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47|回复: 2

[【时事表】] 转:“杨不管”——又一个被妖魔化的教师背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1 2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不管”——又一个被妖魔化的教师背后
   “范跑跑”还未谢幕,“杨不管”又火热登场。事发安徽某校,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其中一人死亡 ,而授课教师杨某某站在讲台上充当“看客”,并未制止,继续上课直至结束。杨老师因此得名“杨不管”,不少人认为他比“范跑跑”更为恶劣。(事见7月12日前后的报刊消息)
   一句比“范跑跑”更为恶劣,让我想到的就是又一个教师要被妖魔化了。学生上课打架,老师不闻不问,很多人想当然会去指责教师缺乏责任心,之所以命名为“杨不管”就包含了这样的谴责在里面。
   只是“杨不管”为什么不管呢,是人性的冷漠,或者是教师责任心的缺乏,还是因为其他呢?正常的同学,听见上课铃声就会入座,安静的等待老师上课,退一步同学在看见老师后会课堂就应该保持安静了。地点在课堂内,时间是已经是上课了,人物有老师有同学,这样的情况下两名同学居然敢在那里肆无忌惮的公然打架,最起码我相信这两个打架的学生,并不是普通的学生。因为在他们的眼里哪里有老师是需要尊敬的,课堂是用来学习的这样神圣的概念呢?
   我们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越来越完善了,但未成年人享有的这些权利是不对等的。在我看来最重要莫过于以下两项:首先是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对称的。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但这样的规定是针对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未成年人自身不想学习怎么办?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只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没有学习的义务,进一步说就是他想学就学,不想学也可以不学。这就造成了学校中个别学生天天到校但就是不学习的怪象,所以课堂上打架也不是稀罕事。
   其次,对学生的权利保护和对教师权利的保护是不对等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规定举不胜举。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光靠赞赏就能完成的,但现在许多人的眼里老师的处罚就等同于体罚,老师的批评就等同于心灵伤害。很多人会说,适当的处罚批评还是必要的。但适当的界限在哪里,法律有规定吗,它赋予了老师了吗?在狗咬人是新闻的指导原则下,作为成年人的老师被未成年人的学生戏弄和伤害,那只能证明你的愚蠢和无能;但作为成年人的老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对未成年的学生处理不当,或者有了任何身体的接触都肯定会带来“老师打我!”的呼喊,也肯定会成为新闻报道的追逐对象。这就演变成了:学生骂老师,可以!老师骂学生不可以!学生打老师,可以!老师打学生,不可以!的怪象。你可以说,学生本来就是需要教育的吗,但我相信不是每个人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但教师除了两张嘴皮子之外,还有什么呢?
   因此很多时候教师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对于一些顽劣的学生,你去教育他你是自取其辱;你由他去,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会招来批评意见。但二者权衡,有时候,教师会觉得保留一些作为一个教师最后的颜面恐怕是眼前最好的选择吧。我相信这也是“杨不管”不管的原因之所在吧。教师面对学生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我只是期望媒体和社会,既不要因为汶川牺牲的教师去继续神话教师,也不要因为个别教师不道德的行为去妖魔化教师,更不要拿“范跑跑”“杨不管”来娱乐教师。教师也只是生活在你身边的普通人,给他们也多一点宽容吧。只是我还是很担心“杨不管”接下来谁来管你的饭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6 17: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前看了网上所谓的“杨不管”事件--------当老师真是如履薄冰啊
学生打架-----立刻送医院?有这种逻辑吗?
是什么造就了 杨 老师的冷漠,对学生打架事件无动于衷?学校?社会?
为什么放着深层的原因不去思索,不去改变?偏偏妖魔化一个辛劳,充满无奈,待遇低廉的老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8 1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长的植物出现了问题,受到质疑的是培育它的土壤。孩子出现了问题,要质疑的是她的家庭。

   杨不管如今是普遍现象,老师与学生之间感情淡漠,权利盛行。教育上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该质疑谁?个人认为,应从根上捋起,制度、社会、教育系统、家庭、个人都有原因,都应该受到质疑和谴责!xx部长应引咎辞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01:19 , Processed in 0.31553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