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33|回复: 0

写在大地震之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5 1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细细地浏览着每一个关于5.12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的网页,沉默,沉重,悲痛。

  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为了永远离开我们的的同胞,为了正在救援灾区的人们,为了人类脆弱的生命,为了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更为了一种无奈的心痛。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总是与灾难,疫病,战乱相伴随,除了那些“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上记载的有限的或有名姓的生命的沉寂和伤逝,我们又有多少多灾多难的同胞默然地消失在了这片饱经沧桑的苍茫大地上了呢?于是,我想到了生命的脆弱。听着视频里和新闻报道中那些失去双亲的孩子,丧失爱子的老人,痛失伴侣的恋人悲痛而又无助的哭喊,心中像刀割般难受。或许人在悲痛和愤懑时,总想找一个局外人来发泄一番自己的苦痛和忧郁,不为别的,就为作为排遣自己悲痛的途径。就好像失去了什么总希望从别的上面找回一点慰藉。但是,面对天灾,面对想要对他发泄却又无从下手的老天,人们能做的是什么呢?不能,什么都不能。没有对老天的发泄,相反地,只能无奈地自我救助,并乞求老天的怜悯,乞求他不要再有这样的灾害降临人间。在人类社会里拥有无限创造潜力的人们呵,他们可以把巨轮送下海,把卫星送上天,但是面对天灾却是那么的束手无策,那么的茫然无助,那么的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保全自己,以求延续这在天灾的破坏威力前脆弱的显得可怜的生命。但是,即使这样的要求也不一定得到老天的垂鉴和满足,只能默默忍受着“父母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人间惨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报复”心理和“告慰”情怀,尤其是在经历自己的亲人不是因为诸如病痛等非正常身故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比如谋杀、车祸发生后,人们总是习惯于寻找一个能够为自己亲人的身故承担后果的局外人进行所谓的“讨还血债”,在大仇得报后继而会看到这样的字样:“谁谁谁,您的仇报了,您可以告慰九泉了。”似乎只有这样,人们才觉得自己是生命的主宰,自己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补偿亲人,无愧于他们的亡灵。然而,在这天降横祸的天灾中呢?面对着同样非正常身故的亲人,活着的人们又去找谁“讨还血债”呢?此刻的他们才会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助,只能如“羔羊般”默默地承受天灾带来的噩耗和恶果,千百年来,莫不如此。

  陶潜有诗云:“悟已往而不谏,识来者之可追”。纵然天灾我们无力抗拒,然而灾后我们还要继续生存,继续为着美好生活的愿景奔波忙碌,无论是这种选择是无奈的抑或是充满希望的。这正如西方哲学所说,基督教文化是一种罪文化,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要在人生中不断自我救赎,人选择了来到这个世界也就意味着同时选择了自愿承受苦痛而为自己的原罪进行救赎。我们不正是如此吗?天灾我们无力抗拒,只能默默承受灾害带给我们的一切后果,并且无奈的重建满目疮痍的家国。然而,历史却是别样,往往越是在整个民族无奈和落寞的关键时刻,就越能有强者崛起,带领本已无奈的同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开拓美好的幸福生活,正如大禹治水,正如太宗治蝗,这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沿的品格遗传,也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直垂至今的真谛所在。

  记得2008年春晚里有一首歌,叫《大雪无情人有情》,是针对2007年末南方诸省的大雪灾写的,当我在看春晚听到这首歌和配乐的群星朗诵时感动得热泪奔涌。因为那一刻我真正感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感到了作为这个民族大家庭中一员的光荣。此刻我的心情也是如此。不是吗?当我们看着年迈的温总理行走在余震的危险尚未平息的废墟中时;当我们看着各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奋战在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时;当我们看着无数的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甚至自发组织参与救灾的普通民众奋不顾身地忘我工作时,当我们看到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捐款捐物,甚至无偿献血时,我们的心中难道没有强烈的震撼和感动吗?

  记得总理在2008年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引用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表达党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心声。此刻这句话不也正是我们坚定、自信地战胜天变,重建家园心境的写照吗?灾难是短暂的,但灾难带来的结果是沉重的,无论是从物质,生命还是精神上,都注定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但是,一如歌中所唱的“天寒地冻民心暖,风雪过后又是艳阳百花开”,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向着美好的明天努力。

  祝福远在天国的同胞们英灵安息。

  祝福失踪同胞和正在等待救援的同胞们平安。

  祝福总理和一切好心人幸福安康。

  愿世界少一些灾难和困苦,愿人间少一些离别和思念。
{返回新闻中心}点此推荐给QQ、MSN好友

http://www.dahe.cn/xwzx/txsy/wyfy/t20080514_130556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2:00 , Processed in 0.44296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