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610|回复: 12

[【文史类原创】] 佛陀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9 10: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算上池田大作的这本《我的释尊观》,我已经看过五本佛传了,“佛陀是谁“这个问题却更加含糊不清了,因为每个人眼中的释迦牟尼都不尽相同,人人都有自己的释尊观。

记得最早读到的是星云大师的《释迦牟尼佛传》,作为一名人间佛教思想的实践者,星云大师心目中的释迦牟尼佛“是一位大智大觉的完人”,而且是“每一个人做人的最高模范”。强调佛陀的人性,这是从太虚大师开创人生佛教的理念,到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的补充完善,而由星云大师的弘法实践活动得以落实,最终佛陀“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一行禅师在《故道白云》中描写的乔达摩·悉达多,其人格魅力就更加生动了,这位法籍的越南禅师用一种诗歌般的文学语言刻画出佛陀对众生的慈爱和关怀,他笔下的佛陀更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亲切和蔼又充满智慧,我们可以向他倾诉所有的忧愁,佛法似乎具有了心理咨询的功效。

成书于15世纪末的《无误讲述佛陀出有坏美妙绝伦传记·善逝圣行宝藏》,汉译本改名为《释迦牟尼佛大传》,作者是藏人格桑曲吉嘉措,这本书里面的佛祖是一位神通广大的超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让人只能仰视和膜拜,这或许就是藏族同胞眼中的佛陀吧。

前不久才出版的《佛陀纪事》,作者朱岩是一位人文学者,他试图从原始佛教的角度来还原释迦牟尼,同时充分运用人类学、社会学、考古学和心理学的资料来分析佛陀其人,有位虔诚的基督徒看了此书后大加赞扬,因为他认为此书起到了为“基督信仰清场”的独特作用——“既然释迦牟尼只是一位杰出的人而不是神,那岂不是间接证明了唯有基督才是神吗?”可见每个人都是带着固有的知见来看待这个世界的,完全客观只能是一种神话了。

池田大作先生的释尊观又是另一种形象了,我相信在他心目中,日莲才是末法时期的佛,而最能让他感受到佛的存在的是他的老师户田城圣,因为创价学会信奉的是日莲大圣人佛法,虽然源头是释迦牟尼佛的正觉,但他们认为《法华经》要比说法的释尊更重要,一切诸佛都是从《法华经》所生。对这种说法,我还是比较认同的,自己也从池田大作先生身上依稀看到了佛的形象,按照天台宗的十界互摄说,普通人身上也同样存在佛界,虽然那只是一种潜藏的存在,这也就是佛教常说的“众生皆有佛性”。

目前我正在读雅斯贝尔斯的《大哲学家》,居于首位的四大哲学家里面就有释迦牟尼,在这位存在主义哲学家眼中,佛陀又是另一番形象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佛陀是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朱崇奎先生认为“释迦牟尼是净化人类灵魂的总设计师”,这是出于他的修行实践所得,自有其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创造性地发明了“我佛”这一概念,并把“心”和“佛”的定义区别开来,这是对禅宗“即心即佛”理念的超越,我认为这是一种突破,值得进一步研究。

首发于豆瓣网,链接:http://www.douban.com/review/122522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08: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弘毅于2007-10-19 10:12发表的 佛陀是谁? :
每个人眼中的释迦牟尼都不尽相同,人人都有自己的释尊观。.......
又何止佛陀如此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1 14: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请注明首发链接,并在首发链接说明转帖到本帖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9: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按照管理员的意思修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15: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21: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说得很专业,但是没有社会气氛。。。。。。
我认为,佛陀只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现象。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初没有佛陀这个人,那么在这么长的历史进程中也会出现一个佛陀,顶多两者对认知的表述方法不一致,但思想也大致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07: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zhiqing于2007-10-24 12:08发表的 :
他继承了印度原有对世界所持的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有一个大我,每个小我只是这个大我分裂后的产物,由此而产生了世界。如果个人要得到解脱,就要回到那个大我中去,取消这个世界(用佛教的术语讲,就是不入“六道轮回”。俗信仰中有一个最大的误解,认为人的修行是为了来世还是做人,不做猪狗,其实在佛教看来,人与猪狗同在六道之中,都不是好东西)。世界是我们解脱的障碍,世界没有了,个人也就消失了,由一个个的个人组成的大我便又恢复到完整无缺的原来状态,这就是极乐世界。

回到“大我”? 您说的是印度教吧?那正是释迦牟尼佛要“破”除的东西,如果是谈佛陀的教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这才是佛陀"划时代"的教说。日本《平家物语》开篇“祇园精舍之钟声,有诸行无常之响;娑罗双树之花色,显盛者必衰之理”,正是日本古典篇章,回应了无常、无我的传承─“诸行无常,盛者必衰”。

即便后来再度沦落给“印度教”的晚期大乘佛教,高唱“常、乐、我、净”也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说,要回到那个“大我”。晚期佛教已然挂羊头卖狗肉,将“无常”改成“永恒、常”、将“苦”改成“极乐”也碍于教主佛陀“三法印、四圣谛”的法义精神,那个印度教的“大我”还是要“避讳”、“避讳”。

您上面说,从“个体”回到“大我”(又名“梵”,归于梵),才能获解脱,进入极乐世界。这正是印度教的“大梵”思想,也是佛陀所坚决“反对”的。
既然您谈的不是晚期佛教,说的正是佛陀本人的教说,那就不能把他死对头“印度教义”放入他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4: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法印、四圣谛这些的确是佛陀所讲,但要了解佛陀出世的本怀,就不能仅仅局限在阿含的教言,因为那只是应机说法非究竟了义,所谓的早期中期晚期佛教的这些说法,依据的是什么?学术考据还是三学实践?如果是前者,我们还是要存疑,因为佛法本非是一种学问,离开了实证的佛学研究从书本到书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佛教的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5: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法印”与“四圣谛”从来就不是一种“学问”考据下的存在,原始佛教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实践”,不唱高调,不空谈。不似是而非的谈“了义”、“不了义”的辨正,说来那才是一种“高调”,我也不想谈的原因很简单,那是您个人选择的信仰的高标,别人没有理由多管。您信的就叫做“了义”,原始佛教就叫做“不了义”,这叫做“教徒眼睛”的标准,一笑置之。

原始佛教的精神就在“实证”,若指其为一种“学问”,一种文献上的存在,是对我前文的误读,以及对“三法印”与“四圣谛”的“诬指”。这种诬指,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总不能因为我指出晚期大乘佛教的“印度教化”的倾向,这个“事实”的描述,为了维护“中晚期”,这个不同于早期佛教的教说,就反控“事实”的来源为“考据”、为“学问”,藉以贬抑原始的教说。.

佛陀的“本怀”就在他的“三法印”与“四圣谛”,但是诸行无常,大乘佛教日后怎样演变,教徒会如何信仰,那是佛陀当初无法预知的。我回覆前面回一位读友贴时,已经说过,如果他将“常乐我净”印度大梵精神,放在晚期佛教,我没有意见,那的确是后期佛教的教义特色。但是塞在佛陀嘴里,就必须指出那不是个事实,是对佛陀的无知。

《阿含经》的集结,本身就是为了保持法典,以“传教”为目的,难道您以为是为了要做学问吗?
佛教和其他神教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佛教要求【证】“诸法实相”,而不是【信仰】诸法实相。这个贴子是您开的,您的信仰,我多少也知道,也予以尊重。如果不是前贴与佛陀本怀南辕北辙,我不会来这贴回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0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佛教的历史不是很了解,大我的思想是佛教晚期的思想?中观八不的不一不异怎么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10: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我”云云,是典型的"梵我论"讲法,自古佛家都会斥为外道的。《起信论》以来的真如缘起说,确实与梵我论有难分彼此的地方,所以被称为“中国化佛教”了。可是也没有见过多少派别会公然主张“大我”的呀。楼上zhiqing先生的理解,确实有开宗立派的特异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10: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派系很多,各家有各家的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2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是在考证佛教的起源,考证历史上佛教的创始人是谁和他的故事呢。看过后发现是在记录佛陀在一些人心中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是一堆抽象概念。
既然不是在探索历史上的事实,而是在述说自己主观的印象,那见仁见智就不奇怪了。也许这种争论听有意义的,但俺作为外行人觉得迷糊。
我想问的是佛陀看到大家的阐释和争论,他会怎么想呢?这些争论使大家离佛陀更近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18:51 , Processed in 0.23044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