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52|回复: 6

[【文史类原创】] 上帝与电影同在(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1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世纪末,德国思想家尼采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菜市场的疯子宣称,上帝死了。上帝死了,反对上帝的人也就死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也许对1895年发生在法国的一件小发明漠不关心,卢米艾尔兄弟那时候只能拍些短片,还谈不上思想。谁知道此后一百多年,这件小发明会对世界上产生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呢。
  信不信上帝,这是一个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在摩西时代缺少的是一位精神领袖的话,那么摩西《十诫》第一诫就已经表明了世界只有一个神,就是上帝。胆敢另立新的神,必将受到上帝的惩戒。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他的电视电影片集《十诫》里,重新考察了上帝死后的世俗生活。其中第一诫就是关于上帝信仰问题:爸爸相信科学相信计算机,他算出湖面的冰绝对承受的了儿子的体重,儿子放心去湖面溜冰,冰破裂了儿子死在湖里。对未知的恐惧与敬畏是人类相信神的原动力之一,现代生活中未知的世界仿佛消失了,神就消失了?
  有一点是无疑的,走进电影院的人次绝对超过走进教堂做礼拜的人次;人们在幽暗的电影院里,感受电影给人的激动、不安、愉悦,分享着集体无意识,这也许类似早先听布道的情形。而那些传道士们在也无须远涉重洋去化外之地传教了,一部有影响的电影通常都是全世界同步放映的。Matrix :revolution ,向全世界宣告网络/机器时代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应该为圣经传说中的锡安(Zion)存亡而斗争。上帝并没有死,他只是改头换面,出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在我们需要忏悔(心灵净化)的时候(当然不是每部电影都有义务提供这样的服务)。
  实际上,在一千多年以来,上帝一直为信仰他的人们提供精神庇护。如果世界上没有人你可以相信,你至少可以相信他,他是信仰、爱与希望。上帝从生活中退隐了,尼采许诺的超人却还没有来,世界进入混乱与不安。
  《莱昂》(Leon)讲述的是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也许是旧约中的上帝:别人损着你牙眼的,你要损他们的牙眼。但镜头中反复出现的是伤痕。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小女孩马蒂达脸上的瘀青,那是她可恶父亲对她的暴力;然后出现的是莱昂在洗手间一个人将子弹从身上取出来;最后一次出现的是意大利中间人切尼,他被警察揍得眼圈发青,他向他们说出了莱昂的住所。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莱昂开始同情马蒂达,他打开门收留她的一瞬间,上帝之光洒在她的身上。在以后的故事里,马蒂达和莱昂建立起纯洁的爱,那是上帝之爱,也小小满足了马蒂达的恋父情结。孤独的人彼此拯救,这是这部电影的温情主题。
  拯救(无论是精神还是事件)是西方基督世界的永恒主题,也是电影的永恒主题。梦工厂老板、导演斯皮尔伯格分析他自己的影片说,主人公(一个人或者一群人)陷入了麻烦,故事就开始了,剩下就是他如何走出麻烦,或者越险越深。受审美强度影响,超过3个钟头以后,观众就无法维持原有的正常的接受心理而进入混沌状态。因此在这段时间(通常是90分钟或多一些)给观众提供丰富的信息与感悟,电影结构必须做得很好。
  在讨论《三色》的时候,经常与法国国旗象征“自由、平等、博爱”联系起来,我不知道这种联系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至少电影并没有给我们这样的暗示。而实际上,自由、平等、博爱是人的契约,是人和人之间的“契约论”产物,本身违背了上帝与人的契约,那是新约里,上帝通过其子耶酥与人类签定的关于罪与赎罪的契约。如果“三色”契约是人类对上帝的背叛的话,那么,背叛了信仰的人和人是如何生活的呢?上帝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上帝真的死了么?)
  在三部影片里都出现一个老太婆,她佝偻着身子,拄着拐杖,艰难的将一个玻璃瓶子塞到极高的垃圾回收箱里。也许她就是上帝(或者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上帝),她在努力、独立做着她想做的事情。在《蓝》中,朱莉看到此情景,一道阳光从她脸上掠过。《白》中,卡罗尔漠然的看着,只有月光,幽幽撒在人世间。《红》里模特瓦伦丁,看到此情形主动帮老太太将瓶子塞到回收箱里,我们听到砰的一声,是瓶子打碎的声音。也正是这样的神圣祭祀,他们六个人在一场暗喻世界灭亡的海难里,六个人被上帝之手所拯救,登上了方舟。
  《蓝色》讲述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痛苦总是缠绕在她心头,使她无法超脱。但是,她又必须摆脱痛苦,于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乐稿,以期抹去种种回忆,其中也包括着一份她一直心存着的疑问。
  偶然的机会中,一份乐谱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奥利弗的手中。他出于好意将此乐谱在媒体中广为传播,并无意中将这乐谱创作的原由告诉了朱莉。朱莉得知了这份乐谱确与一名女子相关,自己多年的怀疑终于得到了证实。知晓逝去的丈夫生前对她有不忠行为,朱莉痛创的心头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今后的信念又在哪里呢?奥利弗并未料到自己的好心会给朱莉带来这样的恶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帮助朱莉重新面对人生。但是对于朱莉来讲,奥利弗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在猜测中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展开了……
  如果将朱莉的命运与祥林嫂相比的话,她无疑还要可怜。因为祥林嫂还有所谓的地狱天堂(经管最后她也怀疑起来),朱莉几乎一无所有。上帝夺走了他最亲爱的丈夫与女儿,几乎是她生命的全部。朱莉需要重新安排她的生活,她却选择了逃避。有个镜头,讲那个发现车祸的小男孩向她归还“十字架”,她才发现丢失了丈夫送给她的礼物。而这个款式的十字架又出现在丈夫的情人身上。朱莉离开了上帝真的很久了,而且她决定将十字架送给那个小男孩。但生活就如同海明威所引述的那样,一群人是一体的,当丧钟响起的时候,丧钟为你而鸣。她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那里学到了生存的勇气,她接受了奥利弗所不断施加给她的选择,重新迎接新生活的挑战(那是和旧生活不可分割的)。她决定将住宅别墅送给怀有丈夫骨肉的那位律师,那位律师抱着朱莉说,她丈夫告诉她,朱莉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朱莉终于找到她的上帝,她的上帝回到她的心里。
  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故事,却有着非常凝练的主旨。周围的人不断给你神启:那个脱衣舞女告诉她道德的重新定义(尽管她也有摆脱不了的困惑);那个坐着大轿车来街角吹萧的流浪汉,演奏的竟然是和丈夫一样的主题,关于欧洲统一的主题,他告诉朱莉,如果一无所有,就要努力抓住些什么。而有一次,朱莉拒绝给一个受追打的人开门,她也自己被关在门外一整夜……
  蓝色描绘出了上帝死后人类面对苦难的无力感,但又是内心的上帝给了人力量,让她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涌动在人心中的是勇气和爱。如果和自由联系起来的话,那首先是人关于自由的理解。
《白色》讲述的卡罗尔是一位生活在巴黎的波兰籍理发师,工作上的压力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陌生感使他变得萎靡不振,无意间时常得罪他那已婚不久的年轻任性的法国妻子多明妮戈。她对丈夫的冷漠感到愤怒,于是以婚姻有名无实为理由到法院请求离婚。离婚目的没有达成的多明妮戈烧毁了卡罗尔的发廊使他沦落街头。此时,只有一只皮包和一张美发师证书的卡罗尔唯一的目标便是回到波兰重整旗鼓,让多明妮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
在热心的波兰人米科拉伊的帮助下,卡罗尔回到了华沙。他来到其兄尤雷科开办的单位工作,同时又兼了一份保卫员的差事。为了多嫌钱,偶然的机会,卡罗尔义无反顾地将所有的财产都投入了房地产买卖中,他还拉了有些不情愿的米科拉伊入了伙。此后,卡罗尔因炒地皮而在一夜之间成了富翁。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久又当上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总裁。
发迹后的卡罗尔千方百计同多明妮戈取得联系,虽然她拒绝同他会面,但卡罗尔并不放弃,发誓要征服多明妮戈。于是,卡罗尔精心策划了一个骗局,在米科拉伊的帮助下,他对外谎称自己已死,买了具死尸冒充自己埋在墓中,遗产留给了多明妮戈。多明妮戈从巴黎赶来华沙参加葬礼,并继承了卡罗尔的遗产。但出人意料的是,已死的卡罗尔活生生地出现在了她的房内。多明妮戈欣喜若狂,终于投入了卡罗尔的怀抱。在一夜狂欢过后,第二次清晨,多明妮戈一觉醒来,发现卡罗尔失踪了,随即警察赶来,把多明妮戈作为谋害前夫的嫌疑犯逮捕了起来……
牢中的多明妮戈隔着监狱的窗子,向注视着她的那位曾被她抛弃过的前夫平静地挥了挥手。而此刻,遭到了报复的她又到底想要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白色》讲述的是一个复仇故事。这个上帝应该是旧约的残酷上帝,他说损着你牙眼的,你也要损他的牙眼。和传统复仇故事一样,开头就是一个荒谬的权威者错误的判定,让卡罗尔丧失了对法律的信任,他别无办法,只有通过自己获取“正义”。在流浪巴黎街头,他曾经碰上过“上帝”,但他似乎没有得到启示,而是崇拜了另一个偶像,一个白色的女头像。片头的蒙太奇反复诉说一只巨大的皮箱,那是藏着卡罗尔过了千重万难回到故乡。在那里他发迹了。他的复仇计划也成熟了。应该说卡罗尔重演着摩西的故事,那么那只皮箱就象童年摩西的篮子。卡罗尔在多明妮戈重新建立了权威,却在某种程度上失却了她。同这个命题相关的是米科拉伊要雇个杀手杀死自己,他们都在寻找生的意义。
  《白色》富有节奏张力,故事也有力而吸引人。有些镜头特别富有感染力,比如卡罗尔回到华沙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他发现有人在电话薄上堆着烟蒂,就将那页有用的电话薄一张撕下。这反映了失序的人们生活,公共利益首先是遭到损害的。
  《红色》讲述在瑞士日内瓦,年轻的女学生瓦伦丁在求学的同时又到一广告公司兼职作了模特,其住处附近住着一位学法律的大学生叫奥古斯特,他正热恋着一个叫卡琳的女孩。
  瓦伦丁十分想念在英国出差的男友米歇尔,但米歇尔却总在电话那头传来不信任的猜疑语气,这使瓦伦丁很压抑,与此同时,奥古斯特也在不远处用电话倾吐着他对卡琳的爱情。
  一天夜里,拍完了一系列以红绸为衬景的广告的开车回家时不小心撞伤了一只狗。狗的主人——一个老头对此十分恼火,瓦伦丁一气之下把狗带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复的小狗竟跑掉了,瓦伦丁来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发现了这一个自称是老法官的老头正在窃听别人的电话……广告摄影师主动追求着瓦伦丁,而瓦伦丁却在深情思念着米歇尔,但是他的电话越来越少,甚至充满了火药味。那边,奥古斯特给卡琳打的电话也始终没人来接。瓦伦丁和老法官之间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感情,他们互相顶撞,讥讽,挑动。为了看到瓦伦丁的反应,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奥古斯特这时正巧在法庭上。
  老法官告诉瓦伦丁,他年轻时曾深爱过一个女人,谁知道竟在大学门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个有钱男人的怀抱里……不甘寂寞的奥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户前,见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个男人在做爱……
  奥古斯特决定去英国看朋友以暂时忘却这块令他痛苦的土地;瓦伦丁也终于下决心乘船去伦敦找米歇尔了。一阵狂风暴雨过后,老法官在电视上看到了英法海峡传来的噩耗:由法国开往英国的客轮因气候问题不幸翻船,130多人中仅6人幸存,电视镜头前出现了幸存者的面容。解说员在其后又介绍到:……其中有两位瑞士人,23岁的学生瓦伦丁,法律学院毕业生奥古斯特……此刻,红面衬托着他们那可爱又可悲的脸庞,他们好像认识,却又非常陌生……
  《红色》的上帝又恢复她温柔的一面,摆脱了《白色》里冷嘲的面孔。因为相信爱,即使有背叛,上帝也相信人们能度过难关。老法官因为妻子的背叛而顿时丧失了信仰,他终于被女模特瓦伦丁感动。同时也给这位女模特以鼓励,甚至一度瓦伦丁也恍惚认为他就是上帝。
  老法官的确就是上帝的化身,他聆听,他裁决。实际上,法官的黑衣就是教士转传过去的,但我们并没有看到穿黑衣的法官,而是一个退了休的上帝。他窃听别人的电话,偷窥邻居的动静。这是失却了神圣的上帝的尴尬处境。还记得祷告时向上帝吐露内心么,屋子里必备的上帝或者耶酥的像,如果他们真的在聆听呢?上帝变成了老头,人们该如何审判他呢?
  幸好还有天使一样的瓦伦丁和奥古斯特,他们是人类的希望。
  如果说这三部片子还有什么特点的话,那就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偶然对命运的影响。也许基耶斯洛夫斯基认为,日益平庸和一致的生活,销蚀了人的内心,让人失却自我。就这样,他安排了车祸给朱莉,安排了暂时失却的性无能给卡罗尔。但在《 红》里四处是命定的偶然,一页书打开,就是考试的题目……在偶然的命定里,上帝若隐若现。上帝死了,还是上帝以活在人心中的方式活着?
  如果要召唤内心的上帝,不妨去看电影。当然是好电影才成。
5、6年前的文章了,不太好意思。首发地址已经搜不到了。记得是叫阡陌花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09: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09: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完全吧,因为这篇也非首发。不过可做参考。谢谢。

非原创就没有分了?早知道就不发这种了。失望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15: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确认这是否是兄的大作。如果发文没有确定出处的话,很难打分,这是为作者负责,也是为兄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2 16: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04年就发了,间隔时间太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7: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竟然找到了那个论坛,叫尚书屋,标题是:越阡度陌,互为主客。
进去搜索了一下,没有这篇。这个论坛已经改版好多次,估计已经清空了。呵呵。
没有办法证明,不知道怎么办?呵呵。
不过不妨,我再写些原创。或者能找到首发地址的不就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15: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也是喜欢电影之人,就不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4:21 , Processed in 0.18700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