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89|回复: 4

[【随笔】] “愿作桂林人”(原创非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2 12: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愿作桂林人”
                            ——桂林三日游记略

“桂林山水甲天下”,从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诗至今已有27年了,今年暑假我终于有幸去号称山水天下第一的桂林游览了一趟。“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全忘掉。”在桂林的三天确实是在匆忙中度过的,偌大的桂林要想在三天之内领略它全部的美是不可能的,正如易中天所说,那需要在桂林住下来慢慢欣赏,事实上一些有钱又有闲的人确实是这样做的,我发现桂林的电信部门专门为这些人准备了一种月卡,这说明他们在桂林至少会呆上一个月,那些人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桂林。不过,闲庭细步地游赏固然让人羡慕,但走马观花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现在且让我像八戒一样慢慢回味吃人生果的感受。

                                         1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但要是把二者孤立开来看,说实话都谈不上“甲天下”。桂林的山天下第一吗?那“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位置何在?漓江的水很美,但认为漓江比西湖还要美的人恐怕并不多(虽然它们各有千秋)。桂林山水的优势在于孤立地看本来就很美的山和水完美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结合之后整体不光强于二者相加之和,也比天下几乎所有的山水结合体美。与其它的山依附于水或水依附于山不同,它的山和水是对等的,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它们互相提升,就好像作为后卫的乔丹和作为小前锋的皮篷本来就在联盟中屈指可数,两人联手并且起了化学反应怎么会不在NBA独孤求败呢?从起源上看,桂林的山和水也可以说是互相塑造。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里的地下水在地表汇成了漓江,反过来山的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又形成了它奇、秀、险的特点。就像一对功成名就的夫妻,影响了对方也成就了自己。

桂林山水究竟怎样美呢?我没有司马相如的文采,就不必不自量力地去玷污它的美了,再说即使我能勉强描绘出它的美,我想也不过是画蛇添足,古今中外早就有大师级的人物留下了许多经典诗文。尼克松曾说:“我去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我将无保留地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这里的美丽。”这不是分明在赞叹“桂林山水甲天下”吗?我不知道他在说这句话之前是否听说过这句诗,即使听过我想他也是认可这句诗的。若干年前我好像说过,文字无能为力之际,正是画大有用武之时,与文学相比,画这种艺术形式无疑更能让人领略桂林山水的魅力。确实,几乎所有赞美桂林山水的人都不约而同地把它比作中国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好像是古人的诗句,《桂林山水》的作者引用它就是要把桂林山水比作“连绵不断的画卷”。再看外国人是怎么说的:“来到这里就步入了中国画的意境”(玛格丽特二世,丹麦),“过去我总认为,中国山水画是艺术家浪漫的想象,现在才知道是现实主义的写照”(基辛格)。山水画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艺术成就,桂林有山又有水,而且很美,不把它比作中国山水画又能把它比作什么呢?事实上这样的地方也最容易蕴育杰出的画家,黄山和新安江不是促成了有清一代一个重要画派的形成吗?连从桂林走出的石涛也深受新安画派的影响,他的主要风格正是在羁居黄山时期形成的。近现代中国出现了岭南画派,岭南地区虽然可能包括桂林,但不知此画派是否与桂林山水有一定的渊源,可以肯定的是当代的漓江画派与它有直接关联。在我们从阳朔返回桂林的途中我就见过一所书画学院,还有我们在阳朔西街和其它地方不经意间就能遇到几个现场题诗作画的书画家不都从侧面反映这里书画业的普及之广和水平之高吗?面对画一样的山水,你很难不萌生把它的美描绘出来的冲动。这跟我们读了《桂林山水》恨不得马上身临其境来桂林游览是一个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

《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桂林只是以秀丽的山水风光见长。其实它同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作为我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并非浪得虚名,虽然“它的历史也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这美妙的山川的历史”。我们游览的第一站——伏波山公园就纠正了我先入为主的偏见,还珠洞、千人锅以及众多历史久远的雕像、书法碑刻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桂林也是一座富有传统内涵的城市啊,我们接下来游览的叠彩山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这种印象。广西是壮族自治区,顾名思义它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是强势群体,至少从人口数量上看是这样,但作为广西唯一一座进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桂林,无疑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也可能是广西历史上汉化程度最大的城市。早在秦始皇时期,广西就有了桂林郡。为人熟知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韩愈赞颂桂林山水的诗句,这说明至少在唐朝桂林就很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据称现在桂林境内保存有唐以来的石刻有2000多件。更广为人传颂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年纪”也不小,它是宋人王正功的诗句。而对桂林影响最深的政治人物无疑是靖江王——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及其后人,其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前面提到的清朝书画家石涛,有意思的是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的落魄时期曾做过和尚,而石涛在国破家亡之后也被迫出了家。朱氏后人中另一位与石涛名气相当的书画家八大山人也当过和尚,他跟朱元璋的血缘更近一点,可能正因为此吧,他对丧失家国的反应看起来比石涛要强烈得多,所作鱼鸟,常作“白眼向人”之状。清初画坛“四大高僧”朱家占了两位,而大明王朝兴亡之际都与和尚有割不断的渊源,这是巧合还是上苍的安排?言归正传,这样一个自古就名震天下的地方,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自然不会轻易错过,他同样在桂林留下了足迹,据说冠岩的名字就是他取的。而近现代时期的桂林同样不甘落后,且不说它是桂系军阀的老巢,两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巨人康有为和孙中山也曾把它当作革命根据地,叠彩山有康有为讲学处,我在阳朔码头附近见过孙中山的墨宝。遗憾的是虽然桂林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很多游客还是几乎对它视而不见,铺在七星公园路上的那些书法碑刻就鲜有人驻足欣赏。他们可能理直气壮:我们本来就是冲着桂林的山水来的,看足了这里的山水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好比乞丐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皮,至于营养是否搭配均衡他们无暇顾及。

                      3

桂林重视外语的程度同样让我始料未及。细想一下其实这在情理之中,就像谁都想把天下最美的女人据为已有,冠绝天下的山水不光国人心向往之,外国人也趋之若骛,大量国外游客的涌入自然导致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即使不想给外国人作导游、当翻译,当地人会点外语肯定会对他的生意有帮助,如果只能做国人的生意,那他的收益至少会减少一半。在桂林你会常常和各种外语培训机构和学校不期而遇。在阳朔,我饭后闲逛不过两百米便看到一群参加英语夏令营活动的大中学生在就餐,我还和其中一位来自加纳的年轻外教聊了几句,幸亏遇上了他,否则我至今仍不知道位于非洲的加纳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民间的外语教育都这样发达,我想正规学校重视外语的程度不会逊色于它,教学水平也应该不容置疑。“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光甲桂林”,整个桂林地区阳朔的外语教育可能走在最前面,据说这块弹丸之地竟然有“16所各种各样的外国语学校”,而在我们这个所谓的中等城市的城区上规模的外语学校连它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当然各地情况不一样,能办多少所取决于市场需求,我们这里根本没必要办那么多的外语学校。话说回来,正因为当地高度重视外语教育,所以“西街的人,几乎都能讲洋话,连白发苍苍的老太婆,都能用英语跟洋人谈上几句”,当然当地人未必都上过外语学校,他们几乎人人会说外语跟当地外国游客络绎不绝也有很大关系,正是他们的到来为当地人学说外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在阳朔逗留的时间不长,我在西街也只逛了大约半小时,无缘目睹当地人人说外语的风采,不过回到桂林我却在七星公园听到了一个当地人对外国人说five,他养了两只猴,让外国人跟猴子合影,意思是只要五块钱,随便照多少张都行,当然他不提供相机,再说外国人也无需别人提供相机。外国人带了个中国翻译,如果他是只身一个,那位养猴人不知会不会说出更多的英语单词或句子,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不会,在桂林比他说得好的大有人在(当然,翻译之类的科班出身除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12: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4

桂林之行带给我们的并不全都是惊喜,它也有让我们略感失望的地方。也许是因为我们对它的期望值过高,我觉得它并没有我们以前想象的那样完美。就好比我们都期待美国的菲尔普斯能在奥运会上多拿几块金牌,结果他只得了一块铜牌,让人大跌眼镜。说它的山不够雄伟也许是吹毛求疵,不过漓江的水确实有瑕疵。虽然跟浑浊的长江水相比,它的确说得上清,但没有达到“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的程度,这说明它还是有点浑的,也就是说杂质较多,只不过它的绿把它的浑给掩饰了。当然你可能反驳说漓江水不能清可见底是因为我们去的季节正是漓江最不安分的时候,也就是说它不够“静”。那么除了随处可见的水草,那些飘浮在水面的动物尸体和白色泡沫之类的垃圾又该作何解释?是的,我认为漓江水大不如前的原因主要在人为。约略而言有两点,首先是开发过度,跟人一样,漓江能承受的客流量也有一定的限度,超过极限就会对它造成伤害,人们常说要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漓江是地球、是中国自然环境的一分子,当然不能排除在外。第一天晚上我们去了刘三姐景观区,那里的演出礼堂不仅座无虚席,而且连走廊和过道里也挤满了人,这只是一个缩影,在桂林跟它类似的景观绝非三、五个,《印象•刘三姐》演出现场之类的景点肯定也是人满为患,加起来每天来桂林游玩的人数当然多得惊人。从桂林到阳朔约100公里的漓江,号称桂林山水之精华,白天这里数不清的游艇、木船和竹筏穿行如梭,牛累极了都可能会发疯,重负之下的漓江像一个忙碌而劳累的村妇由于疏于梳洗而显得不够美观也就不难想象。桂林人可能觉得委屈,漓江不是过去的皇家花园,那么多人争相来目睹它的风采我们总不能让他们吃闭门羹吧。人多只是原因之一,去黄山的人也很多,我觉得那里的环境搞得就比桂林好。当然你可能会说,100多公里的漓江管理起来难度大,是很困难,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下决心,虽然它可能无法恢复成《桂林山水》描绘的样子,但肯定会得到很大改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信哉斯言。当年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对桂林学子说的,他的本意是希望学子们在学业上要如同桂林山水一般秀甲天下,只有这样他才配得上桂林人。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水不如以前美了,桂林人恐怕也不似几十年前那样纯朴了,陈毅“愿作桂林人”不仅仅因为桂林的山水好,肯定也因为当时的桂林人心地善良,易于相处。山水再美,要是左邻右舍刁钻无比,相信陈元帅也不会对这里恋恋不舍了。说桂林人今非昔比并非我们凭空捏造。最能反映这一点的莫过于拍照这件事了。从某种角度讲,照片也是“画”,不会画,我们可以带些“人在画中游”的相片回去呀。第一天早晨出发前我们就发现当地导游小丁身边多了一位所谓专门负责拍照的“导游”,听小丁说她是我们住宿的酒店介绍来的,还说她是专门的摄影师,相机也很高级,不比我们自带的数码相机,也比景点的相机好,虽然贵了一点,一张20元钱,但物有所值。我没有相机,不想麻烦同事,所以主动让她拍了两张,狡猾的是别人没叫她拍,人家摆好姿势拍照时她也跟着拍。傍晚那些照片悉数送到我们就餐的酒店,虽然大多数是她“自作多情”拍的,有的人还是全收下了,有的选了几张,也有一张不要的,不过她并没有太为难我们。第二天游漓江,那位女士“蒸发”了,大概船上的摄影师不会容忍她在他的“地盘”撒野吧。这一次是船上的解说员帮着他作广告,不过他不像前面那位霸王硬上弓,完全自愿,不愿意不勉强。他给出的理由是,船在动,没有相当高的技术拍不好,他常年在这里拍,质量有保障,而且他也知道该在哪几个景点拍,选什么样的角度,当然他也没忘记提醒我们他的相机不是普通的数码相机。因为一拍就是一套,价格不菲,我没有请他拍,不过被打动的也有不少。同样是傍晚,那些照片准时送达我们在阳朔的住处。这一次,终于有人跟他们起了冲突,因为很多照片拍坏了,人家当然不想要,问题是他拍的是一套,不是每张都惨不忍睹,后来有几个小混混赶到我们就餐的饭店,双方都作出了让步,问题总算得到了解决。正如小丁提醒的,“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忍气吞声吧。

如果说上面让我们见识了桂林人的“蛮不讲理”,那下面跟拍照有关的事又让我们见识了他们的“精明”。在刘三姐景观区有一个敲锣打鼓的环节,只需一块钱据说就可以驱除身上所有的秽气。虽然路程极短,但摄影师还是抓拍了好几张,而且立马就传到了路尽头的电脑里,拍你没商量,当我们看到电脑里自己的照片时都惊讶不已(都忙着敲打,谁会察觉有人拍照啊)。虽然不是每一张都能让人满意到花钱去买它,但他多少还是能赚一点的,积少成多,前面说了,那里人那么多,两人每天晚上的收入还是可观的。游览银子岩溶洞时,洞里也有两三处景致好的地方有摄影师,他们倒不偷拍,不过他们占据了最佳拍摄点,而且据洞里的解说讲,洞内光线不好,只有他们才能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不知是不是真的,我没有拍,但也有想一睹自己在洞中芳容的游客被打动了。他们的动作同样迅速,当我们走出洞口时,持照片的人已在洞外等候多时了。

桂林人的“精明”不只体现在拍照上,在桂林的三天我们几乎天天都能领教到他们的“精明”。可以说他们把这块风水宝地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跟前面养猴人的做法异曲同工,到阳朔我们刚下船就看见有人带着两只鸬鹚招摇,我想除了小孩子很多中国人可能对跟鱼鸟合影并不感兴趣,他们主要还是要赚外国那些冤大头的钱。不过随着外国人对中国了解的日益加深,我想除了老老实实做生意,那些外国游客也不那么好蒙了。在西街我看中了几个生肖(具体是什么做的忘记了),不过标价高得离谱,老板娘说:“那是宰老外的,你要的话可以便宜点。”老外那么容易宰?西街还有老外开的店呢(大多是阳朔的媳妇或女婿),他们要是遇到自己的同胞也会宰吗?我怀疑她想宰我,所以没有跟她讨价还价。同样在刘三姐景观区,有一个“选新郎”的游戏,虽然这有少数民族风情,但我对它并不感兴趣,谁都明白那不过是他们赚钱的一个借口,不过导游说最多只需给“新娘”25块钱,同行有几个人觉得不会那么简单,就一直不肯过去,僵持了好一会儿,剩下的三个女孩子才恼羞成怒地走开。事后一打听,“新郎”们每人花了35块。在桂林我们几乎可以在所有的摊点或小店里见到《印象•刘三姐》光盘,游船上的解说也向我们兜售它,虽然价格不贵,但我回来从网上下载一看,大多是电影《刘三姐》和别的片段,真正的演出镜头很少,它可能连电影公映之前的宣传片都不如,想想他们这样做无可厚非,让你看了演出的全部录像,还有多少人肯去现场看演出呢?对大多数人来说票价有点高啊,毕竟在桂林比它值得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是的,《印象•刘三姐》算得上是桂林人开发旅游资源登峰造极之大手笔, 它“截两公里的漓江水域为舞台,取12座漓江山峰和广袤天穹为布景,以河湾小岛为天然的观众席,营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实景剧场。”我没有去看演出,可能没有发言权,但我觉得这样的演出完全可以在舞台上完成——歌剧要是在实景中演出就不叫歌剧而是(歌剧)电影了,那样做有点夸张,有哗众取宠之嫌,勿宁说它只是桂林人的生财之道。天然去雕饰,桂林的象鼻山、骆驼山、日月山、塔山、蝙蝠山等无一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桂林山水美在自然,桂林人的职责在“导”,而不是在这位“美人”脸上涂脂抹粉或画蛇添足,那往往会弄巧成拙。听说黄山“梦笔生花”以前的“花”——峰顶的松树早就死了,为了保住这一景观,人们先把一棵仿照原来那棵松树的假松树放在峰顶,后来黄山人觉得那样做不妥,虽然不提示很多游客可能不会觉察。于是他们找来一棵很像那朵“花”的真松树栽在山顶,虽然代价大了点,但他们认为值,因为假的真不了。有同事在银子岩溶洞也发现了人工的痕迹,洞内有个景点叫“万里长城”,她说其中一小截是水泥砌的,即使她说的是真的,我想跟《印象•刘三姐》比起来那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虽然那也是“造假”。

生财有道,生财之道不仅在“精明”,更须取之有道。

桂林人自己好像也认为那里人心不古。去阳朔之前小丁一再叮嘱我们不要招惹阳朔人,他们比较“野”,大概因为“阳朔风光甲桂林”吧,他们比桂林城区人还要“牛”。她建议我们尽量不在那里购物,确实想买,看准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别讲了半天价最后还不买。别说,我还真的在由码头去搭乘电瓶车的路上看到一个当地人和几个游客吵起来了。一个说对方踩了他的画,而游客坚持说没有踩,我发现画上还真的有个脚印,当然是不是那位的就不得而知了,卖画人可能是对的,不过他也有责任,他的画几乎摆到了路中间。除此之外我并不觉得阳朔人像小丁说的那么可怕,晚上我们几个人不顾她的告诫去西街逛了一趟,而其他同事真的呆在旅馆没有出门,也许他们太累了吧。不过我真的替他们惋惜,那可是一条有1400多年历史在世界上都有点名气的街道啊。是小丁误导了他们。也许跟文人相轻相似,阳朔人也会在背后说桂林人的不是吧。经过三天的接触我还真觉得小丁的为人不是很忠厚。带我们去参观高新水晶馆和玉石文化博物馆(跟黄山那里几乎如出一辙)以及到土特产批发超市购物也许是她身不由己,但三番五次问我们去不去古东瀑布等地无疑暴露出她在打小算盘。那些地方可能真的值得去,问题是时间紧我们都很累,只想按原计划返回,聪明人根本不应问第二遍。在证实没有一个人被打动之后,她很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显得无精打采,当然她并未因此而扔下我们不管,那有违她的职业道德。不知是受她的情绪的感染还是对桂林山水产生了审美疲劳,日程表中安排的欣赏榕湖、杉湖两岸风情被我们取消了(虽然时间是宽裕的),有人说它离我们最后的住宿酒店很近,可以晚上去,最后可能都没去,明天就要回家,大家都忙着购物去了。


“不愿作神仙”,在陈毅眼中桂林山水赛过仙境,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也不过是说苏杭堪与天堂媲美,可见陈毅对桂林山水的评价是多么高。那是他1963年写的,要是他尚在人间见到今天桂林的人和山水,他会说同样的话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同理,要是贺敬之不是1959年而是现在写《桂林山水歌》,他还会把桂林山水写得那样美吗?当然我对桂林人的了解很片面,桂林人未必如我写的这样差,再说我接触的只是极少数桂林人,他们并不一定能代表所有的桂林人。而且即便桂林民风不如以前淳朴,也不必大惊小怪,世易时移,人们普遍慨叹世风日下,唯独桂林人还像桃花源中的人衣秦服、操秦语一样那才真是咄咄怪事呢。桂林山水与我的想象有差距,即便它真的不如以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算不上第一第七还是排得上的,“没有第一只有第七”,我的意思是说它其实还是“甲天下”的,至少它比我的居住地强得多。所以我要借用陈毅的那句话,我“愿作桂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12 14: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篇游记把山水、人文、奥运、民俗、民生都写完了,俺也不说啥了,上点照片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2 22: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zhiyongtao于2008-08-12 14:29发表的 :
楼主这篇游记把山水、人文、奥运、民俗、民生都写完了,俺也不说啥了,上点照片吧。
有几张,但还在同事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30 14:39 , Processed in 0.16882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