇头,继续讲下去,“两个礼拜前,她也就坐在你这张椅子上,我给她提供了一个机会,培训她当司机。可是,她拒绝了这一切。”
  又过了好几天,我才想起来,该到居民户口登记处去问问。她果然曾经在那儿通报过,说她要搬到汉堡去,可是没有留下那儿的地址。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非常难过。我还得费好大的劲,一定不让我父母、哥哥、姐姐和妹妹看出什么破绽。我在餐桌上也交谈几句,也吃点东西;实在要呕吐出来的话,我就先忍耐着,过后吐进抽水马桶里。我照常去学校,去游泳池。下午我也消磨在那儿,藏在一个没人找得到我的僻静地方。我的身体渴望着汉娜,不过,比身体渴望更糟的是,我有一种负罪感。我为什么没有从水里一下子跳出来,向她奔跑过去呢?在我来说,一件小事浓缩了我这几个月来的心猿意马,正是这种三心二意使我居然拒绝承认她,以至背叛了她。不告而别是对我的惩罚啊。
  我忽然又想,那一次看到的也许并不是她。我又没有看清楚脸蛋,为什么就能硬说一定是她呢?换言之,如果真是她的话,我居然会连她的脸蛋都认不得吗?这样一来的话,我到底能不能确信那一定是她呢?
  再转念一想,我知道那就是她。她站在那儿,在朝我看着。可惜已经太迟了。
  第2部
  1
  汉娜已经离开这座城市了。可是,很长一段时间,我还转不过弯儿来。我仍旧在四处寻找她的身影;很久我才习惯那些没有她的午后;见到几本书,我也会想,该选哪本书给她朗读才好呢。过了很长时间,我的身体才不再对她充满饥渴。在睡梦中,我的手脚还会想要摸索到她的肉体。我哥哥不止一次在饭桌上报告,说我夜里叫喊出“汉娜”这个名字。我也还记得上课时我什么也不干,就只是梦着她、想着她。开头几个礼拜我为内疚而煎熬,后来才渐渐消散平息。不过,我还是尽量避免走过她家那栋建筑物,而是走另外几条路。半年以后,我家也搬了,搬到这座城市的另外一个区域。我也还没有因此而忘记汉娜。不过,对她的记忆不再如影随形了。她的影子向后退缩,正像列车开过时分,城市就从车站向后退缩一样。可是那东西还在那儿,在后面某个地方,你可以折回去,搞清楚的确还在那儿。但是,我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记起在中学的最后几年,还有大学的低年级,我都过着幸福时光。可是,真要讲却又讲不出什么来。这些时光毫不费力就过去了。无论中学毕业考,或是大学学法律,对我而言都不困难。我选择法律,是因为没有什么别的事儿我真想去做。此外,无论是结识朋友,或是结交关系,甚至是结束关系,我都不存在什么难处。我几乎事事顺遂。没有什么是沉重的。也许,这就是我的记忆包袱很小很小的原因。或者,也可说我是故意保持这样小小的记忆么?另外,我甚至还怀疑,我的快乐记忆是不是真实的。因为,我越是想它,就越会想出一些尴尬场景和痛苦情况。再说,虽然我已经朝汉娜的记忆道声再见,但是,我却并没有将它克服。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不再对人卑躬屈膝,我也不再自惭形秽;我不再自揽罪过,或者感到负罪;我也不再去爱人,以免一旦失去便又会悲痛万分。这一切我并没有故做什么明确的构思,只是在感觉上坚如磐石。
  于是,我养成了一种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习惯。我装得好像没有什么能够感动我、摇撼我或者迷惑我。我是什么也不沾边。我还记得,有一位老师的慧眼看穿了这一切;他也曾经跟我在谈话中指出来,可我硬是无礼地把他敷衍过去。我也想起过苏菲。汉娜离开这座城市后,苏菲给诊断出得了肺结核。她在疗养院一呆就是三年,出院时刚赶上我进大学。苏菲很孤独,就想找老同学联系联系。其实,要寻找到一条直通她芳心的路,对我来说并不困难。在我们一起睡过觉后,她终于明白,我的心并不在她那儿。她含泪问我:“你到底是怎么啦?你到底是怎么啦?”
  我想起了我的祖父,他去世前我去看他,他要为我祝福。我却对他说,我对这一套是既不相信,也不看重。我当时对于自己敢于这么做还沾沾自喜,现在想起来真无地自容。可是我记得,小小一个示爱的手势居然会让我如鲠在喉,不管这姿态是冲着我来,或者冲着别人。而且,要引发我的激动,一个电影镜头就已经足够。这种冷漠无情和极端敏感在我身上并存,我自己也感到迷惑不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03: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早就看过这本书,写得很精彩。有流行小说的构思和元素,更有德国人思考的深邃和反思的彻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6 03: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说一句,要是中国能有一两个如此素质和修养的法官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4 18:13 , Processed in 0.27407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