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81|回复: 1

[【文史类原创】] 诗词格律知识介绍:五音宫羽、轻重清浊以及蜂腰鹤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8 17: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格律知识介绍:五音宫羽、轻重清浊以及蜂腰鹤膝——从广韵音系的声纽说起

把简单的问题故意说复杂,使外行以为高深莫测,是当代文科学术界的一大恶习。比如本文要介绍的“五音宫羽、轻重清浊”,本来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东西,但就是没有人愿意明明白白的把这些格律常识介绍给一般爱好者。某些人企图把格律当成一个壁垒,划地自大,实在可笑可叹。
五音,传统上是指“宫商角徵羽”,这是从上古传下来的概念,由于语音早已变迁,中古以来就没有人可以弄清楚到底什么是“宫商角徵羽”,所以各家纷纷加以附会,有的说宫商角徵羽对应的是“喉牙舌齿唇”,有的说是各自对应的是一组声母,也有的说是各自对应一组韵母,甚至还有人说是各自对应一个声调,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拿中古、近代的概念去比附上古音,因此,细究上古的“宫商角徵羽”是什么,不是诗词爱好者所能够做到的(事实上就是考据学家们也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不过,中古以来泛指的“五音”,一般是从声母的发声部位角度考虑的,也就是“喉牙舌齿唇”,正如四声“平上去入”是韵母的声调一般。从韵母的声调角度划分,可以把字分为平声字和仄声字,同样,从声母的角度,可以把字分为“清音字”和“浊音字”。传统的格律观点一般是在平仄这个层面上考虑的,比如科举考试作近体诗,其格式是国家规定好的,在格律层次上只要求到平仄这一层面。至于词,明代起宫谱失传,词也彻底变成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明清以来的词谱,也是从平仄这一层面归纳的。不过,按照诗词格律的一般形式,声调、韵母都考虑了,可是声母却没有包括在内,因此,文人对格律的平仄形式,一直都有批评。于是,一些诗词评论家就提出了关于“五音宫羽、轻重清浊”的说法来修补平仄格律,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关于“轻重清浊”的一些概念。
首先,古代没有拼音,声母、韵母都是用一个代表字来的表示的,注音用反切,简单的说就是用上字的声母(严格的说是同纽)配合下字的韵母和声调(严格的说是同韵)。比如“东”字,查《广韵》或者《康熙字典》,注明发音为“德红切”。“德”字就是反切上字,取它的声母d(“端”母),同样取“红”字韵母和声调ong(“东”韵),于是东字读音就是dong(按照王力的平水韵拟音)。像这样的分类,可以把韵归为平水106韵、36母,这里只介绍声母:“影晓匣喻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帮滂并明非敷奉微来日”,这就是所谓的三十六字母(不过中古音实际声母并不完全是这三十六母,中古音中“照穿床审禅喻”实际上都分两个声母,而“非敷奉微”是集韵时代才从“帮滂并明”里分离出来)。由于字典只能查到反切,因此,反切上字的声母必须记住,以下列出:
广韵反切上字表
帮纽[p]:博23北11布9补7边2伯1百1巴1
非纽[f]:方22甫12府11必7彼6卑4兵2陂2并2分2笔2畀1鄙1封1晡1
滂纽[ph]:普36匹33滂4譬1
敷纽[fh]:芳15敷12抚4孚4披3丕1妃1峰1拂1
并纽[ b]:蒲30薄22傍5步4部2白2裴1捕1
奉纽[v]:符23扶12房11皮7毗7防4平3婢1便1附1缚1浮1冯1父1弼1苻1
明纽[m]:莫65模2谟2慕1母1摸1
微纽[mg]:武24亡13弥11无7文4眉3靡2明2美1绵1巫1望1
端纽[t]:都37丁24多11当9得2德1冬1
透纽[th]:他53吐10土6託2汤2天1通1台1
定纽[d]:徒65杜4特2度2唐2同1陀1堂1
泥纽[n]:奴53乃16那3诺2内2你1
来纽[l]一、二、四等:卢26郎15落11鲁9来3洛2勒2赖1练1
来纽三等:力57良13吕7里2林1离1连1缕1
知纽[Tc]:陟41竹13知9张8中2豬2徵1追1卓1珍1迍1
徹纽[Tch]:丑67敕9恥1癡1楮1褚1抽1
澄纽[dc]:直55除7丈5宅4持4柱1池1迟1治1场1佇1驰1坠1
娘纽[η]:女36尼9拏1秾1
精纽[ts]一四等:作15则12祖5臧3借1
精纽三等:子61即16将8姊3资3遵2兹2醉1(食坐)1
清纽[tsh]一四等:仓84千11苍2麤2采2青1麁1
清纽三等:七62此4亲2醋1迁1取1雌1且1
从纽[dz]一四等:昨26徂19才11在10藏4前1
从纽三等:疾16慈8秦5自1惭1匠1情1
心纽一四等:苏45先13桑5素4速1
心纽三等:息34相11私8思7斯3胥1虽1辛1须1写1悉1司1
邪纽[z]:徐11似11祥4辞3辝2详2寺1随1旬1夕1
照纽二等(庄母)[t∫]:侧34庄7阻6邹1簪1仄1争1
穿纽二等(初母)[t∫h]:初29楚23测3叉2芻1厕1创1疮1
床纽二等(崇母)[dз]:士33仕9锄7鉏5床3鶵2雏2查2助1犲1崇1崱1
审纽二等(山母、生母)[∫]:所44山15疎5色5数3砂2沙1疏1生1史1
禅纽二等(俟母)[з]:俟1漦1
照纽三等(章母)[tc]:之29职13章12诸7旨4止3脂1征1正1占1支1煮1
穿纽三等(昌母)[tch]:昌29尺16充7赤3处3叱3
床纽三等(船母)[zc]:食11神5实1乘1
审纽三等(书母)[c]:式23书10失6舒6施3伤2识2赏2诗2始1试1矢1释1商1
禅纽三等(常母)[dzc]:时15常11市11是6承5视3署2殊2氏1寔1臣1殖1植1尝1蜀1成1
日纽[r]:而23如17人16汝4仍1儿1耳1儒1
见纽[k]一二四等:古136公3过2各1格1兼1姑1佳1诡1乖1
见纽三等:居78举7九5俱4纪3几2规1吉1
溪纽[kh]一二四等:苦86口13康4枯3空2恪2牵1谦1楷1客1可1
溪纽三等:去42丘36区4墟3起3驱2羌2绮2钦1倾1窥1诘1祛1岂1曲1卿1弃1乞1
群纽[g]:渠36其24巨24求7奇2暨2臼1衢1强1具1跪1狂1
疑纽[ng]一二四等:五81吾4研2吴1俄1
疑纽三等:鱼40语14牛10宜4虞2疑1拟1愚1遇1危1玉1
影纽[Φ]一二四等:乌82伊3一3安3烟1鷖1挹1爱1哀1握1
影纽三等:於110乙8衣3央2纡2忆1依1憂1谒1委1
喻纽三等(云母)[w]:于18王9雨4为3羽3云2永1有1雲1筠1薳1韦1洧1荣1
喻纽四等(以母、馀母)[j]:以24羊13余12馀8与7弋3夷2予2翼1营1移1悦1
晓纽[x]一二四等:呼69火16荒4虎4海1呵1馨1花1
晓纽三等:许72虚16香9況7興2休2喜2朽1羲1
匣纽[γ]:胡90户32下14侯6乎3何2黄2获1怀1
右下数码为其在广韵中出现的频数,[]内为拟音,主要采用王力拟音,国际音标标注,一些音标打不出来,这里解释一下:h是送气符号,读得时候往外送气就可以了,[ b][d][g][t∫][dз][∫][з][v][r][z]在英语音标中都有,也不难读,还有几个与普通话发音一样的:[p]=b,[ph]=p,[fh]=f,[t]=d,[th]=t,[l]=l,[n]=n,[k]=g,[kh]=k,[w]=w,[j]=y,[x]=h,[ts]=z,[tsh]=c,=s,[tc]=j,[tch]=q,[c]=x,[γ]是[x]的响音,[dzc]是[tc]的浊化,[zc]是[c]的浊化。[ng]在南方十分常见(比如福州话“我”的声母)如果把普通话的ng搬到声母的位置,就成这个音了。[mg]是[m]的唇齿化,用上齿接触下唇说[m],就得到这个音。[Tc][Tch][dc][η]发音时舌面和龈腭间接触,突然放开,发出爆破的声音,就成这组音了,由于该组音在各地方言都没有保存,所以我按照自己的乡音把它们读成类似[t][th][d][n]的发音。[Φ]是零声母,就是没有声母、直接以元音开头的字在理论上的声母。
其中,“影晓匣喻”是喉音,“见溪群疑”是牙音,“端透定泥知彻澄娘来”是舌音,“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是齿音,“帮滂并明非敷奉微”是唇音,这就是所谓的五音。“非敷奉微”属于轻唇音,“帮滂并明”属于重唇音,这就是所谓的“轻重”。可见,五音过于繁琐,轻重则不能涵盖所有声母。
声母又分清浊,包括: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包括“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影晓”,次清包括“滂敷透彻清穿溪”;全浊包括“并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次浊包括“明微泥娘疑喻来日”。凡属全清次清声母的都是清音字,凡属全浊、次浊声母的都是浊音字。这就是所谓的“清浊”。“清浊”之分可以涵盖整个汉字体系,完全可以类比声调划分的“平仄”,因此清浊之分才格外受某些诗词评论家喜爱。
跟清浊有关的诗病主要有“蜂腰”和“鹤膝”。“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是沈约“八病”中最为后人重视的,“平头”即律诗连续两联的出句首字同声调或者同结构,“上尾”指律诗连续两联的出句尾字同声调或者同结构。关于蜂腰、鹤膝,按照蔡宽夫的说法,“首尾皆浊音而中一字清音者为蜂腰,首尾皆清音而中一字浊音者为鹤膝”。比如张衡有诗“邂逅承际会”,“邂、逅、会”是匣纽,“承”字禅纽,都是全浊音,而“际”字精母全清音,以浊夹清,这就是所谓“蜂腰”。(附带讲一下,其余四病分别为: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大韵”指句中有字与韵脚同韵;“小韵”指律诗一联中有两字同属一个韵部;“正纽”指一句中出现两字同音,仅仅声调不同;“旁纽”就是说诗中任一句里有两字属于同一声纽;其中旁纽小韵不包括双声叠韵)沈约“八病”一说自从提出以来就不断被批评(当然也不断在完善),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这四病还能得到一些明清评论家的赞同,而大韵、小韵、正纽、旁纽几乎没几个支持者。再有,明代以来词的宫谱已经失传,在词谱总结上,也可以把清浊作为平仄的补充加上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尝试。
在当代诗词创作实践中怎么区分清浊呢?其实不论哪种方言,都与广韵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只要掌握自己方言根广韵的对映关系,那么辨别清浊并不困难。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阅韵书,比如查《康熙字典》得“东”字反切为“德红切”,再根据上面\"广韵反切上字表\"知道“德”字属于端母,因此知道“东”字是全清字。也可以在网上查询中古音来判别清浊字,推荐网址:http://www.eastling.org/TDFWEB/MIDAGE.aspx
以上都是在广韵-平水韵的体系下讨论的,这里不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还是“大韵、小韵、正纽、旁纽”,都必须按照广韵-平水韵的体系,万不可与普通话混淆了,比如我一诗友有词句“白日烟轻,青云柳嫩”,有人以为“轻、青”须同声须避,其实轻字溪母八庚韵,青字清母九青韵,既不同韵,也不同纽,完全没有问题。再如,日本诗人芳川显正有诗《源赖朝墓》:“流离偿胆复家仇,只手终麾六十州。守墓无人香火冷,茅花风战古丘秋。”秋字清母,丘字溪母,不能构成旁纽。
当代普通话已经没有了全浊声母,只有“全清、次清、次浊”三类,其中b d g j x zh sh z s y w是全清音,p f t k h q ch c是次清音,m n l r是次浊音(以上都是按汉语拼音标注)。全浊字与入声一样,已经在普通话中消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7: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发于内网的格律介绍帖子,主要是关于清浊字判断的,反切上字表录入的可辛苦.....问好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22:05 , Processed in 0.21484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