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93|回复: 0

[【学科前沿】] 原创    中西医结合浅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8 06: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  中西医结合浅谈
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秘书长 罗鸿声
在现代社会里,尤其在人们的医疗活动中,人们常常会听到中西医结合一词,但对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很多医师(包括中医、西医)也只是一知半解,他们认为中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即是中西医结合。其实,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并非如此简单,中西医结合的提出始于清末民初,时称中西医汇通,是时也,西医东渐,有志医家为吸收西医之长以发展中医,开始探索西医学术并试图引用西医的知识来印证和解释中医,故有中西医汇通之说,着名医家有唐容川、恽铁樵、张锡纯等。由于民国政府打压中医,几至灭绝,故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也就停滞不前。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具兴,始有中医复兴之举,视中医药学为珍贵文化遗产,毛泽东更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
笔者出道于西医,深感西医的不足,故有意研习中医和针灸,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法以弥补西医之不足。在研习中医和针灸时,有意将中西医的理论参照对比,加上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自然而然的达到了中西医结合的境界,从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中医与西医属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有各自的特点,中医多侧重于从整体和功能上去研究人体与疾病及自然界的关系,并形成一套独特的理论去指导临床治疗。西医则偏向于从局部及结构上去探讨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并借助现代科技仪器及手段去指导疾病诊治。目前的现实是西医在基础医学方面的发展突飞猛进, 主要是从分子及基因水平上探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原理及规律,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采用直接干预的方法治疗疾病,其药物治病常产生治标不治本的结果,此外由于西药多是化学药物长期服用对机体会产生诸多的副作用。但其介入疗法及手术疗则是值得肯定的。中医在基楚医学方面主要在宏观上界定了大的原则,缺乏精细直观的依据,这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研究手段所致.但其治病原理则是恢复人体的稳态,对许多疾病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中药通过某些活性物质直接对人体已紊乱的机能和病理变化进行调节和修复,同时还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间接的发挥治疗作用。针灸则是通过刺激机体特定的部位,以激发或增强人体潜在的调节和修复功能,对人体紊乱的机能和病理变化进行调节和修复,其作用途经也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很多情况下,中药疗法与针灸疗法治病具有协同作用,很少对机体产毒副作用。中西虽各具优势,但各自也存在着不足,中西医自身的不足恰是对方的优势,因此,这两种医学体系具有较大的互补性,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如能很好地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技术将两种医学的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预示在本世纪内这两种医学体系都将成为全人类的主体医学,也可能两种医学融合成一个新的医学体系。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转归等过程,中西的认识都是相同的,只是说法不同,因此完全可以用现代医学科学理论去阐述中医的理论及揭示其治病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现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
在病因方面:中医学所描述的病因主要有六淫、疠气、七情过激、劳逸失当、饮食失宜以及湿浊、痰饮、瘀血、热毒等病理产物。
第一, 中医学认为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指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称六气。六气的正常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时,极易滋生邪气,若超过机体的适应力时,则易使人发病。这与西医的气候因素与微生物因素相关, 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一方面有利于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另一方面也可降低人体的抗病力,在这种情况下, 人体就容易受致病性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疾病. 由气候和病原微生物的不同,引起疾病亦不同,多数情况下是气候变化异常与微生物共同作用机体而发病的. 发病原理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乃致病性微生物, 气则指正气,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易遭受病性微生物的侵袭, 例如流感的发病。正常情况下,鼻分泌液含免疫球蛋白IgA、IgG,尤其IgA对呼吸道上皮起保护作用。受病毒感染后,细胞能产生干扰素来抑制病毒的繁殖。当人体在过度疲劳、受凉、气温突然变冷的情况下,上呼吸道(鼻腔)粘膜血管反射性地收缩,血液循环障碍,局部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随之减弱,全身防御功能亦被削弱,当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所含的血凝素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病毒包膜即与细胞膜融合,病毒进入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新复制的病毒颗粒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再侵入其它邻近的上皮细胞.感染发生后,病毒促使局部大量炎性介质释放,损伤上呼吸道(鼻、咽、喉)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炎症而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及咳嗽等症状。此外还有单纯由气候变化异常引起的疾病如中暑等。
以上涉及西医的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气象医学及免疫学方面的知识
第二, 中医学认为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一般情况下,七情是人对外界事物或生活环境中各种影响的精神和情志的反映,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但如果外界事物或生活环境引致人的精神情志波动剧烈或突然,或持续时间长,超过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引起体内阴阳,气血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即为七情致病。这与西医的精神因素致病有关,情绪过激易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失调而发生疾病, 中医学的阴阳失衡,气血不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实际上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的自稳功能紊乱有相象之处。这涉及西医的神经生物学及心理学知识
第三, 中医学认为湿浊、痰饮、瘀血、热毒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停留体内,又可作用于脏腑,阻碍气血的运行,产生新的病证。从西医的观点看, 湿浊、痰饮、热毒主要是由于机体的自稳功能紊乱、水液代谢失调、炎症反应等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及炎性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可影响细胞的功能而引起多种病理变化, 瘀血则是血液循环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血液循环障碍及瘀血对机体也是不利的。这些可与西医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参照对比。
对于劳逸失当、饮食失宜的理解,则属生活方式的不合理的原因。
在辨证方面: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众所周知,中医学的精髓是辨证论治,所谓证,就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状态的反映,往往表现为一组特定的临床症候群。辨证,就是分析和辨认疾病属于哪个证的过程。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病人进行四诊(望、闻、问、切)所得的各种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疾病当前的本质作出判断的诊断思维过程,也就是中医诊断过程。论治则是根据辨证所得出的结论,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因为中医的病已不适合于现代社会,但中医的证则可反映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状态,非常有利于医师对疾病发展变化的判断及治疗,这是值得提倡的。
在治疗方面: 西医疗法与中药针灸相结合,例如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西医主要是用
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有几方面的不足,长期大剂量使用,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
细菌也易产生耐药性,而对于重症感染,由于抗生素将大量细菌杀死,细菌的内毒
大量释放,可导致病人中毒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这些都是西医较
棘手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中药的应用,则解决了这些难题,众多的临床病例及
研究已证明:中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人体无副作用,细菌
也不产生耐药性,尤其对重症感染,运用中药后可大大降低死亡率,其机理在于中
药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毒素的产生;中药可增强机体的免疫机能(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消灭细菌;中药还能中和细菌内毒素并破坏其结构,减少毒素对人体
的损伤,同时还能改善和消除炎性反应。以上这些作用都比抗生素优。在临床上可
以与抗生素配合使用,既可避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又可相互增强疗效。
又如,在肿瘤的治疗上,运用中药可以有很好辅助作用,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放射性治疗。但这些治疗对人体具有很大的副作用,经上述疗法治疗后,病人体质虚弱、贫血、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中药调补身体,可增强体质及免疫功能,又可升高白细胞,改善贫血状态,避免了化疗及放疗的副作用。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多种疾病如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自身免疫病、支气管
哮喘、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性功能障碍、失眠、慢性疲劳、肥胖症、消
化不良、不孕症、妇女的月经不调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以上是我对中西医结合的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02:36 , Processed in 0.1596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