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48|回复: 0

[♥ 奥运快报 ♥] 京高校开设奥运专业 800赛时实习生奔波奥运赛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4 04: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8-08/13/content_9255902.htm

2008年08月13日 15:47: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北京高校开设奥运专业进行“三段式”培养  


  几名志愿者正在为接受现场治疗的运动员遮挡(8月12日摄)。北京奥运会开幕以来,各比赛场馆内志愿者们分兵把口、各司其职,为运动员、媒体记者、观众提供着优质专业的服务,用自己的奉献和热情为赛事顺利、有序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奥运会期间,北京各比赛场馆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服务队伍——“奥运赛时实习生”。他们不是正式工作人员,却协助其他受薪人员工作,担任他们的“副手”。

  李照煦,国家体育馆摄影服务处摄影副经理,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奥运硕士班的学生。他告诉记者:“这次服务奥运会的经历对个人成长非常有益,我能近距离地观察到全世界最为优秀、最为敬业的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态。”

  奥运会是一项国际性、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小到一张入场券的设计,大到整个赛事的日程安排,都需要专门人才。我国一些高校把准奥运脉搏,开设出一些针对奥运的新专业,培养了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为北京奥运培养了人才。

  2004年,北京体育大学针对奥运开设了“体育管理硕士专业”;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东方信息学院开设了“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20名新闻学专业(奥运报道方向)和20名传播学专业(奥运摄影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招收15名“奥运新闻专业”研究生,北京工业大学招收60名“奥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

  高校大多对“奥运专业”学生采取了“三段式”培养模式。北京大学招收媒体运营方向的“奥运硕士生”,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阶段,以学校的培养为主,学习专业知识。第二阶段是他们的专业实习阶段,由北京大学与北京奥组委考核合格后,以实习人员身份参与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的工作,为筹备和组织北京奥运会服务。第三阶段是返校继续学习的阶段,主要完成学位论文撰写和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北联大东方信息学院开设的“体育场馆信息管理专业”首批学生共70人。奥运会期间他们成为我国首批现代化体育场馆管理人才。

  “奥运专业”之所以倍受青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奥组委实习。2005 年,北京奥组委与首都地区16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确定共同培养706名北京奥运会赛时实习生。后来北京奥组委新增120名赛时实习生,共计826 名,涉及外语、新闻传播、物流、法律等9个专业领域。

  “奥运赛时实习生”是国际上的通行称谓。他们是由其所在学校按照国家的政策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在校学生,通过高校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培养,有针对性地完成相关课程,在实习阶段参加北京奥组委开展的各项筹办工作,实习时间大致在半年至一年。实习生将能在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接触到国际最强的同行,获得一次难得的实习良机。

  邓红兰,北京工业大学“奥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硕士生,如今她有了一个颇为响亮的头衔——奥运国际广播中心IT副经理。谈起当年选择奥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她依然感慨万千:“当初就想,能够有在奥组委实习的机会,为奥运会作贡献,那是很难得、很光荣的。”就是这样一个选择,让她在这个繁忙的季节里有了很多收获。“每天早9点到晚6点是我们的工作时间。”红兰说,“碰到任务重的时候,大家都自觉地加班。”

  实习生能够担起奥运筹备的这份重任,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的培养理念。据北京工业大学奥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周珂老师介绍,学校对“奥运生”专业技术上的要求与普通生是一样严格的。服务奥运对学生的专业水平是一个挑战,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巩固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记者 唐景莉 实习生 沈潇迪 曾腼)

评论:紧跟社会需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4:33 , Processed in 0.1966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