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阿捷说书的首帖发表时间已经超过720天,按照网站规则老帖标题及有关内容无法再做更改,为了便于朋友们及时看到更新的故事,新的书场搬迁到本帖,并从第十九篇开始。有关交流回帖也请跟在本帖。 至于原来书场中的“老十八帖”已在下帖中由zcgkiller 站友给出连接。 马丁代尔的故事将是一个系列,敬请关注。 阿捷说书(十九):“马丁”的故事 开场白: 很久没有说书了,原因倒也简单——从06年底开始,阿捷的工作更多转到出版管理方面,对图书、特别是药学图书的编辑审读少了很多。不做具体的编辑工作自然就没有深刻的体会,而对阿捷而言,没有感受,宁可不说。 只是没有想到,最后一贴竟然停在千里之外的一间破烂网吧,而这一停就是将近两年。 两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在“阿捷说书”里谈笑风生的站友们是否还记得这个贴子呢? 两年中,阿捷过手的稿件不下百种,但真正亲手从头做到尾的却很少——只有一本,一本有太多故事可说的书 ——Martindale。 书归正传。 阿捷第一次听说“马丁代尔”是从师傅嘴里,应该在十三年前了。那时阿捷刚从药大毕业,当了一名小小的药学编辑。 当时的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了,大约是汤光老师来和师傅谈个什么稿子,顺便说起一本书,叫做什么“马丁”的。 和我年纪相仿的应该都记得小时侯看过《火星叔叔马丁》,所以“马丁”这个名字让我印象很深。汤光老师走后我问师傅,说是一本很好的书,国外的。那时刚工作,对这些完全没有概念,也就没有多问。 十年之后,当我们终于拿到《Martindale》这本书的中文版权时,通过汤光主任和李大魁主任的回忆,才知道当时的事情。 应该是在93、94年,汤光主任、李大魁主任就希望国内引进这本《Martindale》,并且与原著出版公司进行过联系,但对方基本不与理会。那时国内的经济还刚起步——我在学校还要用粮票呢——人家眼里并不看重中国市场,国内外的版权交易更是非常有限。作为PP出版社的看家书,人家不撂你也很正常,当时大家是非常遗憾又非常无奈的。 马丁的故事在2002年开始了新的一篇。 那一年年初我跟着师傅来到了现在的出版社,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我们感到以前的很多梦想似乎有了实现的可能,于是师傅又想起了Martindale。在征询了汤光老师等人的意见后,我们通过出版社的版权部向PP出版社正式提出引进该书的设想。 这一次,对方回应了。 很多事情在当时是看不清的,PP出版社为什么在2002年改变了想法,愿意考虑中国的声音,至少在当时我们是无从知晓的,即使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如果从Martindale的历史看,倒可能找出一些痕迹。 1883年,也就是英国国家药典出版16年的时候,一位名叫William Martindale (1840-1902) 的药师出版了一本小册子《Martindale :The extra pharmacopoeia》,中文名应该是《药典外编》,用来补充药典出版以来的新药和药物新用途。 在出版了10版之后,William Martindale 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又坚持出版到第20版,然后,也去世了。 这时已经是1932年,距离第一版问世整整半个世纪,已经成为一本十分知名的书籍。由于家族中后继无人,Martindale 面临着停版的巨大危机。 正在此时,英国皇家药学会出现了。 为了不让这本已经拥有很高声望的书籍中断,他们向 William Martindale 的后人购买了版权,并且以原书名继续出版。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书名《 Martindale: The complete drug reference》其实是第32版才开始使用的。 而具体负责该书出版的就是英国皇家药学会下属的 Pharmaceutical Press ,我们习惯称为PP出版社。 从1932年起,Martindale 出了一版又一版,逐渐成为享誉世界的药学专著,甚至被冠以药学圣经的名号。但遗憾的是,这本书一直只有英文版本。 在PP出版社接手70年之后,也就是它诞生120年之后,世界上才终于有了第二种文字的Martindale ,也就是西班牙文的版本。 这一年正好是2002年。 所以,当我们回头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才发现,英国人其实是到了最近才开始关注非英语国家的需求。而2002年他们西班牙版本出版之后,也许正在考虑下一步向哪里发展。 我们就那么恰好的,在那个特殊的时间发去了我们的意愿。 不过有些事情也许是天意吧,就在写这篇故事的时候,阿捷忽然发现了一个巧合。 Martindale 先生出生于1840年。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那一年中国发生了什么——没错,鸦片战争,而对手就是英国。那时我们拒绝英国人给我们的一样东西。 而我们正式提出引进Martindale的时间是2002年,那年正是Martindale 先生逝世100周年。此时我们希望英国人给我们另一样东西。 也许Martindale先生终其一生都没能和中国发生过任何接触,但冥冥中似乎注定他迟早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到中国,这种事情实在有些诡异。究竟是谁安排这本书来到我们面前呢?是我们面对的英国出版商,还是一百多年前的Martindale先生?大概只有上帝知道。 历史过于沉重,还是回到今天吧。 今天的中国读者恐怕没有人见过第一版的Martindale 是什么样子的——那是一本很小很薄的小册子,只有300来面,不过手掌大小,粗糙泛黄的纸张,铅印的字母墨色深浅不匀。 现在,它就静静摆放在阿捷的书桌上。 当然,这不是原版,我所看到的是它的复制品。这是PP出版社为了庆祝Martindale出版125周年而专门制作的限量纪念版,完全模仿当年的材质和制作工艺。2007年9月,第67届世界药学大会在中国召开,英国皇家药学会和PP出版社参加会议期间,到我们出版社参访,送给我们出版社的礼物。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再次感受到英国人对传统的尊重和坚持,而这一点也是阿捷所敬佩的。 阿捷不敢说这本小册子在国内仅此一本,但必定少之又少,能有幸一见的究竟不多。 不过对此阿捷并不感到多么自豪,毕竟这只是“假公济私”而已。而通过众多译者和出版社同事们将近七年的辛勤工作,终于可以让国内的普通读者也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读者一样,用自己的母语看到这部百年经典,才是阿捷真正引以为荣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说,阿捷宁愿把拥有这本小册子看成对自己参与完成了这项工作的小小奖励。 Martindale 的身世就说到这里,让我们再回到2002年的年底,Martindale 真正的中国之旅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6 18:57 , Processed in 0.43881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