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40|回复: 2

[【其它原创】] 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书路投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4 0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文章在 书园茶社 发表过,不知道能否投稿?若是不能,请斑竹删除,但是请不要扣分(因为不太知道这个论坛的规则),谢谢.

【摘 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甚乐观,不良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克服自身心理问题的需要不相适应。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建立健全心理卫生工作组织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培训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设想。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设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整体上看,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认识和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纳入学校的总体教育体系之中,从而制约了高校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甚乐观
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尤以心理素质为甚。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情绪不稳,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等。究其原因,恐怕与传统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以及对人的潜能的开发、人格的完善做得不够,且往往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以德育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等不无关系。特别是从高考应试教育指挥棒走过来的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从小学开始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家庭的宠爱,亲友的过分呵护,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人造环境”之中。进入大学后,远离亲友,生活环境突变,学习中的竞争对手比之中小学时更强,理想的困惑,考试的焦虑,择业的迷惘以及交友的失败等,加上社会中某些不良风气的存在,他们的自我优越感逐渐消失,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的发生。种种迹象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心理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着人才其它素质的形成和质量。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党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十一世纪人类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高新技术的挑战;二是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三是多元文化的冲突与交融的挑战。就国内来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社会变革,它不仅带来了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同时又造成了躁动起伏、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环境,我们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取决于人是否具有强健的体魄、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术,而且还取决于人是否具有开拓进取、执著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跨世纪人才预备队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能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大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来说,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生中生理心理发生最剧烈变化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人生中最富有生命力最关键的时期,他们将面临学习、就业、恋爱、交友和社会适应等一系列问题。现今在校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许多独生子女养成了依赖性强、意志薄弱、合作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再加之他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又不可避免地给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强烈、更巨大的心理冲击。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那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和指导他们正确解决人生发展课题,促进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大学生克服自身心理问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许多大学生心理调查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的比例大约在30-40%左右,而其中存在较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大约占总数的10%左右,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部分学生不得不因此休学或退学。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大学生更是普遍存在。人生小小的挫折足以毁灭他们对未来的理想和追求。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清楚地告诫我们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内容,而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设想
1、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实现以各科教学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2、建立健全心理卫生工作组织网络
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保健网络、是优化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状况,网络体系宜立体构建、专兼结合、组合多元化。立体结构是指高校应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系、协同工作、立体化的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网络;专兼结合、组合多元化是指高校需要有少而精的心理卫生工作专职队伍,兼职队伍组成应多元化,不局限于心理学教师、医生,而要扩大到学生政工干部、心理学社成员等。兼职干部在专职干部的统一组织下,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通过协同努力,实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3、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每年新生入学后,用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这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教学、管理、德育等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患者,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心理咨询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方面有着别的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4、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培训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让学生骨干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辐射到每位学生,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
5、加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
对大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必须有一批具有心理教育能力的合格师资。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忽视心理教育、忽视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训,这与时代发展极不相适应。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增强教师心理教育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并提供多种教育实践的机会,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能力。教师只有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才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建设合格师资队伍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综上可见,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搞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令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当今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兰萍,郭晓玲。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浅析[J]。青海民族学院报,1999,2
[2] 姚利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探讨[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3] 华利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11),63-64 
[4] 瞿博。高教呼唤素质教育。中国教育报,1999,1,12,二版
[5] 林崇德。学习心理学丛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00: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了很久很久了哇!!!!如果你在书园登记的资料无误,原作者比你大9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5 2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是吗?刚搜索了一下,没找到.麻烦斑竹给个链接,我去拜读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2:21 , Processed in 0.21396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