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70|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有关家庭教育的片段之一:抱抱孩子(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9 20: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关家庭教育的片段之一:抱抱孩子

学教育多年,做老师多年,做家长多年,有许多感受与想法,虽不系统,但觉得有必要说出来,让那些将做家长和正做家长却有如我一样困惑的人,受一点儿启发,自己走过的那些弯路也就值了。这是一点儿说明。

为什么先讲“抱抱孩子”?
先说自己亲历的一个案例。我的一个朋友,老婆在将要分娩的那段时间,被查出患有肝炎。分娩时又大出血。幸好孩子顺利出生,母亲也保住了。但是孩子的母亲要住院治疗。这一住院,就是半年。孩子出生之后的这半年,是奶奶和爸爸喂养的。基本的状况是,孩子只有哭的时候才会被抱一下,换尿布、塞奶瓶,之后就继续躺着。孩子2岁以后,表现与一般孩子大不相同,攻击性强,破坏力强。他们家里的客厅基本什么小东西都不放,因为只要这孩子能够拿得动的东西,他都会拿来摔。与小朋友交往、与大人交往,总是以打别人和吐别人开始,当然人家也就躲得远远的了事。

我后来意识到,这个孩子的表现,与其出生后的经历大有关系。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婴儿期(0~1.5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也就是说,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对他人、对世界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期。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而孩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是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密切交流来实现的。而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交流,就是母亲的拥抱、哺乳等带来的肌肤之亲和频繁的语言、眼神沟通。这个孩子没有与母亲有足够的交流,导致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后来的攻击与破坏,就是这种缺失的表现。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抱的,不仅仅是早期,他的整个成长阶段都需要拥抱这种交流方式。生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不同人的肌肤电位是有差别的。当有肌肤之亲的时候,就是因为不同电位差的肌肤有了电位的流动,从而使人“饥饿”的皮肤得到抚慰,从而使人有了安全感、舒适感。人的一生都需要肌肤之亲,孩子当然也需要。作为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可能的话,多抱抱孩子;或者为孩子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饥饿”的肌肤有得到抚慰的可能。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拥抱减少了,而又没有进入恋爱期,男女的身体接触不可能。这个时期的孩子进入了一个肌肤饥饿期。所以就不奇怪有些男孩子特别淘气,招惹别人了;而女孩子同性之间手牵手的情况多而自然,其实正满足了她们肌肤接触的需要。

家长和教师能做什么呢?游戏。为孩子提供更多体育类游戏机会,让不同孩子有合适的机会身体接触,让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身体的这种自己也不知道的肌肤接触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早些时候教育部新发布的校园集体舞方案,是极其人性化的。人的这种生理心理需要,不是邪恶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它的确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微妙的不良影响。好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游戏,而集体舞方案则使所有的人都有合适的渠道在优美的集体舞中得到合法而得体的表达。我极端同意这个方案。

如果有机会,就多抱抱自己的孩子吧。他们需要,你也需要。如果有机会,也多抱抱你的其他家人吧,他们需要,你也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15: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心是很重要的!!好文!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22: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小孩特难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0 23: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国外流行街头“抱抱族”,可惜中国将这个活动“娱乐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1:50 , Processed in 0.21900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