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91|回复: 0

[[资源推荐]] 小议矛盾修饰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8 17: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歌星惠特尼·休斯敦的一首“I Will Always Love You”打动了无数歌迷的心,这首歌曲娓美深沉的开头“Bitter sweet memories that is all I’m taking with me, so goodbye, please don’t cry ...”(怀着苦涩而甜蜜的回忆,我来向你道别。除此记忆我不名他物,请别哭泣……)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这里使用的“bitter sweet” (苦涩的甜蜜)是一种修辞手法——矛盾修饰法(oxymoron)。矛盾修饰法是指把意义相互矛盾或者不相协调的两个词或词组放在一起使用,来形容一种事物、表达一种思想、或者说明一个道理。oxymoron 这个单词来源于希腊文。 “oxy-”意为“尖刻的”;“moron”意为“枯燥,愚蠢的”。矛盾修饰法运用的例子非常多,例如:cruel kindness(残酷的温柔),wise fool(聪明的愚人),same difference (一样的不同), alone together (单独在一起),busy idleness(无事忙)等等。
  矛盾修饰法在英语中的应用历史悠久,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比如,在莎士比亚的许多经典戏 剧中就大量地出现了矛盾修饰法这种修辞格。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that I shall say good night till it be tomorrow”(Romeo and Juliet)(离别是这样甜蜜的凄苦,我真要向你道晚安直到天明。)这种“甜蜜的凄苦”充分地体现了情人间的依依不舍,而“道晚安直到天明”更是说明难舍难分。杰克·伦敦是运用矛盾修饰法的大师,他在White Fang中就有精彩的表述:“So it was when the doom of fifty years of living death was uttered...”(所以当司各特法官宣布判处他50年活死刑以后……) 因为判处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50年监禁与判处他死刑没什么区别,这种宣判本身就揭露了法官与对方的勾结和残忍。
  除了在文学中的应用,在政治、经济领域中, 矛盾修饰法也大量出现。例如: John Major offered few clues as to what kind of Prime Minister he would make. “His main feature,”observed the Economist, “is his featurelessness.”(约翰·梅杰并未提供什么线索,籍以表明他会是怎样一个首相)。《经济学家》这样评论:“他的主要特点在于他没有特点”。)这分明是对其没有魄力的执政的一种委婉的批评。
  矛盾修饰法往往含有哲理。比如bitter sweet:甜蜜往往是与幸福、成功联系在一起的,但在通往幸福、成功的路途中,人们经常要经历相当的磨难与痛苦,因此在回首之时,经常是苦乐参半。
  对于矛盾修饰法的翻译方法,翻译界、语法界均有着不同的见解。由于oxymoron同汉语反语修辞格(例如:陌生的朋友、美丽的错误……)的格式和作用都十分相似,因此翻译时一般可以直译;比如 Better a witty fool than a foolish wit.(与其作愚蠢的智人,不如作聪明的愚人)。还有的可将两个矛盾的方面译为并列的关系;比如sorrowful gladness(悲喜交集),proud humility(不卑不亢)等等。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来揣摩、斟酌矛盾修饰法的具体翻译方法。
  值得读者注意的是,有一些矛盾修饰法的运用是有其历史或学术背景的。比如creative destruction, 经济学家Joseph Schumpeter曾经把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描绘成一个持续进行的“创造性的破坏”。对于这类矛盾修饰法的理解和介绍就必须与其学术背景联系起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矛盾修饰法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比如real-life show; destructive creation; consistently inconsistent; timely delayed; fairly biased; incredibly credible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3 22:31 , Processed in 0.1251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