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39|回复: 0

[♥ 我看奥运 ♥] 第三眼:中国体育的下一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 23: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眼:中国体育的下一步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 2008-08-29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我有两个印象:一是奥运会进程基本上顺利、平安。这应该超越了此前国内外人士的“预期”。二是中国最后获得了51枚金牌,100枚奖牌。从排名看,金牌数第一,奖牌数第二。我不讨论两者哪个更有价值,无论如何,中国队作为本届东道主在奥运会的表现是惊人的,让我感到中国人是能够创造奇迹的民族。

我以前在日本是专业长跑运动员,体育特长生。从14岁到17岁,主要参加800米、1500米、5000米的比赛,还有长距离接力赛跑,这是我最喜欢的,很有团队的感觉。虽然自己“退役”已经6年多,但我依然愿意以运动员的精神关注体育界的动态,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而这次我在北京亲身观察,并以自己的方式亲历奥运,对体育界的“思考欲”达到了极限。下面提出的几个问题,可以算作我这个非专家的“草根儿”思考。

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界来说毋庸置疑是一次成就,中国队摘走了最多的金牌,奖牌总数也正好达到100。这一结果使中国人感到自豪,更有信心和自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它将增强中国人的凝聚力以及对国家的意识和忠诚。

但是,金牌并不意味着尽善尽美。体育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在我看来至少包含着两层含义:一个是职业或专业化的体育;另一个是非职业、非专业的体育。从人口来讲,前者是极少数,后者是大多数;从动机来讲,前者是谋生的手段,后者是享受的乐趣;从影响力来讲,前者是提升国家形象或荣誉的,后者是提升全民健康或心态的。

两者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很重要,甚至缺一不可。不过,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人相对把“搞体育”更多看作寻找出路、提升名誉、改变命运的手段。在体育领域,“国家”的色彩相当浓厚,“个人”的奋斗是直接贡献于“国家”的发展和形象的。应该说所谓的“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有这样的表述:“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条)”;“国家坚持体育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体育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三条)”;“国家对在体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九条)”。

作为前专业运动员,我深刻体会到运动员的“寿命”是短暂的,对于绝大部分运动员来说,“剩下的人生”更长远。这是每一个运动员都要面临的问题。我当时17岁,尽量把学习和运动都做好,但有一天体力坚持不住了,虽然毅力还在,害怕两个都做不好,半途而废,因此,我遗憾地选择了前者,无奈地放弃了后者。至今不知当时自己的选择对不对,那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来到中国之后,我了解到很多中国的“同行”也遇到类似的困难,但我同时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却没有退路。据我观察,在中国,如果一个人“搞体育”,就被要求小的时候做出选择,你是在队里干活儿的,只干体育,不干别的,包括所谓“学习”。这样一来,你只接触过体育,对外界则是陌生的。如果你成绩很好,就能够一辈子在体育系统里安心活着,国家养活你。


此外,以前奥运的举重冠军邹春兰退役后当起了搓澡工,自行车冠军贾根萍则生活在被垃圾包围的简易平房里,有的冠军还卖金牌谋生。冠军如此,其他前国家队员如何呢,更何况地方队的?想象结果并不难。我不知道退役后遭到困难的前运动员有多少,但这绝不是人数多少的问题,而是中国体育界的真实面孔。

我认为,既然国家在举国体制下培养运动员,就必然需要保障他们的一辈子,否则就需要改革体育体制,改成灵活而开放的环境,使得运动员能够对人生有非单数选择。目前,中国有13亿人,国家养活的运动员据说有20万左右,而金牌的只有51个。

即使是现役的成功运动员,也经常面临巨大的压力。在举国体制下,世界级的,出色的运动员,就非常容易被政治化。比如此次奥运会因伤退赛的刘翔。刘翔除了田径实力强大外,外貌良好,综合素质也很高,很难得,政府就期待他能提高国家形象,企业期待他能提高企业形象,民众期待他能提高民族形象。

对于专业运动员,好的训练和受伤,距离比一张白纸还薄。不好好训练,就无法维持或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如果“过了底线”,就只好受伤。这是相当“微妙而脆弱”的过程。冷静想一想,刚刚过25岁的年轻人如今承受的压力究竟有多大?虽然他是各方面出色的运动员,但他也是对人生有好奇心的中国“80后”,如果大家真的期待刘翔表现的很出色,客观上给中国带来更多精彩的话,最好让他回到常规而自然的环境,安静地过日子。

奥运之后,中国体育下一步怎么走?

我认为,今天中国体育界正处于过渡期,就像改革开放或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一样,正在探索中。在美国,体育几乎是由商业的角度取得发展的。美国的做法证明,体育实际上既可以充满媒体效应的,也完全可以依靠市场推动。从美国运动员的身上,看不到什么“国家”的影子,大家都纯粹为“自己“而奋斗。“国家荣誉”永远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在日本,所有运动员从小是跟其他普通学生一起上课,考试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用业余的时间去训练。日本人相信“文武两道”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最健康的,即学校的学习和业余的训练都很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大部分的国家队员都这样走出来,退役后,自然地去经济、媒体、金融、政治、文化等各行业工作,他们往往是业绩最杰出的一群,因为他们把在体育界磨炼过的体力、毅力、礼仪等反馈给社会的发展。

当今,“中国体育界”依然由国家垄断性资源来推动。今后,市场的成分或非职业化的成分会不会变得多一点?“国家”会不会把权力的一部分让给“社会”?“官方”会不会把资源的一部分让给“民间”?体育领域的“精英”成分会不会变得少一些,而“草根”的成分增加一些?

至少肯定的是,北京奥运会显然使得“体育市场化”的进展缓慢了一些,因为,为了让国家队运动员们集中爆发实力,国家也相应集中爆发资源,结果,中国取得了良好的政绩。奥运结束了,金牌拿到了,此时此刻,中国人应该动员全民思考“中国体育”下一步怎么走。而在我看来,中国体育界的民营化、市场化、大众化应该是大势所趋,这一趋势至少与改革开放是并行的,而不是相悖的。





应该冷静看奥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7 11:07 , Processed in 0.2237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