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48|回复: 3

[[原创地带]] 英译韦庄《菩萨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3 02: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韦庄)

看一下美国著名汉学家Burton Waston的译文。这位仁兄艺高人胆大,把中国的经典著作差不多译了个遍。《史记》、《庄子》、《苏轼诗选》、《墨子》、《荀子》、《韩非子》等等都有他的英译本,所译内容涵盖了中国诗、史、哲这三类,真是笔底豪情气概万千,大有以一人“译”一国的气度!

People all say the southland's better ——
for a traveler, the southland's the place to grow old.
springtime waters bluer than the sky,
painted boats where you listen to the rain and doze——

Beside the wine — warmer, someone like the moon,
pale arms two drifts of forzen snow.
\"You're not that old —— don't go home ——
go home and your heart is bound to break!  (Burton Waston)

Burton Waston译诗的特质是,不在韵脚上下功夫,因为不想受格式所束缚。我们要看的,是他英译之遣词造句的地方,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诗歌意象的营造和文字的音乐性。

第一个很明显的特征,英译全诗无“我”。

第二个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对“江南”一词的翻译。“江南”有人译作River South,虽然有点泛泛,但总比southland有诗意。“人人尽说”,可见毫无例外,因此everyone比people all say贴近得多。

“画船”一词,boat是泛称,特征不突出,无法引发“不知有汉”之外国读者的联想。

第四行“眠”,Burton Waston译得毫无转圆余地:doze。“眠”也包含躺下来的意思,打盹不打盹悉听尊便。不如用lie,让韦庄张开眼睛可以,闭着眼睛也可以。

“垆边人”的翻译,Burton Waston译了“垆”,也点出了“垆边人”,只是此人男女不分。someone like the moon,如果不精通英文文法的话,一时疏忽,会以为是“某人喜欢月亮”。

“皓腕”不太好译,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文词汇,最折磨英译者。Burton Waston虽然是大译家,但面对此“文化象征”,也是无计可施。虽然躲过了white,却引进了另一个不足为法的形容词:pale。不好,给人一种贫血的印象。外国读者很可能会因此联想到这个“垆边人”是个病态美人。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两句,我个人觉得Burton Waston把原意理解错了,导致现在的英译有点怪。照英译文来看,说话的是“垆边人”,有点牵强。不过这是“读法”问题,不是翻译问题,略过不提。

Burton Waston是汉学大家,对中国经典文学的英译之贡献有目共睹,这是要毫无保留肯定的。但是客观的讲,根据我阅读他大部分译作来看,他长于译文,而短于译诗。他翻译史记、庄子、前汉书之类的作品,功力绰绰有余,应对自如。但是一牵涉到诗词,尤其是那些前辈大师已经翻译过的,他就相形失色了。不过有时也未必是他功力不够,而是他力求不拾人牙慧的决心。譬如说,面对“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句,“凄凉”二字,译作grief可以,sorrow也可以,sadness可以,甚至loneliness都可以,然而Burton Waston却不愿用别人用过的词,独辟蹊径用了一个cold thoughts。从好的方面讲,这是力求超越前人境界的气魄;从坏的方面说,这是谋杀自己语言的罪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k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7-14 1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daphnis 所言极是!
Waston是直译,类是与word-for-word translation,虽然能表达词的表象含义,但无法诠释词人的内涵和词的精华。类似的诗词我还是主张译者能够采用意译,这样既能从词的深层诠释,还能在韵脚上留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对于诗词的翻译,我不推崇外国人来翻译,外国学者很少有精深的古文化的素养,也无法恰当的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做诗的心境,以出来的诗词,外国人看来也只能是隔岸观火,雾里看花。
许渊冲老先生,虽然我不太喜欢他的理论,但是看了他翻译的古诗词之后,的确觉得他把古人的意境和音韵准确的表达出来了,不愧是大师。有机会可以和大家一同探讨许渊冲得诗歌翻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1: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汉诗英译的问题,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最后得出结论:诗不可译。

中国诗有韵、律、体裁、意象、情感等等,没有诗人的敏感就体会不到,再要把体会得到的这些优美之点,用另外一种不同的文字表达出来,太难。诗是另一种语言,也许是更原始的语言,所以懂一种文字未必就能懂那种文字的诗。雪莱曾说过,Poets are the unacknowledged legislators of the world. 诗人就是创造语言的人。再者,中国古诗里的pun,homonym这些玩意比较民族化,要脱离汉语而用英语去呈现,几乎不可能。双声和双关,是译者的一双绝望。

所以英译中国古诗,我的态度就是“译诗即毁诗 ”,易言之,诗是一经翻译就消失的东西。

另外,英译诗歌还有用什么手法去呈现的问题,有的讲究押韵,如许渊冲“三美”,但结果是大部分因韵害意;有的译者是自由体(如杨宪益),又破坏了中国诗美感,孰优孰劣?哪种可行?话题太大,完全是一篇论文规模了,在此不多说。(注意:这里谈的是汉诗英译,至于英诗汉译又是另一个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honology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7-15 10: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难,而诗歌翻译又是翻译的难点。

首先是语言习惯。
中文喜好“假大空”,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英文呢,就要实在很多。相信大家都听老师说过,用英文写文章,要尽量用字实在,表意清晰。
像莎士比亚那样极力铺陈华丽修辞,在英语文学史上也是相对少见的。

其次是文化因素。
“画船”是什么?估计外国人大都搞不清楚。用boat泛称,也是无奈之举。诗歌总不能翻成散文。
同样的,红楼梦中的馒头,霍克斯翻译成steamed bun。也是用面包来指代,只为让外国人理解。
异化和规划是永远的争论?翻译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的翻译转向也是相持不下。

中国翻译诗歌的翻译家中,许渊冲老先生的确是他这一代英汉翻译界的翘楚。
(法文看不懂,不知道他的法译如何)
可惜,老先生火气太大,这么多年,依旧不该。

最后推荐辜正坤的《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一本不错的诗歌欣赏与翻译的入门教材。
有兴趣的同仁可以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5:24 , Processed in 0.23063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