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430|回复: 8

[【其他】] 原创非首发:我的曾祖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 20: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上的小青年对俺这个老青年写的这篇文章可能不感兴趣啊。

    我的曾祖母去世时我才七岁,还不太记事,不过我还约略记得她去世时的一些片断,毕竟辈份最高的人去世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重大事件。那是“新事新办”的年代,乡下人死了一般也要开追悼会(现在则有些复古了),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有四个人围坐在桌子旁:我的父亲、一个大队干部、生产队长、生产队里的另一个老人,各方代表都有,为的是能给曾祖母一个较全面的评价吧。不知当时有没有人记录,当时还不谙世事的我不可能记得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不过有几句我至今没忘记:“她老人家一生都在行善积德……几十年如一日掌管一个家庭,把它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有一年蔬菜青黄不接时,我家小三子不吃腌菜,半个月没吃菜,瘦得跟猴子一样,她老人家送给我一碗青辣椒,小三子气色才有所好转……”



  虽然曾经同在一个屋檐下,说实话我对曾祖母毫无印象。我的奶奶好像不愿意提起她,说到她时总没好声气,说老年人活得太长对下一代不利——她似乎在怨恨阎王爷没早一点收拾她的公婆——旧社会的媳妇谁没受过公婆的虐待呢?再说了,公婆死了家中辈份最大的人就是她了,她的地位今非昔比(这毕竟是一个尊老的国度),她当然盼着那一天早点来临了。我的父亲则对我的曾祖母心存感激,原因很简单,虽然她没少折磨我的奶奶,却对她生的孩子宠爱有加。据我推测,一方面那固然是母性使然,另一方面跟父亲的哥哥夭折也有关。我对曾祖母的了解基本来自父亲。我不怀疑他说的基本是事实,不过我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往往与他迥异。比如“惯子不孝”这句话就在他身上应验了,“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父亲一生失败根源就在曾祖母的溺爱,虽然也有所谓“识惯”的小孩子(虽然受宠,但品性很好),但那只是少数。当然不是曾祖母所做的一切父亲都认同,比如她在解放前夕做出让大儿子(即我的爷爷)迁往江中小岛的决策就很不明智。当时她的二儿子已经在城市立足,一城一乡,两手准备、左右逢源,她或许暗自得意过吧。父亲对她不满当然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乡下人的境况跟城里人有天壤之别,即便是现在,日子过得好的城里人所占比例仍然比乡下人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且有的富起来的乡下人后来摇身一变而为城里人了。当然现在我的那些城里亲戚虽然不比我们过得差,但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几乎消失殆尽了。



  转眼三十几年过去了,我离开家乡也将近二十年了,不知从何时起,我忽然对家史产生了兴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国如此,家亦不另外。我越来越觉得研究家史,我的曾祖母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结。机缘巧合,前不久我竟然又遇到了两位参加过曾祖母追悼会的老人。我们聊得起来的话题自然很多,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我的曾祖母。



  “你的曾祖母嘛,可是个不简单的角色啊,很好强,有时还蛮不讲理。有一次,我家孙子跟你玩时把你的头弄破了,无论我们怎么赔礼、送鸡蛋给你吃,她都不依不饶,偏说血债要用血来还,没报复成,硬把我家的锅打破了。”



  “有一年腊月,因为前几天我家老伴跟她吵了几句,她不让我用你家石磨,害得我跑了几里路去亲戚家磨豆子。”



  “你父亲当年军装都穿上了,结果你曾祖母不同意没去成。我家老二原本当不成兵,他顶替你父亲去了部队,谁知道有去无回,去部队之前我们一家高高兴兴,谁知道福兮祸所倚……”



  “你曾祖母还因为宅基地的地界跟隔壁的蒋大婶吵了十几年,她把人家碗口粗的树砍掉好几棵,人家栽一棵她砍一棵,也不知道到底谁对谁错……不过蒋大婶在你曾祖母死后不到一年也跟着去了,对手走了可能觉得寂寞吧——不知道两个人在阴曹地府是不是还是冤家……”



  “可是我记得当年你们都说她是一个难得的大好人啊!”



  “我说过吗?参加的追悼会太多了,说的话大同小异。哪有绝对的坏人呢?同样,也没有绝对的好人,你是读书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吧。我不说她好,肯定有人会说她是好人,而且是真心的。再说了,死人为大——”



   “过去的说法是‘敬鬼神’。”我不禁插了一句。



   “对。我们这么大年纪的人,就是死者是我们的晚辈,我们去了也还是要磕头的。”



   “‘敬鬼神’就不能讲出自己真实的看法?”



   “追悼会上怎么方便说?你见过的世面应该不少,这都不懂?死了死了,说了又有什么用?”



  虽然我预料到不可能全是溢美之辞,可是他们说的话还是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还向我透漏了一个在我看来是骇人听闻的“秘密”:她是我曾祖父的续弦,过门后,她竟然狠心掐死了前任的两个孩子。侵入新领地的狮王会消灭所有带有前任狮王血统的幼狮,可那毕竟是畜生啊,万灵之长的人怎么也那样没人性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现在流行的话叫“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怪不得我们命运多舛,原来是报应啊。



  他们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不值得大惊小怪,那年头人命贱着呢,饿死、病死,甚至人吃人的事都发生过。”



  高明的画像师仅能根据一个头盖骨就能复原一个人的面貌,我自愧没有这样的能耐。我的曾祖母活在世上肯定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饱满的人,可是她却迟迟不能在我的脑海中成形,他们的陈述就像是向我提供了七零八乱的七巧板,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们拼完整。

首发:http://blog.sina.com.cn/s/indexlist_1216715775_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20: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我们家小孩中唯一见过我曾祖母的,曾祖母对我真的很好,看到楼主的文章,心里也有点酸,虽然曾祖母去世将近15年了。但是我依然记得曾祖母追出来送我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21: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惊奇,非常感兴趣,闻所未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9: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恶搞的成分,感觉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先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9: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benchren于2008-12-03 19:47发表的 :
有点恶搞的成分,感觉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先人呢.
看了您的文章.都不知道说什么,真实而吓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22: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上的小青年对俺这个老青年写的这篇文章可能不感兴趣啊。

我回这帖子就因为这句话 文章写得还行 而在门口放这么一句诛心的话 煞风景 大煞风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benchren兄写得真好,毫不虚饰,让事实自己说话。也许是一孔之见,我觉得现在家族传承的观念比以前淡薄多了,像我自己连爷爷奶奶一辈的事都知道得很少。如果主流媒体再不加以引导,只成天播于丹论语那样小孩过家家的玩意,民族传统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殆尽。也许是上层觉得只靠行政上的等级结构更容易管理也说不定,但愿这个架子搭得再牢靠点。另外,延续千年的“国史”居然悄无声息地断掉了,我每次想到都非常郁闷。这都不是什么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00: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benchren于2008-12-03 19:47发表的 :
感觉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先人呢.


我昨天就看到这帖子,没回
其实就是想说这句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20: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在对亲人、对党、对国家的记述中,最缺少的是用事实、用真实叙事。楼主厉害啊!第一次被震撼,因为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1:23 , Processed in 0.40366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