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78|回复: 9

[【文史类原创】] 该死的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5 1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死的人生
《新雅培,新开始——我的2009》之十九



当生离死别的情景不再是屏幕上的画面时,我不由得开始思考生死的问题。每每想到亲人终不免一死,便黯然神伤;更有甚者,假使自己不幸先走一步,把哀伤留给自己亲爱的人们,更是悲从中来。

周作人说,人之怕死,原因大抵有三。其一,怕死时的痛苦;其二,舍不得人生的快乐;其三,顾虑家族。乍一看,说得似乎有几分道理,仔细琢磨,却禁不起深究。为什么那么多苦难的人们,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已然没有家族的包袱;饱经风霜,看透炎凉,全然不觉着人间的温暖,但是,这些苦难的人们,为什么却仍旧坚毅而顽强地活着?死亡固然痛苦,却不过一瞬间之事尔。何况人类繁衍至今,总结归纳出来的死亡方法不知凡几,任君选择。只要一心寻死,总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死法。可是,为什么这些苦难的人们,还是坚毅而顽强地活着?

我觉得还是社会学大师涂尔干的话一针见血。他认为,答案在于“希望”。“如果在人们学会了希望,又遭遇了不幸的时候,他们习惯于把眼光转向将来,希望将来会有幸福来补偿现在的痛苦”。因为在普通人的生命里,幸福总是多于不幸的,所以,绝大多数的人更加喜欢生而不是死。

一个人,假如失去了希望,那么,纵然是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也断然不会有活下去的勇气。相反,如果自己的一死,能换得一个美好的希望和愿景,那么,这个人纵然是赴汤蹈火,也会在所不惜的。正因如此,培根说,“仇恨压倒死亡,爱情蔑视死亡,荣誉感使人献身,巨大的哀痛使人扑向死亡”。生,是为了希望;死,如果不是由于绝望,那必定还是为了希望。

死亡,虽然在某些时候也可以成为寄托某种希望的形式,但无论怎么说,这种追逐希望的形式太过于热烈和无奈,以致于燃尽了一生的希望之光。归根结底,死亡总还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不在于肉体的苦楚,而在于希望的彻底泯灭。还有比希望泯灭更为痛苦是事情么?还有比死亡更震撼人心的事情么?

因此,人类最深刻的艺术,莫过于悲剧。不为什么,就因为悲剧是反映死亡的艺术。最成功的喜剧,骨子里其实还是悲剧:喜剧的形式,悲剧的内涵。周星弛说他在荧幕后面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似乎很少人能够理解。大多数的人只不过是游戏人生,却不知道人生如梦。

如果没有死亡,人类就不会满怀着对生命的渴求和歌颂;如果没有死亡,人类就不会满怀着对死亡的恐惧和疑惑。没有了歌颂和疑惑,人类就不会发展出宗教、哲学,更不会衍生出文学、艺术。法国的思想家蒙田说,“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死。”还有一位叫做叔本华的德国哲学家,思考出了一套“厌世哲学”。中学老师曾告戒我们,远离疯人,珍惜生命。我误信谎言,一直没敢结识这位孤独的巨人。但我现在醒悟了。理解了死亡,也就理解了叔本华。只有自知该死,才会懂得应该如何营生。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懂得自己是该死之人,于是,贪婪而不懂节制,挥霍而不懂珍惜,悭吝而不懂分享,虚浮而不知困惑,狂妄而不知恐惧,偏执而不知谦让。徐志摩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如是说,“不曾经历过精神或心灵的大变的人们,只是在生命的户外徘徊,也许偶尔猜想到几分墙内的动静,但总是浮的浅的,不切实的,甚至完全是隔膜的。”善哉!未知生,焉知死?洞彻了死,便领悟了生。生而无憾,也就死而无憾了。

  正如前述,希望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给自己寻找希望,更在于给他人予希望。人的生命毕竟是短暂的,只有把自己的希望传递给后世,我们的生命才能因此而不息。倘若留给后人的徒有无尽的悲伤和沉重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能够瞑目?所以我现在真的怕死,因为我还没有彻悟人生。引颈受戮的囚徒也怕死,临刑前总要大叫“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因为他是带着遗憾死去的,他还没有明白生,就已经死去,这样的人生岂能甘心?

然而,死却是必然的。谁也不知道死神何时把你召唤。今天还一起嬉闹的人们,也许过了今晚就永诀了。这样的情境还少见吗?一旦死神降临,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有很多人观察到,不少动物在大限将至时,往往能自我意识,然后跑到一个偏僻的地方,安静地等待死亡。例如,狗、猫、象、鹰,等等。饲养宠物的人们,每每提到爱宠如此这般地寂然离去,总不忍眼泛泪光。我虽然没有亲见这样的事情,却也能够想象。否则,周围那么多的活蹦乱跳的动物,为何很少见到他们的尸体?也许,死亡对于所有的动物来说,都是一种庄严、详和的事情。人类又何尝不是?那些能够以最美丽的容颜、最融容的心态、最平静的表情,面对死亡的人们,总能得到我们最诚挚的祝福。

既然不免一死,就不应老顾虑死,而更应多考虑生。豁达幽默则是智者的人生。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即是这么一位了却生死的大隐。 《世说新语》 中记载:“刘伶……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辞源》 记载:“刘伶纵放达,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相随,说:‘死便埋我。’” 既生乱世,一身如寄,何妨天为被,地为席,对酒高歌,快意形骸?此亦大贤矣。

“酒铺关门,我就走(When the pub closes, I go.)。”英国的不世出的传奇首相丘吉尔先生,更把人生当作了酒铺。在他75岁那年生日,有人问他怕不怕死,他说:“我已经准备去见上帝,但是上帝是否准备忍受见到我的那种折磨,是另外一回事。”结果他活了95岁。由此可见,豁达和幽默总是与智者相伴相生。了却生死无憾事,纵酒放歌即人生。

作为普通人,我们似乎很难修成那么高的大智慧。但是幽默和达观却不是智者的专利。作家冯至写了一篇《山村的墓碣》,描述了西欧农村对待死亡的谐趣。其中提到的一个小学教师的墓碣,我也很欣赏:“我是一位乡村教员,鞭打了一辈子学童。”是啊,人生本就如此平凡。其实,伟大的人生归根结底也止于平凡,平凡不等于平庸。英雄之所以落寞,不是因为他的功绩堙没无闻,而是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的平凡。

生活压力大吗?不如,晚上一起喝点小酒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12: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与死,本来就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作为普通人来讨论它,已不足为道,还是作者的最后一段:
生活压力大吗?不如,晚上一起喝点小酒去?
最为解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13: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wyjlr于2009-02-06 12:29发表的 :
生与死,本来就是永恒的哲学命题,作为普通人来讨论它,已不足为道,还是作者的最后一段:
生活压力大吗?不如,晚上一起喝点小酒去?
最为解颐!

非也非也!普通人也要明生死!
理解的程度也就注定了生活的态度!
你抛开它。也能生活!但是,一旦浪涌潮翻,你就不得不去面对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年龄就有一点点的领悟,所以我现在的困惑少多了,做事情也就更笃定。
说到底,我还是有功利心作祟的。思考问题是为了活得更明白。

这篇随笔,其实应当放在其他版块的。但将错就错。
我发现这里的很多人都是研究哲学、文史的。难得!感觉这里就像世外桃源!很难寻觅到这样的地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2: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太在意生与死,一切顺其自然的好。好好活着,享受人生多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12: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意义本身一个过程的经历,出生和死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没有任何选择的条件,只有接受,对于活着的人,只有珍惜现有时光,才能在死亡面前坦然面对,对于悲观者而言,生命因死亡而恐惧,其不知;为月亮哭泣的时候错过了星星,活着,就应该好好的活着,没有恐惧,没有空虚,人生便是圆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4 15: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生死由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6 22: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是一个过程,过程的终点是死亡,如果没有终点,也就不会觉得生命的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7 17: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本来就需要一个豁达的态度去面对,无法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2: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死由天定,我们能做 的就是在有生之年好好的享受人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8 14: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文笔!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事业故,二者皆可抛!

貌似圣贤书中有点这个味道,本人理解的不透彻,不能参悟,我还是先读圣贤书然后明生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05:29 , Processed in 0.13854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