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67|回复: 0

[【经验与求助】] 何谓急慢性肝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 08: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肝炎的基本介绍】
1、肝炎是怎么回事?
毒物、毒素等特物质中毒引起者称为中毒性肝炎;病毒引起者称为病毒性肝炎。故而肝炎一词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肝脏发炎的总称。但目前所说肝炎是狭意的病毒性肝炎的代言词。
2、病毒性肝炎还能细分吗?
★病毒性肝炎至少有七种。是根据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而分类的。1990年前被世界公认的有五种,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以外,近年又发现己型、庚型肝炎。目前肝炎已有七种类型。它们都是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己型肝炎病毒(HFV)、庚型肝炎病毒(HGV)引起。
★临床上根据七种肝炎在病原学、血清学及临床经过,肝脏以外器官损害等多方面的不同表现及共性,常用于诊断的临床类型有:
(1)急性黄疸型肝炎(少数可转变成慢性重型肝炎)。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部分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可成为慢性,以乙型、丙型、丁型、庚型肝炎多见)。
(3)慢性肝炎和馒性活动性肝炎。
(4)淤胆型肝炎。
(5)急型肝炎(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
★根据1996年全国第二次肝炎普查:甲型肝炎的感染率(请注意不是发病率)其平均阳性率为80.9%是我国甲肝的总感染率。但80.9%的人并非得病,而仅是受过甲肝病毒侵袭而已,甲肝病毒感染率长江南75.5%,长江北为86.7%,农村高于城市。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为57.6%;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2%;丁型肝炎为1.15%的感染率。戊型肝炎感染率为18.1%。
3、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简介
  急性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其中以甲、乙型肝炎感染率较高。乙肝病毒携带率为10.09%。
  (一)临床表现:
   a、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起病较缓,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便秘及肝区痛等。化验肝功能异常,主要是转氧酶升高。
   b、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起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呕吐及上腹不适、腹胀痛,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尿色逐渐加深,至黄疸期,尿色继续加深,似浓茶样,眼及皮肤黄染,肝、脾可肿大。
   c、急性重症肝炎:起病10天无其他原因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患儿烦燥不安、嗜睡、惊厥,甚至昏迷,肝脏缩小有肝臭,肝功能检查异常。
  (二)治疗:
   急性肝炎应及早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清淡饮食,食欲恢复好再正常饮食,给予高蛋白如奶、蛋、鱼、瘦肉等,适量吃糖。并以病因和对症治疗,如病毒唑、干扰素等。
  (三)预防与保健:
   a、急性期病人应隔离。患者饮食用具、洗漱用具要专用,加强卫生教育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b、防止血液污染,尽量减少输血及血制品等。
   c、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如丙种球蛋白,或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d、注意房屋、门、地面、家具、用具、排泄物消毒。
4、急性黄疸型肝炎有哪些症状?病程有多长?
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起病较急,可分为三个期。
(1)黄疸前期:为时数日至半月,先有全身乏力不适,(小儿伴低热),约1/3起病急,有轻、中度发热,亦可高热伴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腹胀,少数有肝区疼痛,腹泻或便秘等。根据起病时突出症状的特点,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流感型;以消化道为主的消化不良型;以上腹剧痛、寒战、黄疸为主的胆道疾患型;恶寒、驰张热,迅见黄疸的败血症型和以关节肌肉酸痛,发热的风湿型等。这些对作出早期诊断极为有益。
(2)黄疸期:约2—6周。此期黄疸加深,尿色深黄,巩膜(眼白)皮肤黄染,一至二周达到高峰,多数不再发热,大便色泽变浅,消化道症状乏力明显加重,皮肤发痒、肝肿大、有叩痛,有的患者大便呈陶土色,肝功能明显损害。
(3)恢复期:二周至4个月,以上症状在二周左右开始逐渐消失(儿童病程短)恢复快,。成人中约有5%长期有肝区痛,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的肝炎后综合症出现。乙型肝炎等尚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免疫等原因可演变成慢性肝炎。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5、如何早期发现肝炎?
只要有肝病的一般知识,对肝炎有所警惕,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发现肝炎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近半个月~6个月内曾与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吃过半生不熟的海产贝类食物,或输过血、注射过血浆、白蛋白、人血或胎盘球蛋白等,或者有过不洁性接触;用过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接受过针灸、纹身、拔牙和手术等,即有被传染上肝炎的途径。
(2)近日来全身疲乏无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肝区痛、大便不调、尿黄似浓茶等;经休息后上述症状仍持续不好转,而又找不到其它时,就应考虑到患肝炎的可能性。如能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肝肿大,尤其是黄疸,就应当高度怀疑有患肝炎的可能。
  (3)有第(1)项接触史和第(2)项自觉症状体征者应迅速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已有巩膜皮肤或粘膜黄染,马上可作尿三胆检查。如发现尿中胆红素阳性(正常人尿中胆红素阴性),同时查出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时,患肝炎的可能性更大。对起病缓慢,症状轻微,可怀疑为无黄疸型肝炎,隐性感染或亚临床肝炎者,应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
  (4)进一步作肝炎病毒方面的抗原及抗体检查,以明确属于哪一种肝炎。当甲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AVIgM)阳性时即可考虑为甲型肝炎;
  高滴度的乙肝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lgM)阳性伴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时,可考虑为乙型肝炎。同样采用丙型、丁型、戊型、庚型肝炎特异性的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均可分别协助确定肝炎的病原。
6、黄疸是怎样形成的?
巩膜(俗称白眼仁)和皮肤发黄叫黄疸。黄疸的发生与红细胞的破坏、肝脏的功能正常与否,胆道的畅通三大因素直接相关。
正常时,红细胞从骨髓生成至死亡约120天,红细胞破坏所产生的血红蛋白每日约250—300毫克,要转化为间接胆红素,到肝脏内由肝细胞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并将其分泌到毛细胆管,成为胆汁的主要成份,由胆管排出,在小肠和大肠的细菌作用下将直接胆红素还原为胆素原,每日排出约40一280毫克,并把大便染成黄色。而另一小部份则重新被吸收到肝脏,经血液由肾脏排出,此时称尿胆原,(每日排出约0.5毫克一4毫克)。
上述正常过程,周而复始,直至寿命终止。
当以上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病变时,胆红素就会大虽返流或滞留在血中,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微摩尔/升(即2毫克%)时,胆红素就渗到巩膜、皮肤粘膜就发生黄疸。
7、肝炎时有黄疸、尿为什么似浓茶、大便为什么发白?
肝炎时,肝细胞发炎受损凋亡、坏死,肝小叶被破坏,不能把间接胆红素转化成直接胆红素使黄疸加深。而大量返流入血的直接胆红素,可溶于水,由肾脏排出,故此尿液呈浓茶色,有部份病人因胆管通道炎症,坏死组织阻塞胆汁暂时不能排入肠道,故此大便末染黄而成白色陶土样便。
8、肝炎患者肝区为什么会痛?
急性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发炎、充血、肿胀、渗出和肝细胞坏死,肝脏实体增大,使肝脏外的包膜极度被撑开,肝包膜上的神经与膈神经相连,属脊髓神经支配,当肝包膜上的神经受压力、炎症、化学性物质刺激后,就可将冲动传入大脑,产生胀痛、钝痛、重压感或针刺样痛,体检时患者常有触痛、叩痛。
慢性肝炎,肝炎恢复期时,肝肿胀引起的肝包膜的紧张度得到相应缓解,肝功能明显好转或正常。但感肝区隐痛等,一是要排除肝包膜周围炎症,胆囊胆管感染,肝癌以及胆汁外渗或肝细胞短期内大量坏死等均可引起肝区疼痛。疼痛还和个体敏感性不同有关。多数患者经过治疗疼痛可完全消失,也有少数患者可能由于久病后,大脑的疼痛固定兴奋灶,一时难以消除而产生疼痛。
9、肝炎患者为什么易出血?
肝炎患者特别是重型肝炎晚期和慢性肝炎患者经常见牙龈渗血、鼻出血、皮下换斑、便血、吐血、尿血、食道静脉破裂出血、注射部位流血,臀部紫瘢,血性胸水、腹水等。其原因有:(1)肝炎时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2)肝炎时凝血因子消耗增多。(3)有止血作用的纤维蛋白溶解出血。(4)血小板质量异常,数量减少,质量受损。(5)肝炎病毒或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直接损伤血管内皮,造成微血栓大量形成,使肝、肾、脑血流受阻,组织缺血、坏死出血,(6)内毒贫血症与出血密切相关。(7)继发感染激活凝血系统形成大量血栓导致出血。总之,肝炎时出血原因较为复杂,有些机制还不大清楚,仅列出以上几个有关原因。
10、为什么肝病时常出现血管痣、肝掌?
患急性或慢性肝炎时,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明显下降。结果体内雌激素增多、蓄积,使体内小动脉扩张,形成象蜘蛛样的蜘蛛痣(血管痣)。大小如米粒,约2—3厘米大小,少者1—2个,多者数百个。多见于面颊、胸部、上肢手背部。当你用大头针帽压蜘蛛痣体部扩张部分时,网状分布之蜘蛛脚体即消失,压力消除恢复原状。血管痣的出现率急性肝炎为1%左右,慢性肝炎为54%左右,蜘蛛痣的出现常与肝功能状态相平行。肝功恶化时增多,好转后渐渐消失。
肝掌的发生原因同血管痣一样,主要发生在慢性肝炎,肝硬变的手掌上。肝炎患者的手掌大、小鱼际及指掌面、手指基底部呈粉红色胭脂样斑块、斑点,压之退色,久者呈紫褐色。肝掌也随肝功能好转而减轻或消失。
11、肝炎患者有的有性功能改变是何原因?
与上题相同的原因,肝炎患者由于雌激素灭活失衡,雌激素在体内增加不仅使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血管痣、肝掌,而且还可使女性月经紊乱,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性功能减迟。长此以往还可造成皮肤细胞内黑色素的增加,引起肝性黝黑面容。

【肝炎分类简解】
●病毒性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黄疸型 、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和重症型4种类型。
1、急性黄疸型起病较急,先出现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厌油食以及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随后,尿色逐渐加深,甚至可呈浓茶状,巩膜、皮肤黄染,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击痛,部分可有轻度脾肿大。
2、急性无黄疸型症状较轻,仅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痛和腹胀等症状,整个病程不出现黄疸。体检有肝肿大,脾肿大少见。还有相当多病人可无明显症状而仅有肝功能改变,在检查时才被发现,又称为亚临床(隐性)感染。
★在甲型肝炎流行地区由于绝大多数成年人血清中都有保护性的抗-HAV抗体,故甲型肝炎主要集中在儿童,成人少见。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立脚点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群中抗-HAV水平普遍降低,使成年易感人群增加,一旦发生流行,成人病人并少见。此外,甲型肝炎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冬季节为高峰。甲型肝炎一般不会发展成为慢性,除极少数可以展成重型肝炎外,大多预后良好。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
  ★本病的诊断依据患者有明显的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等前驱症状,结合流行病资料及检查ALT、抗-HAV,一般情况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
●病毒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例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达60%,HBsAg阳性率约为10-15%。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
  HBV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排出体外,并通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注射途径和母婴传播、生活上密切接触、手术等途径传播,血液接触等传播途径为最为主要。吸血昆虫传播乙型肝炎虽有可能介缺乏充分的证据。乙型肝炎不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故乙型肝炎病例大都为散发病例,HBsAg携带者以男性居多,其原因未明。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肝炎。治疗上急性肝炎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慢性肝炎无需绝对卧床休息,宜动静结合,注意疗养。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很多,但尚未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清除乙肝病毒。患者应根据当地医院情况,由医生根据病情合理用药,对慢性乙肝病人,尤其对病毒复制活跃者,应注重应用符合国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乙型肝炎有什么主要症状
 1、急性乙型肝炎:一般潜伏期为60天左右,起病比较隐匿,前驱期症状大多不明显。通常没有发热,一般症状如乏力、厌食、尿色加深、腹胀、腹泻或便秘、肝脏肿大压痛等与普通肝炎相同。通常无黄疸,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或ALT)和谷草转氨酶(GOT或AST)上升较为缓慢,但恢复也较笋怛、病程较甲型肝炎为长,一般至少需要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首岂恢复正常。
2、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基本与急性期相似,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可以出现面色灰黑、皮肤痤疮、肝肿大且质地较硬、脾肿大、皮肤粘膜的出血倾向、蜘蛛痣、肝掌等体征。
3、重症肝炎:乙肝病毒导致的重症肝炎以亚急性重症肝炎为多见,临床上常见在一段时间的乏力、厌食、恶心等肝炎症状后,突然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如皮下的淤血、淤点、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黄疸明显加深,同时伴有神智的改变,如嗜睡、昏迷或狂躁等。

4、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肝功能正常。
5、其他系统表现:由于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乙肝患者还可以出现一些肝外表现,如动脉炎、皮疹、脉管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皮肌炎等。
●病毒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由HCV感染所致,HCV是1989年由美国Choo等从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标本中,从100万克隆中仅找到一个阳性克隆,由此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体液传播,占输血后肝炎的70%。HCV携带者在我国较HBV携带者为少,在健康人群中抗HCV阳性率为0.7%-3.1%。
★本病特点:
1)急性肝炎症状较轻,常无黄疸或黄疸较轻,黄疸患者仅占25%。
2)慢性化程度高,50%的急性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3)部分病例常与HBV重叠感染,症状较单纯HCV感染重。采用联合干扰素与病毒唑治疗为目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病毒性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由HCV感染所致,HDV 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需在HBV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复制,以慢性患者与携带者为主,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丁肝病毒抗原(HDVAg)检出率约为5.33%-19.70%。其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有报道重叠感染者能使原的乙肝病情加重,故应引起重视。
  ●病毒性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由HEV感染所致,HEV旧称为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1983年Balayan等用免疫电镜技术从粪便中检出27-38nm病毒颗粒,1989年Reyes等获得本病毒基因克隆,并命名为HEV。
  凡未感染过HEV的人均对HEV易感,因而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儿童感染HEV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成人则表现为临床性感染(有明显症状)。30岁以上人群隐性感染比例又再上升,提示人群易感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抗-HEVIgG在血循环中维持时间仅一年,而且人胎盘免疫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无效,提示病后免疫不持久。
★本病特征:
1)急性起病。
2)病初乏力、恶心、呕吐、尿黄、眼黄较明显。
3)黄疸程度较甲肝重。持续时间长。
4)重肝发生率较高。在老人及孕妇及原有乙肝基础的病人,尤其要注意有病情加重的趋势。

  【肝病的诊断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与体征有乏力、饮食减少、肝区疼痛、肝脾肿大或有黄疸等。急性、慢性、重型和淤胆型各有特征。甲、乙、丙、丁、戊各型均有急性及重型,乙、丙、丁有慢性,并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
1.急性黄疸肝炎 潜伏期:甲型肝炎约为15~50天,乙型肝炎约为60~180天。 黄疸前期:起病一般较缓。由于病毒血症及肝脏的损害,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头昏及肌肉关节酸痛等。发热多不高,约在38℃左右,同时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少数病人有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往往消化道症状较全身中毒症状更为明显,部分病人肝脏可扪及有压痛。尿胆红素试验阳性;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本期一般为3~5天,也有长达1周者。 黄疸期:黄疸出现后患者发热消退,胃肠道症状经短期加剧后好转,食欲也逐渐恢复,仅遗有乏力,轻度恶心,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并且持续相当长时间。黄疸于1~2周内达到高峰,随即迅速减轻,但轻度黄疸或肉眼观察无黄疸时仍可持续数周或更长,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黄疸高峰期可暂时有灰白色粪便、皮肤瘙痒,粪及尿胆原减少等肝内胆道瘀滞表现。多数患者肝脏肿大,有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少数患者脾脏也可肿大,黄疸期可以很短暂,程度很轻,也可以迁延很久不退。本期约持续2~6周。 黄疸消退后,症状也随之消失。部分患者仍有乏力、上腹部不适、易疲乏、肝脏压痛持续数周或数月。甲型病毒性肝炎95%以上在3个月内恢复,只有个别转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恢复较慢,易转变为迁延性及慢性肝炎。
2.急性无黄疸肝炎:潜伏期与黄疸型相同,发病较黄疸型多,约占急性肝炎病例的90%以上。临床表现除无黄疸外,其他与黄疸型基本相似,但程度较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休息可以痊愈,但也有少数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而迁延不愈,发展为慢性迁延性或慢性活动性肝炎。
3.慢性迁延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而病情未见明显好转,经常反复出现症状,如食欲不振、乏力、胁痛、腹胀多气等症;肝肿大或伴压痛;肝功能检查持续或反复出现轻度异常。病程迁延为时较长,常可引起类似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4.慢性活动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演变而来。病程在1年以上,临床表现较慢性迁延性肝炎为重。经常有倦怠、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肝区痛,有的可见关节炎、紫癜,肾炎,干燥综合征等肝外症状。病情反复多次活动,可以反复出现黄疸。病人有肝病面容,多数有蜘蛛痣、肝掌、肝脏肿大、硬度渐增,且常有明显压痛。多伴有进行性脾脏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有的可检测出自身抗体阳性及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类风湿因子等。
5.胆汁瘀滞性肝炎:急性期黄疸达高峰后,长期持续不退,黄疸深,血清胆红素常在20mg%以上,粪便灰白色,皮肤发痒,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及胆固醇显著升高,血清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有肝脏肿大及压痛。黄疸虽然很深,但病人感觉良好,症状很少。本型预后良好,黄疸持续2~6个月左右,最后完全恢复,少数病程可达1年或更长。
6.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内黄疸迅速加深、恶心、呕吐、肝脏缩小、伴显著肝臭。肝功能显著减退,血清谷丙转氨酶往往短期升高后迅速下降;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血浆白蛋白和总胆固醇降低,血氨升高。常有皮肤和粘膜出血、腹水、下肢浮肿、蛋白尿等,并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狂躁、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随后即进入昏迷状态。少数病人有抽搐、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多于数日内因肝肾综合征、肝功能衰竭或严重出血而死亡。特别重病例也可在黄疸尚未出现之前(病程7~10天时)因肝功能衰竭或严重出血而死亡。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
★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上出现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0m%),肝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或胆碱脂酶活力明显降低。表现为高度无力及明显食欲碱退或恶心呕吐,重度腹胀及腹水,可有明显出血现象。
二、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测: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①急性期血清抗-HAV·IgM阳性;
②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效价呈4倍以上升高者;
③急性期早期大便抗-HAV免疫电镜见到有抗体桥连结的HAV颗粒凝集团。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①急性期早期血清HBsAg阳性并随病情恢复好转而阴转; ②急性期抗-HBc·IgM阳性,恢复期阴转;
③急性HBsAg阴性,但抗-HBs或抗-HBc于发病后阴转;
④双份血清甲型肝炎抗体效价无改变。
近年来,pres系统在乙肝诊断中受到重视,抗pres在潜伏期就出现,先于HBc·IgM;抗pres在病毒复制终止前后出现,此两种抗体在恢复后数个月仍可持续检出。抗pres产生于急性乙肝早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①凡确诊为急性乙肝者,于发病6个月,HBsAg血症不消退、抗-HBc效价不下降、抗-HBc不阴转者,可诊断为慢性乙肝。
②凡慢性肝炎HBV感染指标不明显或只有抗-HBc 1项指标阳性,应进行肝穿刺,用荧光抗体技术、ELISA染色技术进行肝内HBcAg、HBsAg检测,其中有1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肝。 HBsAg健康携带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血症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并经肝穿证实肝脏无肝病理改变,可诊断。
★丙型肝炎:
①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CV阳性;
②IgM抗-HCV为判断本型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③PCR法检测HCV-RNA 有极高的特异性和屡敏性,可用于本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丁型肝炎:急性者可测血清中HDAg、抗-HDIgM。如果抗-HDIg(总)出现,提示既往曾有感染。
★戊型肝炎:血清中抗-HEV常呈阳性。本型患者在潜伏期末和发病初期,粪便中能检出HEV。
2.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重症肝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设。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血小板也可减少。
3.肝功能检查:
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在潜伏期末即增加,但上升较缓,持续较久,在第4~8周恢复正常。慢性肝炎时可持续升高或反复不正常,有时成为肝损害的唯一表现。重症者反而下降,而黄疸及临床症状却加重,呈疸、酶分离现象,表明肝细胞大量坏死。 蛋白功能测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常有血清白蛋白减少,丙种球蛋白升高,形成A/G比值倒置。 色素代谢功能测定:尿胆红素及胆原检查,血清黄疸指数,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均有助于各种性质黄疸的鉴别。 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胆碱脂酶活力明显下降,总胆固醇及胆碱脂酶活力明显下降,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明显下降。肝昏迷患者,血氨往往升高。
4.病理检查:
肝穿活检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如对慢性活动性肝炎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
5.超声波检查:
对肝脏大小、腹水、脾脏大小以及胆道并发症等有一定价值。此外,对鉴别肝胆系统占位性病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肝炎的中西医治疗】
●中医对急慢性肝炎的辩证论治
★中医辨治急性肝炎首先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二种类型。
1、黄疸型又分湿热蕴结,热重于湿;湿热蕴结,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和寒湿阻遏四种证型,分别选用茵陈蒿汤、茵陈四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甘露消毒丹加减。
2、无黄疸型则分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脾胃不和三种证型,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随症选药,如恶心、呕吐可加半夏、竹茹、生姜、藿香、佩兰等;食欲不振加枳实、麦芽、神曲、内金、砂仁、苍术、白术等;黄疸明显者,茵陈配大黄协同退黄,效果明显,或可根据“血瘀”理论,适当加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等亦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类药物有降酶作用,如茵陈、板蓝根、虎杖、连翘、秦皮、龙胆草、田基黄、大青叶、黄芩、柴胡等,能改善肝内血氧供应,维持机体内平衡,使其肝细胞炎症得以缓解,肝功能早日恢复。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较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型:
(1)肝郁气滞型: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白芍、佛手、郁金、香附等。
(2)湿热中阻型:用甘露消毒丹或栀子柏皮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药用茵陈、虎杖、黄连、黄芩、连翘、败酱草、贯众、白茅根等。
(3)肝胆湿热型:用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或茵藿平胃散加减,药用茵陈、大黄、栀子、龙胆草、黄芩、黄柏、丹皮、赤芍、田基黄、金钱草等;热入营血,迫血妄行等,用犀角地黄汤加清营汤。
(4)肝郁化火型:用丹栀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药用丹皮、栀子、黄连、连翘、木通、灯心草、白茅根等。
(5)肝胃不和型:用柴平汤加减,药用柴胡、陈皮、云苓、甘草、山楂、麦芽、枳壳等。
●现代医学疗法:
★急性肝炎:
1.一般处理:适当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减少消耗,有利于肝脏修复。急性肝炎、迁延性及慢性活动性肝炎,有发热、黄疸、肝功能不正常等症状及体征时,应卧床休息,这样可使血流量比站立时增加1倍以上,有利于肝脏的恢复;临床症状减轻、体温正常、肝功能显著好转后,可适当增加活动。 目前,有些专家并不主张多用药物,因为药品大多具有一定毒性,需经过肝脏解毒,如果肝脏本来有病,再滥用药物,就会给肝脏增加毒害,而不利于肝炎恢复。对肝炎患者用药治疗,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保肝药物,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四环素、冬眠灵等。 调理饮食:肝内保存糖元可以增强解毒机能,所以应给予适量糖类,保护肝脏,但过量也不适宜。本病早期宜给流质或半流质清淡饮食。当肝功能渐有恢复,食欲增进时,方可相应地增加热能,以适当的糖类、蛋白质和富有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脂肪在能耐受消化的情况下也不必过分限制。但当体重迅速增加,且症状和肝机能并无好转,疑有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可能时,应减少或不食甜食、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2.退黄:如血清胆红素急剧上升,超过(10gm/dl)或黄疸迁延,久不消退,或瘀胆型肝炎,可考虑使用泼尼松或氢化泼尼松30~40gm/d,儿童1~2mg/kg,治疗1~2周,见效后逐渐减量,疗程3~4周。
3.降酶:血清转氨酶持续不降或时有波动,可视为病情活动的标志,常用联苯双酯25~50mg,每日3次;五灵脂4~6片,每天2次;益肝灵2片,每日3次。
★慢性肝炎
1.一般处理:促进肝脏功能代谢、肝营养、解毒等药物,包括非特异性保肝药如维生素类、肝太乐、维丙胺、肌苷、辅酶A、水解蛋白、三磷酸腺苷、前列腺素E、苯丙酸诺龙、复方氨基酸、六合氨基酸等根据病情使用。
2.纠正免疫反应:对伴有自身免疫标志者,可根据免疫功能检测结果,选用体液免疫抑制剂或细胞免疫增强剂治疗。对慢性活动性肝炎伴有自身免疫增强指征而HBsAg阴性者,可试用泼尼松10mg或用硫唑嘌呤50mg,每天1次;临床表现缓解后,可改用d-青霉胺每天0.3~09g,疗程6~12个月。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可选用HBV特异免疫核糖核酸(IRNA),1~2mg,每周2次,腋窝或鼠蹊部淋巴结周围皮下注射,4~6个月为1个疗程;胸腺素5~10mg,每天或隔天1次肌肉注射,1~3个月为1个疗程,应用前要皮试;辅酶Q10 5mg每天1次,肌肉注射,l个月为1个疗程。另如白细胞介素Ⅱ,是一种作用广泛的免疫调节剂,也可应用。

3.抗病毒治疗:白细胞干扰素,300~500万单位,肌肉注射,疗程1个月;阿糖胞苷(Arà-A),5mg/kg/d,口服,28天为1个疗程,可与白细胞干扰素等药交替使用。 重症肝炎治疗 对于重症肝炎,应及时在昏迷前期或前驱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防止疾病恶化,消除和预防有关肝昏迷的诱发因素,维持机体机能,纠正代谢障碍,尤其是氨的代谢等障碍,防治各种合并症。
★对于昏迷病人,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
1.一般疗法:卧床休息,并给以营养支持。
①热量:总热量一般30~35卡/kg/d。昏迷病人可用20%葡萄糖鼻饲或静滴。
②食物成份:昏迷时采用低蛋白饮食,蛋白质0.5g/kg/d,好转后1g/kg/d。高热量饮食葡萄糖每日300g以上。脂肪每日40~60g为宜。
③水分每日液体量约尿量加1000m1,不多于2500m1,肝肾综合征病人,进液量约尿量加600ml,不多于1000ml。要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持每天尿量1000ml左右为宜。尿量正常者,除补给氯化钾外(3g/d以上),还应随时注意出现低血钾情况。
2.继发细菌感染的治疗:常见继发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胆道感染、败血症、肺炎和感染性休克等,可按不同感染情况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3.出血的防治:
①应用维生素K、C,并应用安络血、止血敏。
②输新鲜血或血浆,以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③呕血时可使用垂体后叶素5~10单位,静脉注射。并可用冰水反复洗胃;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考虑使用三腔管压迫止血;去甲肾上腺素8mg加生理盐水100m1,于1天内分1~2次口服或鼻饲。
④预防消化道出血,可用甲氰咪胍等。
⑤如发生DIC可使用肝素。
4.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
①人胎肝细胞悬液静脉内灌注。
②胰岛素栆雀咛撬亓品ǎ?雀咛撬-1~4mg/d(一般用1~2mg/d)、胰岛素8~12单位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但有食道静脉曲张者慎用。
③白蛋白、血浆等也可应用。
5.纠正内毒素血症:防治内毒素血症应是多环节的综合性措施,包括抗感染、纠正微循环障碍、输白蛋白、血浆及激素等。
6.免疫调控疗法:急性重型肝炎可用皮质激素疗法,亚急性重型肝炎有极度乏力、纳差、中毒症状严重、黄疸急剧上升者也可考虑应用。常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00~3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但病情不十分危急者可用氢化泼尼松30~60mg/d,疗程7天左右,酌情减停。其他免疫调节药如胸腺素、辅酶Q10等也可应用。
7.调整微循环:包括解除微小动脉痉挛、疏通微循环及减少血管通透性等方面的改变。 如 654-2 40mg~120mg/d,分次静脉滴注或口服,但应从小量开始,个体用量差异较大。对狂躁者,可用东莨菪碱0.6~0.9mg,一次静脉注射。此外,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也可应用。
8.肝昏迷(肝性脑病):
①限制蛋白质饮食。
②阻止氮从肠道吸收,可清肠及酸化肠道,于清洁灌肠后可用食醋30mg加2倍水保留灌肠。
③控制脑水肿,特别是急性重型肝炎有颅内高压表现者,可使用甘露醇、山梨醇等脱水剂,可配用地塞米松或加速尿。
④纠正高血氨,可用谷氨酸钠、谷氨酸钾23~46g/d,或精氨酸10~20g/d,或乙酰谷酰胺0.3~0.9g/d,静脉滴注。应用上述各药的同时,直用ATP 20mg和25%硫酸镁2~5ml,肌肉注射,以辅助其作用。
⑤调节氨基酸代谢紊乱,用支链氨基酸、六合氨基酸等500~1000ml/d,静脉滴注,清醒后减半,再维持一段时间。
⑥促进正常神经传递恢复,左旋多巴静脉滴注对非氨性肝昏迷有效,开始用量100mg,以后每小时递增50~100mg,直至清醒。

【肝炎的常见问题】
●病毒性肝炎引起肝硬变的原因
①患了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和丙型肝炎后得不到及时、充分的休息,过早地从事体力劳动;
②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以及饮酒等;
③乙肝病毒反复增殖复制;
④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
⑤在患病期间或恢复期误用损肝药,加重了肝脏的损害;⑥合并血吸虫病等。慢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炎后肝硬变,而重型肝炎引起大量肝细胞坏死可导致坏死后肝硬变。故乙、丙型肝炎的慢性化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慢性肝炎炎症活动转为肝硬变的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几个月,长者10-20年,且病情差异很大。多数病人因病情反复发作而演变为肝硬变,也有的病人4-5年无明显变化,甚至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后却发展为肝硬变。

●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
一般来说,肝炎的预后大多数是良好的,患了急性肝炎可以顺利恢复,不会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不过确实有少数乙型肝炎病人长期不愈,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最终极少数病例发展为肝癌。根据研究发现,肝硬化中75%~80%是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来的。国外有报道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比非携带者高200倍以上。95%以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是由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演变而来的。为什么少数患乙型肝炎的病人,能够出现原发性肝癌的不良转变呢?其机理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楚,因而也没有很有效的办法加以防止。有的学者认为,既然乙肝病毒是罪魁祸首,那么防止乙型肝炎将有利于减少肝癌的发生,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则认为,肝癌发生的因素非常复杂,乙肝病毒只是始动原因。因为许多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但毕竟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人仅仅是少数。预防治疗乙型肝炎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采取单一措施未必能解决问题,应该通过综合的措施预防肝炎慢性化,防止癌变的发生。例如患了乙肝应尽可能早治疗尽可能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避免有害的物理因子刺激,减少X线和放射性物质对肝脏的照射;应尽可能减少和及早治疗各种感染,避免各种创伤和手术。麻醉、手术创伤都对肝脏功能恢复不利,必要时应尽量选择在肝功能恢复后再做手术;应尽量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
发展成原发性肝癌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病毒的原因之外,食物中的黄曲霉素、饮水中的亚硝胺含量过多,密切接触某些金属如钼、铜、锌等,都与肝癌的发生有关系。另外,肝癌的发生亦与机体的免疫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胞经常发生突变,可能形成癌细胞,但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清除这些细胞的能力,人体不发生癌症。当人体免疫力减弱时,就容易发生癌变。故增强体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也是防止肝癌发生的重要方面。乙型肝炎病人“三分治七分养”,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居有规律,适当的身心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不吃霉变食物,饮食应清淡,并应富有维生素及蛋白质等,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肝炎病人为什么会厌食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因为人体胃肠道所吸收的各种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毒素等,经胃肠道的血管系统,由肝脏的门脉进入肝脏内进行分解、合成及解毒。肝病后,为维持肝细胞的代谢和细胞修复、再生,必须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但必须适量。
  有许多的肝病患者有厌食的症状,这是因为肝炎的急性期,肝脏受损后,肝细胞肿胀破坏,导致胆汁在肝内淤积,从而使胆汁分泌减少,导致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因此病人出现厌油腻及纳食差的临床表现。
  同时肝炎急性或,胃肠道粘膜出现水肿,甚或粘膜表现变性,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另外,由于肝脏功能受损,与消化相关的一些酶的生成和分泌减少,活性降低,所以食物的消化吸收受影响。
  肝炎还可以导致胃肠的动力学改变,使其蠕动功能减退,导致胃肠排空延迟。因此,病人饭后常有上腹胀闷感。
●得了肝炎会怎么样
1、得了肝炎,肝细胞要肿胀、坏死,吃进的食物不能正常“加工”,会出现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病人会有腹泻,腹胀。肝脏分泌和产生胆汁的功能减弱,不能正常地消化脂肪,因此会出现厌油腻。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过多的胆红素通过肾脏排泄,病人就会出现小便发黄,甚至深如浓茶;血胆红素从皮肤粘膜溢出,人体就会出现黄疸,病人可感觉皮肤瘙痒;由于胆汁从大便排出减少,病人的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变成灰白色,医生称之为“陶土便”。
2、肝脏的神经分布在肝脏外面的肝包膜,肝炎时肝脏肿大、肝包膜与炎症组织发生粘连,所以出现肝区疼痛,在劳累后更加明显。
3、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可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肝掌是手掌双侧的大鱼际、小鱼际及手指掌面充血发红,就像涂了一层胭脂。蜘蛛痣由于小动脉分支扩张,样子很像蜘蛛故得名。用铅笔或牙签按压小蜘蛛的中心点时,蜘蛛的细脚就会消失。肝掌和蜘蛛痣的形成是由于肝脏灭活雌激素的功能下降。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升高,女性会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可能出现乳房女性化。由于病人的肝脏对黑色素的灭活减少,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4、肝炎时,免疫功能会下降或紊乱,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感冒、带状疱疹、腹泻等)或并发免疫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牛皮癣等)。同时,受病毒和免疫影响的脾脏会伴随肿大。
5、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场所,严重肝病时,凝血因子减少,病人可表现凝血困难和出血。 6、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形成肝脏假小叶、结节、逐渐发生肝硬化。

7、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腹水、内毒素血症和血氨升高,甚至肝性脑病(肝昏迷)。
8、晚期还可出现少尿、无尿的肝肾综合征。
●肝炎病人注意事项
一、经临床化验确诊后,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力争早日康复。
二、少虑不怒,解除思想负担,消除恐惧心理,以乐观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坚持按时服药,这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所在。
三、保持愉快心情,睡眠充足、劳逸适度、患者尽量减少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
四、肝病急性期和肝功能明显损害时,应禁止性生活,房劳伤肾、肾虚对肝功能恢复有碍,甚至加重病情,生育期的妇女、患病期间最好不生育,以防母婴传染。
五、每天要多餐少吃,食物忌酒、酸、辣、煎、炸、冰冻品,肉类忌牛肉、公鸡、鲤鱼、青蛙、虾、蟹等以及含染色素饮料等。
六、患者禁服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七、食物辅助疗法:患者如想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机体免疫能力,应适当以清淡为主,多饮汤。如淮山杞子、水鱼汤、洋鸭汤、肉骨汤等,配以少量清补同煮,如香菇、黑豆、黄芪、杞子、党参、淮山、意米、红枣等,对提高免疫力和肝细胞的修复有极好的疗效。
八、经服用“排毒扶正转阴丸“系列方药治愈的患者HBsAg、HBeAg转阴后,即可注射乙肝疫苗,以达到预防重感染的目的.
●肝炎患者如何掌握性生活?
性功能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之一,性生活是夫妻双方的事。如果一方有肝病时性生活应有所限制,双方应互相谅解。
急性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和肝硬变,相对稳定期出院后,应暂停性生活。笔者亲眼所见,一旦放纵性生活就会引起肝病暴发,复发或加重带来严重后果。
在肝功能波动阶段,特别是转氨酶不稳定和出现黄疸上升,应停止性生活。急性肝炎末愈,慢性肝炎未静止时暂不宜结婚。因婚后性生活不易节制,性交后体力、精力损耗均可加重肝脏负担,使病情恶化。另是乙肝病毒存在于精液中,经血和阴道分泌物中,可借性交相互传染,约达10—15%左右。
有肝病基础的患者应自觉控制性生活额度,如青年人病情稳定,至于性生活适度,原则上同床后第二天无疲乏感作指标。如果次日感倦怠、疲乏、腰痛、食欲不振,可认为是性生活过度。应自觉纠正,减少或暂停性生活,如无不适,青年人每周不宜超过1—2次,中年人每1—2周1次,中年后每月1—2次,似较合理,但仍应据情而定。
●如何判断自己的肝病是否发生恶化?
(1)出现高度疲乏,以致生活自理都感困难。
(2)高度食欲不振,每天主食难以维持4两。
(3)高度腹胀,以午夜为重,引起坐卧不安,彻夜难眠、气短发憋。
上述“三高症”单独出现1个,若休息、饮食及自身调理不能缓解者应立即就医。
(4)明显出血倾向。近期不仅齿龈出血、鼻衄,皮肤粘膜也出现出血点;注射针刺部位出现淤斑,出现柏油样黑便甚至血便,化验凝血原时间降至(40%以下),如有呃逆不止应有消化道出血的先兆。
(5)下肢浮肿,颜面胖肿,腹围增加出现腹水者。
(6)近期出现难以控制的低热,伴中性白细胞增高者。
(7)查出低血钠、低血钾和低血糖经一般处理不能缓解者。
(8)发现患者神志反常,突然兴奋多语,但语无伦次、定、向、记忆能力障碍者,要注意肝昏迷的发生。
(9)黄疸再现或相对稳定的低黄疸骤然升高。
应对上述指征,作为经常观察的重点,至于定期复查血清转氨酶,半年至1年查1次“二对半”(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e抗原及抗体、核心抗体)做1次胎儿甲种球蛋白检查,每年检查1次B超。
●肝炎患者应该如何注意自己的起居,睡眠和情绪?
(1)起居定常:肝炎患者的生活应顺从人体生物钟的节拍,吃饭、睡眠、学习、休息、适当工作和活动,都要有一定规律,养成习惯,以保证内脏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2)睡眠充足: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患者每晚睡眠8小时,中午保证午休1小时就可以了。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不畅、筋脉不舒。所谓“久卧伤气”很有道理。睡眠姿势一般以右侧卧为佳,使心脏不受压迫,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加上全身肌肉放松,可使睡眠安稳、舒适、自然。睡眠时还应注意不要用手置胸前压迫心前区,造成梦境。那种张口呼吸、蒙头大睡的方式显然亦不符合睡眠卫生。
晚睡前切勿饮浓茶、咖啡或刺激性饮料。晚饭宜清淡,切勿过饱过咸。入睡前用热水泡脚,做几节保健按摩或气功都可诱导入睡,保证睡眠质量。
(3)情绪乐观:中医认为,七情不可为过,过激会损伤脏器。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肾”等。如对肝病缺乏斗争的信心,过分忧郁,感情脆弱,喜怒无常,情绪波动,都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率紊乱,造成其它器官机能调节的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肝功能的康复。慢性肝炎患者,如果性格顽强,心胸开阔,情绪饱满,就会减轻病痛,促进免疫机制的增强,将有利于治疗和病体恢复。乐观情绪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保持内环境稳定是肝病患者自身精神治疗的要旨。
●肝病发病与肝炎、肝硬变的关系及预防办法?
统计资料证明,原发性肝病大约有80%一100%合并肝硬变:而肝硬变患者中,16.5%一51.5%可发展成肝癌;肝癌患者约80%可查出乙型肝炎的“三抗”(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指标阳性。肝癌高发区有20%可能是乙型肝炎患者或长期病毒携带者,由此可见肝癌的发病与肝炎、肝硬变密切相关,惯是临床上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经过合理治疗是可以痊愈的;即使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只要进行有效治疗和合理调理,大多是可以取得好转或治愈的;仅有个别的患者发展到硬变阶段;即使肝硬变,也不会转变为肝癌。何况转变是有条件的。因此,乙型肝炎患者或表面抗原携带者,大可不必为此惊慌失措,甚至悲观地等待大祸临头。只有积极地治疗急性和活动期的慢性肝炎,在肝炎恢复期、慢性肝炎、肝硬变的相对稳定阶段加强自我疗养,才是预防肝硬变相肝癌的重要措施。临床表现,长期饮酒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可促进肝硬变或肝癌的发生、所以肝炎患者戒酒是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措施。

【肝炎的自我保健】
●肝炎的食疗八则
1?传染性肝炎:夏枯草30克,瘦猪肉100克,共煮汤,调味,喝汤。
  2?急性肝炎身目发黄,小便少黄,乏力纳差等:赤小豆、大米各50克,淘净煮粥,顿服。每日1次。
  3?急性肝炎黄疸:黄花菜15~30克,取适量海蚌同煮内服。
  4?慢性肝炎:红枣、花生米、冰糖各50克,三物加水适量,煎取汁,当日服完,不拘时分服,可常饮。
  5?慢性肝炎:鲜蘑菇100克,瘦猪肉100克,加水适量煲汤,食盐少许调味,佐膳。
  6?急、慢性肝炎:将500克田螺放入水中2~3天,使其排污,再敲去尾部少许,与鸡骨草50~100克,同煮汤服。
  7?慢性肝炎:枸杞子15~30克,南枣6~8个,鸡蛋2只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8?治慢性肝炎,反复不愈:山药30克,白扁豆15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大米淘净,山药切片,扁豆洗净。将大米、扁豆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至八成熟,放入山药片、白糖后,熬熟即成。每日1次,可经常食之。本品可补虚健中。
●慢性肝炎自我推拿
1、肝肿大、疼痛推拿法
  ①按压足三里穴: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此法能舒肝理气,通经止痛,强身定神。
  ②揉肝炎穴:下肢膝关节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于内踝上2寸之“肝炎穴”处进行圆形揉动。此法可疏经络,补虚泻实,行气止痛。
2、低烧推拿法
  ①捏大椎穴:坐位,头略前倾,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起大椎穴处皮肤,作间断捏揉动作。此法能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
  ②掐内、外关穴:以一手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此法能通经脉,调血气,气调则低烧止。
●自我疗养(保健)应注意什么?
慢性肝炎者在家疗养如何预防肝炎复发。
(1)正确对待疾病,战胜疾病,心情舒畅;勿怒、因“怒伤肝”,胸怀宽广、冷静、乐观、有利于身体康复。
(2)勿劳累、疲乏:轻度家务适当量力而行,以不疲乏和劳累为准,适当散步、打太极拳有利于血液循环,增加内脏器官功能。防止剧烈活动,急性肝炎需一年肝功能稳定,慢性肝炎要二年以上稳定期,方可从事繁重工作和较剧烈活动。
(3)预防各种感染:肝炎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各种不同原因的感染,如肺炎、感冒、支气管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均会使已恢复和静止的病情再度活动。注意起居卫生、冷暖。
(4)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用药过多及复杂,药物要经肝脏代谢,这会加重肝脏负担,特别要少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如巴比妥类物)以达保护肝脏。

(5)定期复查肝功:一般急性肝炎患者需15—30天复查一次。急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炎可l—3个月复查一次,还应以自我感觉为主。定期检查身体,复查肝功能,为医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为自我疗养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指导。
●肝炎患者如何休息才好?
1、肝炎急性期与慢性肝炎活动期,特别是黄疸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时,证明是细胞肿胀坏死关键之时,休息原则以静为主。除饮食、洗漱、二便外均应卧床休息。因卧床与站立时肝脏中血液有明显差别,肝脏在卧床时血液出入比站立时至少多40%。故此时平卧静养等于自我输血。早期卧床肝病后遗症就会减少。如病况改善,活动也应逐步进行,以增强体力。
2、迁延型肝炎恢复期或慢性非活动期,除饭后或晚睡之外不必卧床休息,可以负担部份轻工作,但要动静结合,适度活动。可根据自己情况摸索出对自己适度的运动量。原则是以不疲劳为度。每次活动以微微出汗为止。如各方面好转,肝功改善,可循序渐进加大活动与积极休息,定会促进肝炎顺利康复。
3、肝炎恢复期患者,总怕肝炎复发,过于长期卧床反而有碍新陈代谢,促进肝细胞脂肪变性,延迟肝功能异常。
4、每餐饭后左侧卧半小时,午后1小时午睡的肝炎患者,比饭后百步走的患者康复得快。已为实践证明,左侧卧位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肝脏获得更多血运和营养供给。
5、总之肝炎患者“起居要正常,睡眠要充足,情绪要乐观”对促进肝脏功能复常,机体内环境稳定是肝病患者康复的要旨。
●在家中对肝炎病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煮沸消毒:100℃一分钟就可使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甲型肝炎病毒失去活力和传染性。如煮沸15—30分钟以上就可将各肝炎的病毒杀灭。这是每个家庭最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对食具、护理用具、棉纺的毛巾、浴巾、衣服的消毒较适宜。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皮毛制品不能采用此法。肝炎患者的剩菜饭也需用此法消毒后再弃去。
(2)焚烧:肝炎病人污染丢弃的杂物,一次性医护用品及垃圾经焚烧达彻底消毒。
(3)高压锅及蒸笼蒸煮或家用高压锅待冒气盖阎冒气后20分钟均可达到消毒效果。
(4)漂白粉消毒:常用3%的漂白粉上清液用于厕所、马桶、垃圾的喷洒消毒,便盆浸泡l小时;患者呕吐排泄物用10%一20%漂白粉2倍量充分搅拌后放置2小时。
(5)市售优安净(洗消净),食具净333:84肝炎洗消液实际上都是含氯消毒可按说明书参考使用。实验说明:新洁尔灭、洗必泰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效果尚不肯定;米醋、熏醋对乙型肝炎病毒均无作用。
(6)过醋酸,即过氧乙酸:0.3%一0.5%的浓度时可进行房屋地面、木制家具、塑料用品的消毒,室内按0.5—1克/每立方米喷雾后密闭30分钟熏蒸,可作居室和暴露物品表面及空手消毒。肝炎患者及其家属在饭前后0.2%过醋酸液泡2分钟。
●肝炎患者吃哪些食物来补充维生素?
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常喝牛奶,多吃蛋黄、动物肝脏、胡萝卜、韭菜、空心菜、金针菜、苋菜、菠菜、青蒜、落葵等。
含维生素Bl的食物,如全麦、豆芽、豌豆、花生、新鲜蔬菜、水果等。
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有小米、大豆、酵母、豆瓣酱、绿叶蔬菜、动物肉类、肝、蛋、乳类等,宜多吃。
维生素B6丰富的食物豆类、新鲜蔬菜,动物肝、腰子、瘦肉类及酵母等,要多吃。
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新鲜蔬菜、水果,尤其是柿子椒、青蒜、蒜苗、油菜、野苋菜、山檀等,应多吃。
由于患肝病时汁分泌受到障碍,对维生素K的吸收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K1、K2),故应多供给菠菜、圆白菜、菜花、花生油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多吃上述食物虽可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但是肝病能影响多种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所以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必要时可用维生素制剂补充。
●什么是合理的平衡饮食?
根据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构成合理的饮食,是达到良好营养的关键。有适当量的蛋白质、有充分的无机盐、有丰富的维生素、有适量的食物纤维、有充足的水分等6个要求,方可谓合理的平衡饮食。
(1)粮食类食物:每日所摄入的粮食量,应与热量需要相适应,符合劳动强度的要求,此外,因为各种粮食的营养成份不完全相同,所以应粗细粮搭配,多种粮食混食。
(2)蛋白质食物;包括各种瘦肉类(如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物)、蛋类、乳类、大豆其制品等。要求每日蛋白质食物中,动物性的最好能达到总蛋白质量的1/3,不能满足时,可用黄豆或豆制品代替一部份动物性蛋白质食物。
(3)菜果类食物:它是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等的主要来源。成人每日最好能吃400一一500克蔬菜、100一200克水果。由于不同品种蔬菜所含营养素差异大,所以每日饮食中要多吃几种蔬菜,尤其绿叶蔬菜要多吃,与此同时,还应常吃些黄色与橙红色的蔬菜。
(4)烹调用的油脂:饮食中的脂肪,一部分来自食物本身;另一部分来自烹调用油。近年来人们公认要少用动物脂肪来炒菜,主张用植物油,同时要求饮食中的油脂总量不宜过多。
●老年肝炎患者的饮食调养原则
(1)供给足量的蛋白质:实验证明老年肝炎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对蛋白质的利用能力不如青壮年,故其供给量应高于正常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蛋白质的供给标准为1.5一一2克。要多吃牛奶、脱脂奶制品、鱼虾类、瘦肉等,以及煮烂的黄豆及其制品。不要吃生蛋、干炒整粒黄豆或油炸的豆类,少吃或不吃不易消化的油炸类硬质食品。如沙丁鱼、肾、肝、浓肉汤等。可采用先将含螵呤碱多的肉类等用凉水浸泡2小时后再煮熟。
(2)给予低脂肪饮食:脂肪所产生的热量以占总热量的25%左右为宜。特别是动物性油脂不可过多,应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等,这对减轻肝脏代谢负荷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好处。因此,每日脂肪供给量不应超过60克。
(3)供给易消化、清淡的食物:老年肝炎患者常因牙齿脱落,使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消化功能减弱,故应多用烧、炒、蒸、煮、炖等烹调方法,禁用剧烈刺激性调味品和烈性酒。
(4)饮食应有规律:一日三餐,每餐荤素搭配或粮、豆、菜混食,以保持平衡饮食。有的老年肝炎患者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也可少量多餐,如每日五餐,并采用半流质饮食。条件许可的话,每日可供给150一一200克水果。维生素在饮食上供给不足时,可用维生素制剂补足。
(5)供给充足的水份:每日通过饮水、喝汤等来供给充足的水份,一般为1500一一2000毫升。
●重症肝炎患者饮食调养中应注意些什么?
(1)应供应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食物,以利解毒。在低蛋白饮食中,常会出现钙、铁等无机盐及维生素B2、K的缺乏,故在饮食供给之外,还可用维生素制剂来补足。
(2)对水与食盐的供给量,要依据有无腹水和水肿而定。若伴有腹水或水肿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并需限制液体,这时可用计划内的果子汁代替饮水量。
(3)微量元素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研究表明,肝功能衰竭时,脑内锌、铜含量降低,可能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锌、铜在饮食治疗中,其供给量不应分别低于每日15毫克、3毫克的标准供给量。
(4)要注意饮食量,可少量多餐。昏迷前驱期,宜选用极易消化的低蛋白、低脂肪、低盐、适量碳水化合物的少渣半流饮食或流质饮食;已昏迷者可用鼻饲流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8:44 , Processed in 0.42419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