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07|回复: 1

[【文史类原创】] 软弱的肉身——耶稣的赎价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8 2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耶稣受难是新约中最神圣的篇章,是耶稣道成肉身的使命得以最终成就的记述。《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详细地记录了耶稣走向十字架的过程,这一记述是人类精神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时刻,同时也是新约中有关耶稣事迹最生动的描写。之所以说其为生动,是因为它不但记下了耶稣走向十字架的神圣,同时还描绘出了耶稣在受难前的忧伤与不舍,而此前圣经中耶稣只有大爱,而无尘世的爱,更别说是有关耶稣情感流露的只言片语。而在耶稣被捕当天的“客西马尼祷告”则让我们看到了耶稣身上“人的情感”。
   此前的“珍贵的香膏”已有所显露:
  耶稣在西门家里, 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门徒看了很不悦,认为过于浪费,不如卖钱周济穷人。耶稣看出了他们的意思,就说:  
  “为什么难为这女人呢?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将这香膏浇在我身上,是为我安葬的作的。耶稣并告诫其门人传福音时要述说这女人所行的。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可隐约看出耶稣将要弃绝人世时的不舍。在此前的记述中,耶稣并无丝毫的个人感情流露,他有爱,是拯救众生的大爱,而绝无来自个人感情的爱,然而,在耶稣的使命在即将到达辉煌顶点过的时刻,他却表现出了对尘世的留恋、不舍,甚至是软弱和动摇。于是就有了 “在客西马尼祷告”。
    “客西马尼祷告”中写道:耶稣带着彼得和西庇太两个儿子同去作祷告,“就忧愁起来”,且达到了“极其难过”的境地,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在这种情况下,耶稣无疑是受到了情感的困扰,于是要作祷告。然而,上帝的儿子,命定要来成就神圣使命的耶稣竟作了这样的祷告:
    “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
尽管耶稣的祷告还加了一句补充,表示要按照上帝的意思行事,但此时的耶稣的祷告已经流露出自己不愿或无力承担这一伟大使命的意愿。逃避之意不言而喻。
这应该说是新约中令人惊诧的描述,如果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对耶稣此种心理矛盾的描写有助于渲染此后受难的意义,更能感染读者的心灵。但作为一部宗教圣书,这无疑不利于耶稣的圣化,上帝的儿子竟也留恋尘世,这与此前的一尘不染、面对撒旦的诱惑毫不动容的坚定颇有些格格不入。从宗教的神圣的受难意义来说,没有必要也不需要来渲染耶稣成就使命时的痛苦挣扎。然而正是在 这“不合理“的行为中蕴藏着深刻的启示意味。
  再看“客西马尼祷告”的祷告之夜,耶稣深深感受到不舍的忧伤,有了逃避的念头,但当他回来找门徒时,看到他们不但不与其“警醒”,反而呼呼大睡,于是对彼得说:
    “怎么样?你们不能同我警醒片时吗?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面对睡眼朦胧的门徒们,耶稣此时不免对这些有些生气,于是加以训斥,但更为关键的是,耶稣在这些门徒身上上悟到自身的软弱,乃是源自人无法克服的肉体的软弱。
    “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软弱的肉体在束缚心灵的意愿。于是他作了第二次祷告:
   “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
    第二次祷告尽管还带着些许勉强,但其意愿已趋坚定。回身见门徒眼中仍尽是困倦之意,于是又作了第三次祷告。祷告完毕,对仍然睡觉安歇的门徒说:
    “现在你们仍然睡觉安歇吧?时候到了,人子被卖在罪人手里。起来,我们走吧!看哪,卖我的人近了。”
    此时的耶稣已摆脱了内心的困扰和挣扎,决意从容赴难。
耶稣犹豫动摇的过程转至坚定从容,乃是因为他看到了作为肉体生命而存在的人所无法摆脱的困境:心灵依存于肉体,而肉体是软弱的,故“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门徒虽与耶稣一起共迎庄严的时刻,但在睡意的包裹下混沌麻木而无所知,更别说“警醒”,客西马尼祷告表明,耶稣的伤心动摇,同样是因为“肉体的软弱”。基督教将人分为“属肉的”和“属灵的”,人有肉体的一半,也有灵魂的一半。属肉的是尘世的,属灵的是天国的,只有摆脱肉体的束缚,也即超越尘世,才能进入天国的永生。所以新约中耶稣一再教导众人放弃尘世的一切跟随他,放下财产、亲人等外物。而在走向受难和救赎的十字架之路,上帝之子更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充分诠释了尘世如肉体的有限性:耶稣以道成肉身的方式来拯救世人,同样亦带有了肉身的软弱,有了人的彷徨,大智慧大能耐的神之子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所以耶稣不认可人将其称为“至善者”,“世上只有一位至上善者”,只能是超越了尘世的上帝。
    基督教的超越尘世的意义在于指出了:尘世现实永远都是不完满、不完善的,对于人来说,肉体始终是人超越尘世的束缚。所以当耶稣预言“众人为我的缘故都要跌到”,预言彼得“三次不认我”,彼得非常坚定地认为:“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到,我却永不跌到。”,又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彼得的信心不可谓不大,但仍然逃不过耶稣的预言。“超越尘世”与“因信称义”是基督教的两个核心精神,在得救的过程中,对神的信心尤其重要,马太福音中多处记述了世人因信而得救的神迹,“信”在耶稣话语中似乎便是一切,但彼得不认主却表明了“信”同样不足以摆脱自身的糊涂,因而彼得不认主的的意义不在于彰显耶稣预言的神奇,而是和耶稣的伤心动摇一样,于是尘世之人的有限性,始终有着“肉体的软弱”。犹大在新约中是一个悲剧性事件,作为耶稣拣选的十二门徒之一,犹大本应归于义人之列,却为了30块钱卖主,最后因罪上吊自尽。犹大的特殊性在于他不但是被拣选的门徒,同样是被拣选的叛徒。基督的拣选并非是毫无意义的,犹大的罪的意义也许不再于卖主,而在于他需要以放弃软弱的肉体来展示赎罪的途径。
    由此,耶稣的道成肉身有了这样的意义:要进入属灵的世界,将肉体献上十字架是唯一的途径。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意义,不但是在于赎亚当夏娃的原罪及其衍生的世世代代的罪恶,更是将自己的软弱的肉身献出作为人类的赎价,以弃绝肉体的形式昭示人类超越尘世进入属灵世界的路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8 2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解经? 楼主的观点浅显易懂呢 原来也可这样理解 未曾想到这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2 09:43 , Processed in 0.13007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