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01|回复: 0

[[资源推荐]] 奇怪的动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6 2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语中有一类动词很让人觉得奇怪。一般的动词,如果它前面有名词,通常这个名词是这个动词的主语,而且是这个动作的“动作者”,例如:战胜。比如下面的例子:
  中国队战胜了。
  中国队战胜了日本队。
不管“战胜”后面有没有宾语,这都无所谓,不会改变“我们”的性质,不会改变“我们”和“战胜”之间的关系。有老外说,你们汉语真有意思,不管怎么说,都是你们胜利。其实并非如此。有一类动词不是这样,它后面有没有宾语,可能完全改变前面主语的意义。例如“战败”。比如下面的例子:
  我们战败了。
  我们战败了对手。
前面的“我们”是战败者,后面例子中的“我们”是胜利者。所以这一类动词比较奇怪,不过在汉语中数量很少。类似的动词还有“打伤”“打肿”“打败”等就这几个。
  这一类动词的特点是,如果它的前面只有一个名词,这个名词通常是这个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或者说动词作用力所影响到的对象。如果跟动词组合的还有另外的第二个名词,那么这第二个名词才是动作的发出者。语言学上叫作“施事”。这一类动词在英语中叫作 ergative verb 以前翻译为“作格动词”,后来不少学者主张翻译为“施格动词”。
  南昌大学的罗天华老师在评述Dixon的 Ergativity 时举过Dyirbal语的例子:

  (1)Kuma nanaga-nyu
     父亲  回来了
  (2)yabu banaga-nyu
     母亲  回来了
  (3)Kuma yabu-Kgu  bura-n
     父亲  母亲  看见了
  (意思是:母亲看见了父亲)
  (4)yabu Kuma-Kgu  bura-n
    母亲   父亲   看见了
   (意思是:父亲看见了母亲)

如果动词只有一个名词,这个名词是“看见”的对象,如果有两个名词,第二个名词才是动作者。而且,“看见”的对象在看的人的前面。也就是“被看见者”--“看的人”--动词。这种语言就是ergative language,或者叫施格语言(其实叫通格语言更准确,最前面的名词是通格,通格是没有标记的)。

动词前面有两个名词的语言有很多,比如日语和韩国语等,但是这些语言的基本结构是:主语(比如“看的人”,或者动作发出者)--宾语(比如“被看见的人”,或者动作的承受者)--动词。语言学上通常把这种语言的语序描写为:SOV。可是Dyirbal语不是这样的,它的类似于O(对象)的成分在S(动作发出者)的前面。这种语言和我们一般所看到的汉语、英语和日语都不一样。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世界上奇奇怪怪的我们从来没见过的语言多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8 12:22 , Processed in 0.0991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