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A小調鋼琴三重奏曲,作品50號,“怀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a la Memoire d’un grand artiste)
以前写过听这首乐曲的感受,母亲节即将来临,重新解读,以作纪念。
第一乐章“在鋼琴流動的伴奏聲中,由大提琴首先奏出代表全曲精神——哀傷且富有表情的第一主題”,之後由小提琴奏出,前者如同俗世中作者的呼唤,后者好像逝去的友人在天国中的回应(我好像特别喜欢用这样的方式来解释音乐),虽然天各一方,但仍依依不舍,想起仍伤心欲绝。然后钢琴接过这个旋律,一旁烘托的大、小提琴让人想起在梁祝坟墓四周翩翩起舞的蝴蝶。乐曲速度逐漸加快,音乐气氛随之“愈來愈激昂”,此时“輝煌的第二主題”出现。是的,作者的心情似乎有所改变,但不是说他此时就已经从悲痛中解脱,事实上此后的发展部和再现部表达了“他对尼古拉·鲁宾斯坦辞世的复杂情绪。其中包括哀悼之情、崇敬之心与甜密友情的回忆。”其中有些细节不足为外人道,恐怕只有他们两人听到才会产生会心的微笑。乐曲在静谧的旋律中结束,也许作者疲倦了,趴在桌上睡着了。
第二乐章是变奏曲形式,“標明分為二段,分別為A.「主題與變奏」(Tema con Variazioni)及B.「變奏終曲與尾奏」(Variazione Finale e Coda)。”“主题是一首优美的俄国民谣”,首先由钢琴奏出,接着是小提琴,旋律宽广舒缓,好像是刚刚在逝去的亲人旁恸哭的人被人劝停,心情恢复了平静,和友人拉起了家常,叙起了逝者的往事。可是说着说着,“不思量,自难忘”,作者又突然坠入悲痛之中(第九变奏),跟第一乐章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次同样是在钢琴的衬托下(三连音的滚奏),小提琴和大提琴依次奏出凄惋的旋律,仿佛让我们听见作者的心在哭泣。经过相对轻松的第十变奏(馬祖卡舞曲風格)和第十一变奏(中板),“B.部分一開始是十分光輝燦爛的音樂,”仿佛告诉我们,作者振作起来了,逝者已去,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热爱生活,要好好的活下去,友人若泉下有知,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发展部之后的音乐表达类似第一乐章,也是五味杂陈。“尾奏部分回到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上,但在氣勢上卻是波濤洶湧,彷彿要將抑鬱的情緒一股腦地全部宣洩出來”,“剪不断,理还乱”,对你的思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音乐在无尽的忧伤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